-
公开(公告)号:CN114132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587687.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B62D5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车行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侧向不易脱落的高精度传动复合履带,用于安装在带轮上,包括底带和多个履带齿,所述底带包括V带和多个同步带带齿,所述同步带带齿间隔固定在所述V带下方,且沿所述V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履带齿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带上方,沿所述底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V带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同步带高传动精度和齿形的大传动力矩的优势下,复合V带齿形,使得复合履带不易脱落且能增加传动力矩;此外,复合履带能够进行快速差速转向,履带的使用稳定性得到了增强,履带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7765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12586.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G06V20/52 , G06V20/40 , G06V40/40 , G06V10/764 , G06V10/8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识别开关仪器及活体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图像采集:通过图像采集设备捕获工作空间内的设备或活体的图像,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处理单元及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分析识别:处理后的图像经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识别从而判断出该设备或活体的的位置、类别和状态,后续处理,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智能地识别和检测各种设备和环境状态,因而无需人工识别,本发明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进入危险环境的风险,还通过实时监测提高了机房安全性,使铁路系统的设备更加可靠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132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87687.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B62D5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车行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侧向不易脱落的高精度传动复合履带,用于安装在带轮上,包括底带和多个履带齿,所述底带包括V带和多个同步带带齿,所述同步带带齿间隔固定在所述V带下方,且沿所述V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履带齿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带上方,沿所述底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V带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同步带高传动精度和齿形的大传动力矩的优势下,复合V带齿形,使得复合履带不易脱落且能增加传动力矩;此外,复合履带能够进行快速差速转向,履带的使用稳定性得到了增强,履带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222621379U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20479654.6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外壳以及采用该外壳的防爆光通信装置,防爆外壳包括铝质壳体和铝质盖体,铝质盖体与铝质壳体螺纹连接,铝质盖体将铝质壳体的顶部开口封闭,铝质壳体设置有线缆引入装置,铝质盖体设置有光信号引入装置,铝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与铝质盖体底面紧贴在一起的内密封结构,铝质盖体的外侧设置有与铝质壳体顶面紧贴在一起的外密封结构,防爆光通信装置在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光通信器、交换机以及固定光通信器和交换机的固定架,光通信器通过光信号引入装置接收或者发射光信号,光通信器还与交换机通信连接,铝质盖体和铝质壳体螺纹连接形成一种密封结构,也可以减少缝隙,防止电气设备的热量外泄。
-
公开(公告)号:CN221811116U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20477907.6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F16L3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管固定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余料收集装置,料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管和夹持机构,固定管的内侧前后连通供料管伸入其内侧,固定管设有入口,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位置可调整的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通过入口伸入到固定管的内侧夹住料管,余料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罐,固定管位于收集罐的进液口处,固定管的一端位于收集罐的内侧,另一端位于收集罐的外侧,固定管的一端朝着收集罐的顶部方向倾斜,支架的一端与收集罐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入口处折弯并设置通孔,夹持机构的支架通过固定轴与固定管的内壁共同夹住料管,比绑扎带耐用,不容易对料管造成损伤,使用也更方便实用,调整固定轴的位置即可调整松紧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768949U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23242585.2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动多级伸缩摆臂结构,包括底座,底座设有摆臂推杆电机、连杆和旋转台,连杆一端连接摆臂推杆电机另一端连接旋转台;摆臂推杆电机固设于底座一端,摆臂推杆电机通过连杆与旋转台连接;旋转台与底座铰接,旋转台可通过摆臂推杆电机可连杆在底座上往返旋转,旋转台上端固设有多级伸缩电推杆;多级伸缩电推杆一端与旋转台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舵机组,摄像头可以通过舵机组在多级伸缩电推杆上往返旋转。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传感器可通过该联动多级伸缩摆臂结构进行高度调节和水平角度调节,也可以上下角度调节,从而获取多角度,更精确的可拍摄视野范围,利于摄像头实现更好的信息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217967093U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20910300.3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B25J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置物托盘可快速拆卸结构,包括托盘体和定位嵌部,应用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定位嵌部设于所述托盘体的后端面上且用于与机器人本体上的定位孔相配合以将所述托盘体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托盘体的后端面沿所述托盘体的前下方倾斜设置;所述托盘体的后端面的上边沿位于其下边沿的后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置物托盘可快速拆卸结构可以使机器人本体对托盘体的后端面具有托撑的效果,再与定位嵌部相结合时,可以加强托盘体在机器人本体上的稳定性,而且采用定位嵌部与机器人本体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可以加快托盘体拆装效率,便于安装、更换和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217967092U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20862413.0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B25J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传感器快速拆装的安装结构,其应用于机器人上的传感器的安装,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一安装板具有一个圆形定位孔;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与所述圆形定位孔相通的方形定位孔;所述传感器相配合嵌设入所述圆形定位孔和方形定位孔内;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边缘的四周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机器人螺钉连接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的传感器快速拆装的安装结构可以实现机器人与该用于机器人的传感器快速拆装的安装结构之间的稳定性连接,结构简单,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性好,拆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20639562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1898790.0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 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L53/31 , B60L53/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主体,充电箱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供电装置和充电指示装置,充电箱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散热装置和控制装置,供电装置和散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充电箱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腿,支腿设置有充电箱主体高度调整装置,控制装置为无线充电发送端控制器,可接收控制信号以改变其供电功率,本产品利用支腿上的充电箱主体高度调整装置调整充电箱主体的高度,消除设备的充电部位和充电桩的供电部位之间的高度差,无需垫高设备或者充电桩,比现有技术更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7456158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0938631.8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IPC: B62D55/065 , B62D55/10 , B60K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四摆臂机器人,包括底盘座、行走电机、摆臂电机、摆臂行走组件、摆臂转轴、移动行走组件和移动转轴;至少2根移动转轴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底盘座的前方两侧;至少2根移动转轴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底盘座的后方两侧;每根移动转轴具有一个轴套腔;每个轴套腔可转动套接有一根摆臂转轴;每根摆臂转轴的一端均传动连接有一个摆臂行走组件;摆臂电机与摆臂转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四摆臂机器人结构紧凑简单,在不同环境行走移动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更强,具有高效的越障能力,可胜任多种复杂环境的探测任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