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1226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80049894.1
申请日:2014-09-11
CPC分类号: C22C38/60 , C21D1/18 , C21D1/25 , C21D6/002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8/06 , C21D8/065 , C21D9/02 , C21D9/525 , C22C38/00 , C22C38/002 , C22C38/00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8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42 , F16F1/02
摘要: 通过对于以往的高强度弹簧用钢,除C、Si、Mn和Cr以外,还进行Sb和Sn的添加量的适当化,可提供耐脱碳性优异且氧化皮剥离性优异的高强度弹簧用钢。上述弹簧用钢在规定的条件下含有:C:大于0.45质量%且小于0.65质量%、Si:0.15质量%~0.70质量%、Mn:0.10质量%~1.00质量%、Cr:0.20质量%~1.50质量%、P:0.025质量%以下、S:0.025质量%以下、O:0.0015质量%以下、Sb:0.010质量%以上且小于0.030质量%以及Sn:0.010质量%~0.03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026093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80028370.0
申请日:2011-05-12
CPC分类号: B21D53/886 , B24C1/10 , B24C3/325 , F16F1/18 , F16F2226/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钢板弹簧卷耳部的耐久性的提高、生产性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板簧的制造方法。在间隙部(115)的形成中,以下述方式使前端部(113)与对向部(114)对向,即、连结与从钢板弹簧卷耳部(112)的前端部(113)的板片部(111)侧端点(113A)向对向部(114)下垂的垂线(H1)的交点(T1)、和反射部件的反射面的中心点(S1、S2)的直线(L1、L2)不与钢板弹簧卷耳部(112)的前端部(113)相交叉。在朝向钢板弹簧卷耳部(112)内表面的喷丸处理中,被反射面反射的硬粒向间隙部(115)处的对向部(114)表面的整体投射。而且,在钢板弹簧卷耳部(112)成形之际不需要该前端部的切断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02609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80028370.0
申请日:2011-05-12
CPC分类号: B21D53/886 , B24C1/10 , B24C3/325 , F16F1/18 , F16F2226/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钢板弹簧卷耳部的耐久性的提高、生产性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板簧的制造方法。在间隙部(115)的形成中,以下述方式使前端部(113)与对向部(114)对向,即、连结与从钢板弹簧卷耳部(112)的前端部(113)的板片部(111)侧端点(113A)向对向部(114)下垂的垂线(H1)的交点(T1)、和反射部件的反射面的中心点(S1、S2)的直线(L1、L2)不与钢板弹簧卷耳部(112)的前端部(113)相交叉。在朝向钢板弹簧卷耳部(112)内表面的喷丸处理中,被反射面反射的硬粒向间隙部(115)处的对向部(114)表面的整体投射。而且,在钢板弹簧卷耳部(112)成形之际不需要该前端部的切断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61226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480049894.1
申请日:2014-09-11
CPC分类号: C22C38/60 , C21D1/18 , C21D1/25 , C21D6/002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8/06 , C21D8/065 , C21D9/02 , C21D9/525 , C22C38/00 , C22C38/002 , C22C38/00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8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42 , F16F1/02
摘要: 通过对于以往的高强度弹簧用钢,除C、Si、Mn和Cr以外,还进行Sb和Sn的添加量的适当化,可提供耐脱碳性优异且氧化皮剥离性优异的高强度弹簧用钢。上述弹簧用钢在规定的条件下含有:C:大于0.45质量%且小于0.65质量%、Si:0.15质量%~0.70质量%、Mn:0.10质量%~1.00质量%、Cr:0.20质量%~1.50质量%、P:0.025质量%以下、S:0.025质量%以下、O:0.0015质量%以下、Sb:0.010质量%以上且小于0.030质量%以及Sn:0.010质量%~0.03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016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080058726.0
申请日:2010-12-13
CPC分类号: F16F1/26 , B24C1/10 , C21D7/06 , C21D2221/00 , C21D2221/1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2 , C22F1/00 , F16F2226/02
摘要: 板簧装置(10)包括在端部具有卷耳部(12)的板簧(11)以及被压入卷耳部(12)内的衬套(20)。对卷耳部(12)的内表面(30)利用铰刀等进行切削加工,且实施喷丸加工。该喷丸加工引起的卷耳内表面(30)的压缩残留应力分布为:包含卷耳部(12)的卷绕起始部(31)的第一区域(S1)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1)和包含卷耳部(12)的卷绕中间点(32)的第二区域(S2)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2)比卷耳内表面(30)的其他区域(S3)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3)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40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4020.1
申请日:2011-10-21
申请人: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F16F1/021 , C21D7/06 , C21D8/06 , C21D8/065 , C21D9/02 , C21D9/52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8 , C22C38/34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8/50 , F16F1/02
摘要: 高强度弹簧钢的特征是以质量%计含有C:0.38~0.44%、Si:2.00~2.30%、Mn:0.79~1.25%、Cr:0.10~0.43%、Ni:0.15~0.35%、Cu:0.15~0.35%、Ti:0.05~0.13%、P:0.02%以下、S:0.02%以下、Al:0.003~0.10%、N:0.002~0.012%、O:0.0002%以下、其余包含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由下式(1)求得的作为脱碳性能的指标的Ac3相变点在859℃以上885℃以下的范围,且由下式(2)求得的作为淬火性能的指标的最大淬火直径DI在70mm以上238mm以下的范围,且由下式(3)求得的作为弹簧性能的指标的回火硬度HRC在50以上55以下的范围。 ,DI=DO×fSi×fMn×fP×fS×fCu×fNi×fCr …(2),HRC=38.99+17.48C+2.55Si-2.28Ni+2.37Cr+8.04Ti …(3),其中,fSi=1+0.64×%Si、fMn=1+4.10×%Mn、fP=1+2.83×%P、fS=1-0.62×%S、fCu=1+0.27×%Cu、fNi=1+0.52×%Ni、fCr=1+2.33×%Cr。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01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8726.0
申请日:2010-12-13
CPC分类号: F16F1/26 , B24C1/10 , C21D7/06 , C21D2221/00 , C21D2221/1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2 , C22F1/00 , F16F2226/02
摘要: 板簧装置(10)包括在端部具有卷耳部(12)的板簧(11)以及被压入卷耳部(12)内的衬套(20)。对卷耳部(12)的内表面(30)利用铰刀等进行切削加工,且实施喷丸加工。该喷丸加工引起的卷耳内表面(30)的压缩残留应力分布为:包含卷耳部(12)的卷绕起始部(31)的第一区域(S1)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1)和包含卷耳部(12)的卷绕中间点(32)的第二区域(S2)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2)比卷耳内表面(30)的其他区域(S3)的压缩残留应力的绝对值(τ3)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88489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18654.9
申请日:2017-03-29
申请人: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F16F1/02 , B60G21/055 , F16F1/14
摘要: 末端密封部(30)形成在钢制中空杆(20)的端部。密闭空间(32)形成在中空杆(20)的内侧。末端间隙(32a)形成在密闭空间(32)的端部。可蒸发性粉末防腐剂(70)密封于密闭空间(32)中。通过使可蒸发性粉末防腐剂(70)蒸发,使密闭空间(32)充满防腐气体分子。通过使可蒸发性粉末防腐剂(70)的蒸发组分吸附于密闭空间(32)的内表面(32c)上,形成内表面防腐膜(71)。蒸发组分也进入末端间隙(32a)从而形成末端防腐膜(72)。
-
公开(公告)号:CN10710951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80067175.7
申请日:2015-12-07
申请人: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C21D9/00 , B24C1/10 , B60G21/055 , C21D1/60 , C21D6/00 , C21D7/06 , C21D8/06 , C22C38/00 , C22C38/04 , C22C38/60 , F16F1/02 , F16F1/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型生产线即可实现高生产率并且不需要进行回火的稳定器制造方法。所述稳定器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工序:将至少包含C、Mn、B和Fe的钢棒材料弯曲并成形为成品形状,其中C的质量分数为0.20%<C≤0.39%,并用水以上或者接近于水的热传导率的介质对以上钢棒材料进行淬火。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73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27822.6
申请日:2016-05-12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摘要: 本发明的渗碳装置(10B),具备用以加热钢制材料(11)的加热炉(50)、输送机构(55)、醇类蒸汽发生器(32B)、醇类蒸汽喷射部(57)、淬火槽(58)和余热吸入管(61)。输送机构(55)用于使多个材料(11)从加热炉(50)的入口部(51)向出口部(52)移动。醇类蒸汽发生器(32B)利用加热炉(50)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作为热源。醇类蒸汽喷射部(57)通过在加热炉(50)内部多次重复进行蒸汽喷射工序和扩散工序,以对材料(11)进行渗碳处理。在蒸汽喷射工序中,通过向在加热炉(50)内移动的材料(11)喷射醇类蒸汽,使醇中的碳附着于材料(11)上。在扩散工序中,采用保持时间间隔的方式使附着于材料上的碳扩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