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4997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580081690.0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止动件(32)具有:一端侧侧壁(33),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其均与控制轴侧连接销(30)一端面相对;另一端侧侧壁(34),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其均与控制轴侧连接销(30)另一端面相对;一端侧凸缘,其固定在上油盘;以及另一端侧凸缘(37),其固定在上油盘。由此,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在控制轴侧连接销轴向观察时,控制轴侧连接销(30)的端面均与止动件(32)的一端侧侧壁(33)及另一端侧侧壁(34)局部地互相重叠。因此,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均能够可靠地防止控制轴侧连接销(30)沿着控制轴侧连接销轴向脱出。
-
公开(公告)号:CN1982679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610166935.2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32 , F02B75/048 , Y10T74/2174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及其曲柄轴承结构,能够使作用于多个曲柄轴承(11a~11e)的负载均匀化。为了通过由多个连杆(3、4)将曲柄轴(4)的曲柄销(5)和活塞(1)的活塞销(2)联接的活塞曲柄机构来实现旋转二元振动分量的降低等,将活塞上止点附近的朝上的惯性力设定得小于活塞下止点附近的朝下的惯性力。该关系下4冲程直列(4)气缸内燃机中,第二、第四曲柄轴承部(11b、11d)上,来自相邻的气缸的惯性力的合力成为朝下的力,该力加给因燃烧压力而朝下的力。将曲柄轴承部(11b、11d)形成为比其他曲柄轴承部(11a、11c、11e)刚性高的轴承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95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380034641.2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5/02 , F01M11/0004 , F02B75/04 , F02B75/048 , F02B2075/025 , F02D13/0269 , F02D15/04 , F02F7/0068
Abstract: 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和促动器,其中,可变压缩比机构根据控制轴的旋转位置变更内燃机压缩比,促动器旋转驱动控制轴。在作为内燃机主体的油底壳上部(12)的进气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促动器安装部(40),在该促动器安装部(40)上使用多个固定螺栓固定促动器。在多个固定螺栓中位于曲轴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固定螺栓的螺栓间距离(46)内,设置用于提高促动器安装部(40)的刚性的第一刚性提高部(41)和第二刚性提高部(42)。
-
公开(公告)号:CN108350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3355.2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控制轴(20)经由中间连杆(31)而与致动器装置(1)的辅助轴(25)联动。致动器装置(1)的壳体(5)在下表面具有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与该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一体地形成有止动部(37)。辅助轴(25)的第2臂(28)与止动部(37)抵接,由此对低压缩比侧的压缩比边界进行规定。通过使止动部(37)与刚性较高的滤油器安装座部(36)实现一体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止动部(37)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00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480080511.7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45 , F02B75/04 , F02B75/32 , F02D15/02
Abstract: 具有:控制轴(13),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内燃机主体;可变压缩比机构(10),其能够根据该控制轴(13)的旋转位置对内燃机压缩比进行变更;致动器(21),其对控制轴(13)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减速机构(22),其使致动器(21)的旋转动力减速并向控制轴(13)传递。该减速机构(22)具有:旋转轴(24),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在内燃机主体固定的壳体(26)内;以及杆(25),其将该旋转轴(24)和控制轴(13)连结。在内燃机主体设置有第1限制部(42),该第1限制部(42)将控制轴(13)机械地限制于向低压缩比侧或者高压缩比侧的一侧最大程度地旋转的位置。在壳体(26)设置有第2限制部(41),该第2限制部(41)将旋转轴(24)机械地限制于向低压缩比侧或者高压缩比侧的另一侧最大程度地旋转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45 , F02B75/04 , F02B75/32 , F02D15/02 , F16H1/28 , F16H1/32 , F16H2001/323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00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80080511.7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45 , F02B75/04 , F02B75/32 , F02D15/02
Abstract: 具有:控制轴(13),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内燃机主体;可变压缩比机构(10),其能够根据该控制轴(13)的旋转位置对内燃机压缩比进行变更;致动器(21),其对控制轴(13)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减速机构(22),其使致动器(21)的旋转动力减速并向控制轴(13)传递。该减速机构(22)具有:旋转轴(24),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在内燃机主体固定的壳体(26)内;以及杆(25),其将该旋转轴(24)和控制轴(13)连结。在内燃机主体设置有第1限制部(42),该第1限制部(42)将控制轴(13)机械地限制于向低压缩比侧或者高压缩比侧的一侧最大程度地旋转的位置。在壳体(26)设置有第2限制部(41),该第2限制部(41)将旋转轴(24)机械地限制于向低压缩比侧或者高压缩比侧的另一侧最大程度地旋转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95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4641.2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5/02 , F01M11/0004 , F02B75/04 , F02B75/048 , F02B2075/025 , F02D13/0269 , F02D15/04 , F02F7/0068
Abstract: 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和促动器,其中,可变压缩比机构根据控制轴的旋转位置变更内燃机压缩比,促动器旋转驱动控制轴。在作为内燃机主体的油底壳上部(12)的进气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促动器安装部(40),在该促动器安装部(40)上使用多个固定螺栓固定促动器。在多个固定螺栓中位于曲轴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固定螺栓的螺栓间距离(46)内,设置用于提高促动器安装部(40)的刚性的第一刚性提高部(41)和第二刚性提高部(42)。
-
公开(公告)号:CN10394651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6510.X
申请日:2012-10-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5/00 , F01M5/002 , F01M9/10 , F01M11/02 , F01M2011/021 , F01M2011/033 , F02B75/048 , F02B75/32 , F02D15/02
Abstract: 目的在于使异物向减速器(21)中的混入最小化,实现可靠性·耐久性的提高。具有对可变压缩比机构的致动器的旋转进行减速,并向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控制轴传递该旋转的减速器(21)。经由壳体(22)将致动器和减速器安装于内燃机主体的侧壁上。经由油路形成体(50)将去除润滑油内的异物的滤油器(24)安装于壳体(22)中。经由形成于油路形成体(50)及壳体(22)中的旁通油路(58),将从滤油器(24)供给来的刚刚过滤净化后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向壳体(22)的减速器收容室(64)供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