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在快速检测诱惑红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58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906072.7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在快速检测诱惑红方面的应用,以4‑氨基苯甲酸(PABA)和间苯二胺为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法制备了一种绿色荧光碳量子点(G‑FCNs),并将其作为探针用于AR的超灵敏检测。本发明显著提高了FCNs探针对AR检测的灵敏度,为AR快速检测开辟了新途径。本发明建立的基于G‑FCNs的AR快速检测方法,其检测限低至23.5nM,因此其具有高灵敏度。另外,本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分析快速的优点,并且可以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一种S-层蛋白修饰的纳米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5178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440653.4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层蛋白修饰的纳米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应用,所述复合物由乳酸菌中提取纯化的S‑层蛋白,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在纳米银表面所形成的纳米银复合物。本发明利用S‑层蛋白自身良好的黏附及抑菌活性,对纳米银加以修饰,使其具有更强的抑菌性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级抗菌剂奠定了基础,而纳米银具备较强的抑菌作用,通过将两者结合可以触发一种协同的抗菌效果,可以解决抗生素的滥用所引起的菌株的耐药性,拓展了纳米技术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

    一株具有肥大细胞活性调节作用的纤毛型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92665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13543.6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具有肥大细胞活性调节作用的纤毛型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用途,本发明的鼠李糖乳杆菌LRYZU021(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RYZU021),于2017年10月30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7640。本发明的鼠李糖乳杆菌LRYZU021具有纤毛表型,具有独特的16S核糖体DNA序列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汁酸盐能力,以及突出的肠上皮细胞粘附能力;同时该菌株与致敏肥大细胞接触,对抗原诱导的脱颗粒和组胺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变态反应的效应阶段因肥大细胞激活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利用该菌株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在预防食物过敏发生和缓解过敏症状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荧光碳点的金胺O响应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可视化试纸条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07021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1048925.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碳点的金胺O响应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可视化试纸条及其用途,所述比率型荧光探针为蓝色荧光B‑CDs和橙色荧光O‑CDs分别为工作探针和参照探针组成的具有双重发射信号的比率型荧光探针。该比率探针的工作原理是基于AO对RFP两个发射峰荧光信号不同程度的猝灭效应。在向RFP溶液中加入AO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肉眼可以明显捕捉到RFP发光颜色由粉红色到橙色的明显变化。基于此现象将该RFP制备成便携式荧光测试条,并结合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将AO引起荧光探针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变化通过RGB值体现,从而构建裸眼可视化荧光传感平台,实现了黄芩、蒲黄、元胡中AO的现场可视化快速检测。

    一种基于荧光碳点的金胺O响应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可视化试纸条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07021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48925.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碳点的金胺O响应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可视化试纸条及其用途,所述比率型荧光探针为蓝色荧光B‑CDs和橙色荧光O‑CDs分别为工作探针和参照探针组成的具有双重发射信号的比率型荧光探针。该比率探针的工作原理是基于AO对RFP两个发射峰荧光信号不同程度的猝灭效应。在向RFP溶液中加入AO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肉眼可以明显捕捉到RFP发光颜色由粉红色到橙色的明显变化。基于此现象将该RFP制备成便携式荧光测试条,并结合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将AO引起荧光探针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变化通过RGB值体现,从而构建裸眼可视化荧光传感平台,实现了黄芩、蒲黄、元胡中AO的现场可视化快速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