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8602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49613.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地协同远程危险化学品在线侦检系统及侦检方法。系统包括机器人、无人机和远程控制端;无人机为机器人提供导航控制,使其可快速进入操作人员视野无法抵达的区域开展工作;机器人主体顶端设有360°摄像头,前端设有前景摄像头;主体上还设有用于探测现场样品中有害物质成分的拉曼光谱探测器;周围设有若干用于探查周围复杂地形的毫米波雷达述远程控制端通过人工控制,向地面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发出控制信号,并能显示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发来的图像数据。本发明能够是相关人员具备了在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从较远距离上对视野范围外的危化品泄漏区域进行快速、灵活、高效的侦检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6597.X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IPC: G01N21/3504 , G01N21/01 , G01N1/24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现场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现场用广谱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进样口、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FTIR)、顶空加热进样装置、四通管、抽气泵、吹气罐和主控制装置;进样口、FTIR、顶空加热进样装置和吹气罐连接到四通管;FTIR出气口连接到抽气泵;吹气罐能将压缩气体吹向四通管;顶空加热进样装置包括转盘、加热器、气体进样器、升降杆和样品罐,用于检测环境土壤中析出气体成分;FTIR、抽气泵、加热装置、转盘的转动电机、加热器、升降杆均和主控制装置连接,接受主控制装置控制。本发明操作简便、功能多样、检测范围广、检测时间短,能检测环境气体和固体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3418.8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 , 海南叁生万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建筑倒塌现场救援可视化支撑装置,包括工作电缸,工作电缸下端螺栓安装有翻转座;翻转座外侧轴接有支撑框;支撑框内部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T型螺杆;T型螺杆下端螺栓安装有防滑支座;工作电缸输出轴的外壁上安装有加固支撑侧支座结构;工作电缸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拼接接触支撑座结构。本发明通过拼接接触支撑座结构的设置,在拼接侧面座后,能够对多块建筑碎片顶起支撑,进而避免需要布置多个工作电缸进行支撑的工作,还能够避免多个的工作电缸阻挡救援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0259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94618.3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式非储压电动汽车火灾防控装置,包括筒状壳体、同轴设置在筒状壳体内部气体发生器;筒状壳体的表面设有灭火剂喷嘴,筒状壳体内设有灭火剂,灭火剂喷嘴上设有可受压破裂的密封材料;气体发生器包括表面上具有喷口的外壳、设于外壳内并与外壳同轴设置的表面设有点火器喷口的点火器;点火器内设有点火药;外壳内设有气体发生剂;点火器喷口上设有可受压破裂的密封材料;触发线自点火器内向上穿出并裸露在外。当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引发气体发生器内的固体产气剂动作,产生高压气体,促使灭火药剂实现径向快速喷撒,可有效抑制动力电池火灾,防止动力电池发生热扩展,在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火灾防控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8547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1711287446.7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场景电气短路模拟实验装置,第二导线固定杆在外部动力机构带动下横向移动,其内侧导线端移动后能与第一导线固定杆露出的导线位置对应;电气短路实验箱顶部设有对准第一导线固定杆露出导线的喷淋头;电气短路实验箱内部设有自下向上对准第一导线固定杆上方裸露导线的燃烧锥,燃烧锥侧旁设有静电点火器,丙烷气瓶上设有流量计;电气短路实验箱内部还设有氮气瓶和空气瓶,两者通过四通阀连接,四通阀的另两端分别与空气泵和气管连接,气管与电气短路实验箱内部连通;丙烷气瓶、流量计、水泵、氮气瓶、空气瓶、静电点火器、外部动力机构、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由控制中心统一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04233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171521.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现场用便携式固相萃取装置。包括真空泵、废液瓶、回收瓶、样品瓶和溶剂瓶,设置于一个装置箱中;废液瓶和回收瓶设有导气接口和导液接口,废液瓶和回收瓶通过导气接口对接,废液瓶的导液接口能同固相萃取柱可拆卸连接;回收瓶的导液接口经样品瓶和固相萃取柱连接,再经固相萃取柱同溶剂瓶连接;瓶与瓶之间形成可抽取真空的贯通腔体;真空泵抽取时通过不同固相萃取柱连接的阀门接口调整开闭,对不同液体中的物质进行吸附、洗脱、采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巧妙、集成度高、操作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的便携式固相萃取装置,可为消防救援现场样品检测分析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04233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171521.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现场用便携式固相萃取装置。包括真空泵、废液瓶、回收瓶、样品瓶和溶剂瓶,设置于一个装置箱中;废液瓶和回收瓶设有导气接口和导液接口,废液瓶和回收瓶通过导气接口对接,废液瓶的导液接口能同固相萃取柱可拆卸连接;回收瓶的导液接口经样品瓶和固相萃取柱连接,再经固相萃取柱同溶剂瓶连接;瓶与瓶之间形成可抽取真空的贯通腔体;真空泵抽取时通过不同固相萃取柱连接的阀门接口调整开闭,对不同液体中的物质进行吸附、洗脱、采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巧妙、集成度高、操作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的便携式固相萃取装置,可为消防救援现场样品检测分析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0345.2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消防水池水位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消防水池的液位测量方法,包括:采集水位数据和压力数据,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水位序列、压力序列和压力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变化持续度,结合当前采样时刻的压力序列内压力数据的变化趋势,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波动因子;获取水位数据的波动差和当前采样时刻的局部波动序列,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水位变化指数,结合当前采样时刻的波动因子,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潜在水位影响因子;根据当前采样时刻的潜在水位影响因子对当前采集时刻的水位数据进行调整,获取消防水池的液位测量结果。本发明旨在解决轻微泄漏极难察觉,使消防水池的液位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60186.5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
IPC: G01N27/416 ,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现场侦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现场样品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上开口设有隔板,上设有液体样品检测凹盘,样品预处理凹盘,检测控制器,电化学检测模块;箱体中设有为各个组件供电的电池和真空泵;箱盖中设有气体检测管固定装置和带有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部件箱和气体传感器;形成气体流动路径:外部气体通过传感器部件箱中,经气体检测管固定装置中的气体检测管,再进入密闭气流引导腔,再经密闭气流引导腔底端的通气口排出,经管路到达真空泵,实现气体成分检测;利用电化学检测模块进行液体成分检测。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集成度高,可以同时实现多种物质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68724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155916.3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锂电池火灾灭火浓度的实验装置,包括高压容器;所述高压容器外接诱导接线柱、真空泵、真空表、气体灭火剂进样口、液体灭火剂注射口、空气进气口、压力传感器;高压容器内部设有点火电极;所述诱导接线柱用于外接电源,用于连通内部的锂电池或对锂电池加热的加热器;所述真空泵用于对高压容器抽真空。本发明通过该实验装置,可以对开展特定锂电池与特定灭火剂的灭火浓度的实验;最终对特定锂电池充电爆燃、锂电池遇明火爆燃的状态,与特定灭火剂所需灭火浓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验证和评价,有助于对锂电池火灾的研究和防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