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21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37566.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风险源联合巡检系统,包括: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隧道内壁的振动传感器,根据隧道走向,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一个振动传感器;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地面上的摄像头,根据振动传感器的布设走向,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一个高于地面的摄像头,一个摄像头与一个或多个振动传感器对应;设置在靠近摄像头处的无人机;设置在巡检控制室内的云平台,云平台分别与振动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本发明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自动巡检,有效降低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隐患发生的风险,及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577874.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受限场地钻探可行性的检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勘察区域的地上环境数据和地下环境数据;基于所述勘察区域的地上环境数据和地下环境数据,构建勘察区域CIM模型;其中,所述勘察区域CIM模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勘察区域的钻孔数据和钻孔环境信息设置有若干个待勘察的钻孔;将钻机BIM模型导入到勘察区域CIM模型的各个待勘察的钻孔中模拟钻机工作,输出钻机BIM模型在勘察区域CIM模型的各个待勘察的钻孔中模拟钻机工作的模拟结果;其中,所述钻机BIM模型是根据钻机的运行数据而构建的;根据所述模拟结果,输出满足钻机工作条件的钻孔信息;本发明实现钻探条件的自主检测,提高了钻探条件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7974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74643.8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基于图像识别的岩土地质勘察方法包括获取现场岩土地质图像,基于所述岩土地质图像获取岩心区域;对所述岩心区域进行畸变矫正处理,得到单箱岩心图片;将所述单箱岩心图片输入至预设的图像处理模型内,获取单根岩心图片;基于所述单根岩心图片获取多个岩心段,将多个所述岩心段输入至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内,获取岩土特征数据集。本申请具有提高岩土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岩土地质勘察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69286.0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7/11 , G06F111/06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考虑承压‑无压转换及井损的含水层参数估算方法。本申请首先获取含水层的基本信息;然后根据地层分布信息和不同抽水阶段对应的准稳态水位深度,确定含水层的压力状态变化,采用预先建立的考虑承压‑无压转换和井损影响的阶梯抽水水位降深解析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估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储存系数和承压条件下对应的井损系数;最后将参数值代入解析模型中,计算承压‑无压转换发生的临界时间点;综合考虑了抽水过程中承压‑无压的转换以及井损系数的影响,同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实现参数估算;通过计算临界时间点刻画了含水层压力状态的变化过程,减小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407102.9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7/13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堵塞井流模型的多场耦合算子分裂求解方法及设备,方法采用时间分裂和组件分裂两种算子分裂相结合,其中在时间分裂上每个时间步长内介质场的渗透系数不变,此时该渗透系数值作为固定值可直接用于渗流场、溶质场、微生物场三个场的ODE函数计算,而组件分裂上,将渗流场、溶质场、微生物场与介质场分开进行,实现3+1的组合,计算3个场耦合的结果,并在剩下的介质场中利用这些结果进行专门的生物堵塞结果刻画。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井流模型求解方法无法适用于地下水渗流‑溶质反应迁移‑微生物生长‑孔隙堵塞‑反作用于渗流及溶质运移的链式过程的精准刻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71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67156.5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6/29 , G06F18/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钻探管线识别与钻探风险分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识别目标钻探区域的地下管线,并获取对应的地下管线属性参数;根据目标钻探区域的GIS及地下管线属性参数,制定生成目标钻探区域的管线分布识别地图;获取目标钻探区域的钻孔布置方案,根据钻孔布置方案得到多个钻孔的施钻位置和对应的钻孔施工参数;根据管线分布识别地图及多个钻孔的施钻位置和对应的钻孔施工参数进行风险等级的计算,并生成目标钻探区域的钻孔管线风险分布模型,钻孔管线风险分布模型包括多个钻孔的施工风险结果;本申请具有提高钻孔布置方案可行性、提高钻探作业安全与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08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37025.7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盾构隧道施工领域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盾构隧道施工前,标定变形敏感段,在变形敏感段将常规盾构管片替换成特制盾构管片;特制盾构管片中部开设有通孔;步骤二,通过通孔对盾构隧道侧壁进行钻孔形成孔道,在孔道底部挖设空腔,准备盾构管片牵引器,盾构管片牵引器包括灌注模具和驱动器;步骤三,将盾构管片牵引器装入孔道内,将灌注管通过线口进入孔道内,通过灌注管向空腔填充混凝土直至空腔填满;步骤四,盾构隧道变形后,携带驱动器的动力源到达变形处,从线口取出驱动器的线材连接动力源,启动并控制驱动器对盾构隧道变形进行调整。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隧道外侧对调整进行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7874.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受限场地钻探可行性的检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勘察区域的地上环境数据和地下环境数据;基于所述勘察区域的地上环境数据和地下环境数据,构建勘察区域CIM模型;其中,所述勘察区域CIM模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勘察区域的钻孔数据和钻孔环境信息设置有若干个待勘察的钻孔;将钻机BIM模型导入到勘察区域CIM模型的各个待勘察的钻孔中模拟钻机工作,输出钻机BIM模型在勘察区域CIM模型的各个待勘察的钻孔中模拟钻机工作的模拟结果;其中,所述钻机BIM模型是根据钻机的运行数据而构建的;根据所述模拟结果,输出满足钻机工作条件的钻孔信息;本发明实现钻探条件的自主检测,提高了钻探条件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2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37435.4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勘探封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钻孔勘探后的封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在勘探区域向地下沿竖直方向钻孔形成圆形孔道;圆形孔道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且第一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S2:将第一填充物塞入第一套筒内以封堵第二段;S3:预备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12内径的第一套筒6;S4:将第一套筒插设在第一段内;第一套筒的下端位于第二段的上端;S5:向第一套筒内注入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充满整个第一套筒的内部。保证注入的混凝土不会向第一段的四周扩散。保证了封孔的质量,且第一套筒采用PVC管可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79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304449.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钻探施工方法,钻探孔位设置在第一车道线上,道路钻探施工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和钻机;支架为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车道线和\或路肩上,工作台支撑于支架上,钻机对应钻孔位设于工作台上。通过跨越车道的工作台和设于车道两侧的支架,在施工时无施工的相关工具设置在车道上阻挡车辆通行,且钻探孔位也设于车道线上,并仅占用较小的工作区域,在钻探施工的同时车辆在工作台下方正常通行;确保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且不造成交通拥堵,因此无需在夜间施工造成扰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