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20659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911284729.5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检测牵引行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通过减震结构设置有减震台,所述底座的下部左右两侧设置有若干组行走轮,左右两侧行走轮之间均通过间距调节部件固定在底座的下侧且实现左右走轮之间距离的调节;辅助轮部件,用于底座沿着轨道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辅助轮部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轮调节部件,通过辅助轮部件便于牵引行走装置移动上轨和移动下轨,省力方便,辅助轮部件还可以在行走轮行走在轨道上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间距调节部件便于对行走轮之间的距离根据轨道宽窄进行适用调节,从而使用不同的轨道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920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84729.5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检测牵引行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通过减震结构设置有减震台,所述底座的下部左右两侧设置有若干组行走轮,左右两侧行走轮之间均通过间距调节部件固定在底座的下侧且实现左右走轮之间距离的调节;辅助轮部件,用于底座沿着轨道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辅助轮部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轮调节部件,通过辅助轮部件便于牵引行走装置移动上轨和移动下轨,省力方便,辅助轮部件还可以在行走轮行走在轨道上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间距调节部件便于对行走轮之间的距离根据轨道宽窄进行适用调节,从而使用不同的轨道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406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62126.2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轨磨耗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针对钢轨轨头全轮廓磨耗病害的测量系统,包括轨道行走智能检测平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病害提取与学习模块、病害甄别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体包括钢轨磨耗病害基础数据库采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采用搭建分布式处理系统;所述病害甄别模块通过比对病害特征,将钢轨的病害信息中存在的病害区域甄别出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完成采集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通过病害提取与学习模块进行大数据处理的结果,最后用病害甄别模块对精准定位到病害部位。该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钢轨磨耗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轨道交通的检测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84880.9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包括U型支座,所述U型支座开口竖直朝下且沿纵向设置,所述U型支座的两个竖直部分均沿横向啮合连接有多个锁定组件,且两个竖直部分的所述锁定组件一一对照且镜像对称;所述U型支座的水平部分顶面沿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U型支座的水平部分的底面竖直沿纵向开设有腰型导槽。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螺杆带动夹板彼此靠近的方式夹紧在钢轨两侧并通过锁紧螺母锁止,以此将U型支座快速的固定在钢轨外侧并朝下面对钢轨顶面,拆下时仅需拧松锁紧螺母即可解除对夹板夹紧状态的锁止,实现了装置在钢轨外侧的快速拆装,操作方式简单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53933.6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10/5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5/73 , G06T5/60 , G06T5/70 , G06T3/4038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N3/045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及煤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角度感知和混合尺度Transformer特征聚合的煤矸石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多角度摄像装置获取输送带的实时视频图像,全面覆盖输送带上的各个区域。其次,采用混合尺度Transformer模型对视频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聚合,充分融合不同尺度下的特征信息,增强模型对煤矸石的识别能力。最终,利用煤矸石检测算法对聚合特征进行分析,实现高精度的煤矸石检测。本发明通过多角度摄像装置获取输送带的实时视频图像,确保对输送带各个区域的全面覆盖,从而消除任何盲区和死角。结合先进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如去噪和图像增强,显著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4351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1459741.8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40 , G16Y10/40 , G16Y10/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包括线网级综合监控模块、轨道及接触网智能检测模块、车辆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客流检测及预警模块;所述线网级综合监控模块包括接入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人机交互平台、测试系统、网管系统、培训系统、容灾备份;所述轨道及接触网智能检测模块包括轨道测量子系统、接触网测量子系统、牵引驱动子系统、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所述车辆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包括趋势分析、状态检修辅助决策、车辆运行状态;所述客流检测及预警模块包括数字式客流统计分析、模拟式客流统计分析、激光客流统计分析。该系统解决了现有轨道交通运营期信息的内容和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管理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35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459741.8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包括线网级综合监控模块、轨道及接触网智能检测模块、车辆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客流检测及预警模块;所述线网级综合监控模块包括接入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人机交互平台、测试系统、网管系统、培训系统、容灾备份;所述轨道及接触网智能检测模块包括轨道测量子系统、接触网测量子系统、牵引驱动子系统、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所述车辆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包括趋势分析、状态检修辅助决策、车辆运行状态;所述客流检测及预警模块包括数字式客流统计分析、模拟式客流统计分析、激光客流统计分析。该系统解决了现有轨道交通运营期信息的内容和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管理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52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86129.2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测量用惯性组件测量机构,包括行走装置、惯性测量组件、电池、惯导接插件、扩展模块接口、道钉接口。有益效果在于:1)具备里程、轨距、超高、水平、高低、轨向的高精度检测功能;2)通过设备上搭载的处理计算机,可以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然后直接将检测结果在线输出为报表跟波形图,并且输出轨道质量指数TQI报表,实现超限预警功能;3)测量系统具有扣件道钉识别功能,可以判断扣件安装距离是否符合标准,也可以判断扣件是否存在丢失情况,并且能将检测出的病害进行高精度定位;轨道几何参数检测平台的设备及传感器能够实现轨道交通的轨道几何参数自动连续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84382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84769.X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精准测量设备,包括牵引驱动装置、惯性组件测量装置、电源、综合处理机、轨道几何参数处理装置和接触网几何参数处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1)具备里程、轨距、超高、水平、高低、轨向的高精度检测功能;2)通过设备上搭载的处理计算机,可以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然后直接将检测结果在线输出为报表跟波形图,并且输出轨道质量指数TQI报表,实现超限预警功能;3)测量系统具有扣件道钉识别功能,可以判断扣件安装距离是否符合标准,也可以判断扣件是否存在丢失情况,并且能将检测出的病害进行高精度定位;轨道几何参数检测平台的设备及传感器能够实现轨道交通的轨道几何参数自动连续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86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84732.7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图像识别几何测量系统,包括采集装置、接触网几何处理装置、电池、安装架和综合处理机;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两侧,用于采集信息;电池为设备提供电能;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经接触网几何处理装置处理后传递给综合处理机;采集装置包括光源和相机;光源和相机均与电池电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接触网检测系统主要由红外线激光器、BASLER工业相机、高性能工控机组成,整体造型方便运输、使用。采用结构光视觉测量方法,实现高精度、动态、无损检测功能。经线路试验验证,图像识别准确度达到99.7%,组合后可以全部识别。轨道几何参数通过采集计算机电路实现数据处理,最终通过综合处理工控计算机实现用户界面显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