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410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1252088.8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 马鞍山市江南光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物距的物方远心光学成像系统,涉及光学成像领域。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为正值,所述第二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值;且-0.51<f1/f<-0.36,0.45<f2/f<0.63,-0.66<f3/f<-0.49,-0.18<f4/f<-0.07,-0.10<f5/f<-0.05,0.05<f6/f<0.06,-0.04<f7/f<-0.02,其中:f为所述物方远心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1、f2、f3、f4、f5、f6、f7依次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焦距。本发明具有物距远、物方远心度高、畸变低、景深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54432.0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8 , G07C3/00 , B02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磨煤机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卷积图神经网络模型;所述卷积图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卷积层、GCN层和Softmax输出层;通过所述卷积层对磨煤机的运行状态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获得训练样本数据集以及测试样本数据集;将所述训练样本数据集或所述测试样本数据集依次输入所述GCN层和所述Softmax输出层进行训练或测试,获得训练后卷积图神经网络模型;将待诊断磨煤机样本集输入训练后卷积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并获得诊断结果。本发明通过设定的卷积层能够有效的解决因为磨煤机的运行参数是时间序列,并且各参数之间相关性不同,而难以构建邻接矩阵,进而导致用于磨煤机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115812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072298.3
申请日:2011-03-24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的回火工艺,是一种Q690D钢快速回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加热:钢板从室温状态直接进入炉温635±5℃的无氧化辊底式热处理炉内,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1.5~1.7min/mm计算加热时间加热到635±5℃;保温:当钢板加热到635±5℃后,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1.5~1.8min/mm计算保温时间进行保温;冷却:空冷至室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回火在炉时间过长,产能较低等问题,钢种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GB/T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要求,在保证各项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及保温时间,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可以成功缩短,提高热处理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140569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10072299.8
申请日:2011-03-24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的回火工艺,是一种Q345R钢快速正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加热:钢板从室温状态进入炉温750℃炉内,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0.8~1.1min/mm计算加热时间,分段加热至目标温度910℃,或将无氧化辊底式热处理炉各温度控制区的温度统一设置为910℃,钢板直接进入炉温910℃炉内;保温:当钢板加热到910℃后,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0.8~0.9min/mm计算保温时间进行保温;冷却: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在保证各项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及保温时间,提高热处理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正火在炉时间过长,该钢种各项力学性能才能达到要求,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才能细化,产能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81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62510.7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慢时变干扰观测器的发电锅炉燃烧连续滑膜控制方法,属于锅炉燃烧领域。它包括一、在控制系统中初始化发电锅炉燃烧过程控制参数;二、采集发电锅炉的燃烧过程变量数据,建立燃烧过程模型;三、通过滑模方法对燃烧过程进行控制;四、引入带慢时变干扰信号的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与系统数学模型相符的慢时变干扰观测器,并通过慢时变干扰观测器对滑膜方法进行调整;五、进入下一时刻,重复进行步骤二至步骤五,对燃烧过程进行连续控制。本发明能够对可能存在的慢时变干扰进行实时稳定的监测,并通过滑膜系统对燃烧过程进行连续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抗干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15812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72298.3
申请日:2011-03-24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的回火工艺,是一种Q690D钢快速回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加热:钢板从室温状态直接进入炉温635±5℃的无氧化辊底式热处理炉内,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1.5~1.7min/mm计算加热时间加热到635±5℃;保温:当钢板加热到635±5℃后,按单位厚度均温时间1.5~1.8min/mm计算保温时间进行保温;冷却:空冷至室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回火在炉时间过长,产能较低等问题,钢种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GB/T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要求,在保证各项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及保温时间,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可以成功缩短,提高热处理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85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76299.1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镀铜钴基粉末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涂层技术领域。复合粉体为钴基粉末表面覆有铜层;制备方法是化学镀法将Cu镀覆在预处理的钴基合金粉末表面,控制化学镀的温度和pH;然后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将Cu包覆钴基合金粉末涂覆到45#钢基体表面,制成Cu掺杂钴基合金自润滑耐磨涂层。本发明结合了Cu与钴基耐磨合金各自的优点,利用涂层中原位自生ε‑Cu所起到的减摩作用及其沉淀强化对耐磨性的提高作用,从而使涂层兼具自润滑和耐磨等优秀性能,能够明显改善汽车发动机及刹车系统零部件的摩擦磨损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83049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37189.4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nventor: 王伟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斯光束聚焦成像时的矩形刻蚀二环相位型光瞳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光瞳滤波器具有二环结构,其内环归一化半径为r1,外环半径归一化为r2=1,相位调制深度为0,φ,或φ,0。其值分别为(1)r1=0.16,φ=0.53π;(2)r1=0.15,0.58π≤φ≤0.59π;(3)r1=0.14,0.63π≤φ≤0.66π;(4)r1=0.13,0.71π≤φ≤0.78π;(5)r1=0.12,0.83π≤φ≤1.0π。本发明可以使高斯光束聚焦光斑实现横向超分辨,最大旁瓣比M小于1.5%,横向第一零点压缩比G可以达到92%,斯塔尔比S大于91%。本发明矩形刻蚀二环相位光瞳滤波器可由光刻、刻蚀以及复制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可以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289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263071.X
申请日:2009-12-1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试验机主要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轴向力加载系统、扭转载荷加载系统、测试系统和辅助支承系统组成。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通过对负荷、转速、时间、温度以及摩擦副表面状况等参数进行调整选择,既可以对小产品试样在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相应的实物零件进行实际使用工况的模拟试验研究,从而实现对试样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及其相应产品使用性能的综合考察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236011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17830.3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非球面技术的低畸变大视场像方远心光学装置,该低畸变大视场像方远心光学装置包括第一负透镜、光阑、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以及第二负透镜;第一负透镜、光阑、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以及第二负透镜依次设置于同一光路上,其中第二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双胶合,第一正透镜第一面为偶次非球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660纳米红光照明设计的,可满足高精度测量以及全视场照度均匀性要求的、可应用于光纤传像束的前置成像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