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63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717978.5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南方科技大学
IPC: H01L31/028 , H01L31/0288 , H01L31/0352 , H01L31/102 , H01L31/18 , G01J5/10 , C23C16/50 , C23C1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测薄膜、制备方法及探测器,包括衬底层、三维石墨烯层和N掺杂三维石墨烯层,三维石墨烯层和N掺杂三维石墨烯层层叠于所述衬底层上。三维石墨烯层不仅电学性能优异,其独特的形貌使其具有极强的捕光效应,促进了其在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保证了其形成的光生载流子被有效激发,实现了光电子的快速输运。N掺杂三维石墨烯层中氮将三维石墨烯调制成n型,氮原子提供的电子将石墨烯费米能级转移到价带,提供n型非本征电导率。通过提高石墨烯与Si基底界面势垒,有效减低暗电流,潜在地提升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122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3009.0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南方科技大学
IPC: H01L31/028 , H01L31/0352 , H01L31/102 , H01L31/18 , C23C16/515 , C23C1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探测器、制备方法及应用,依次包括层状设置的零维石墨烯、三维石墨烯、二维石墨烯和衬底层。本发明在零维石墨烯和二维石墨烯的配合作用下,有效提升了三维石墨烯的光电性能,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提升三维石墨烯光电性能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712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11379.2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8 , H01L31/0288 , H01L31/0352 , H01L31/102 , H01L31/18 , G01D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异质结、制备方法、光电检测装置及应用,在硅衬底上制备三维石墨烯层,在所述三维石墨烯层的表面旋涂硫化铅量子点溶液,由硫化铅量子点对三维石墨烯层的表面进行修饰,以使三维石墨烯层转换成改性三维石墨烯层,以获得光电异质结。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59504.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曼增强结构、制备方法及检测应用,包括Al‑AAO复合衬底和三维石墨烯,Al‑AAO复合衬底包括阳极氧化铝板和铝层,铝层贴合在阳极氧化铝板的正面,以对阳极氧化铝板正面的微孔内壁进行包覆从而形成孔洞,三维石墨烯贴合在铝层远离阳极氧化铝板的一面,并对所述孔洞进行填充。铝层对阳极氧化铝板的修饰产生了强协同作用,使得Al‑AAO复合衬底相较铝层和阳极氧化铝板而言拉曼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加。三维石墨烯在本身良好的拉曼增强效果的基础上,与Al‑AAO复合衬底也产生了很强的协同效果,使得Al‑AAO复合衬底表面的孔洞中光吸收效率增加,进一步显著增强拉曼信号,拉曼增强结构不仅具有很强的检测下限,而且能够很好实现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14517.X
申请日:2024-01-04
IPC: C23C14/30 , C23C14/18 , C23C14/06 , H01L31/18 , H01L31/0352 , H01L31/028 , H01L3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光电探测器,包括如下步骤:于衬底层上采用电子束蒸发制备镍层,以使衬底层和镍层之间形成生长空隙;向镍层内注入碳离子;于镍层背离衬底层的一面制备铜层;对镍层和铜层进行加热,以使镍层内的碳离子移动至所述生长空隙内,并在所述衬底层上直接形成二维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48640.1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1B32/186 , B82Y40/00 ,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形貌控制方法、SERS薄膜及检测应用,包括:将衬底放置在石英管中,并抽真空;对石英管内部通入氢气和氩气,而后加热至T1,其中600℃≥T1≥500℃;石英管内停止通入氢气和氩气,启动等离子体源,并且开始通入甲烷,以在衬底上生长得到石墨烯基体;关闭等离子体源,停止通入甲烷;将石英管内部加热至T2,其中800℃≥T2≥700℃,而后开始同时通入甲烷和氨气,启动等离子体源并将功率提升至P,P≥200W,以使石墨烯基体转变为花簇状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214727825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013644.X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螺旋状石墨烯的加热画,包括画板、壳体以及石墨烯加热器组,壳体中间设置有加热腔,石墨烯加热器组安装在加热腔内,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有连通至加热腔的安装口,画板拆装于安装口处,石墨烯加热器组包括若干个石墨烯加热器,石墨烯加热器呈螺旋状,加热腔的内壁上设置通孔,石墨烯加热器组的两端设置有两根第一导线,两根第一导线穿过通孔以电连接至加热腔外的电源。
-
公开(公告)号:CN21456427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038576.2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杈石墨烯加热画,包括柔性布料层、石墨烯加热层以及柔性包覆层,柔性布料层层叠在柔性包覆层的上方,柔性布料层的第一边缘和柔性包覆层的第一边缘连接,以使得柔性布料层和柔性包覆层之间形成加热室,石墨烯加热层位于加热室中,石墨烯加热层包括柔性衬底以及涂覆在柔性衬底表面的树状石墨烯。柔性衬底与树状石墨烯之间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从而减少了树状石墨烯的脱附。树状石墨烯自身结构也具有对热量的聚拢效果,减少了树状石墨烯处热量过快的散失,从而提升了树状石墨烯的温度,有助于提升加热画对环境的加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2507989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365149.5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罩,包括:外罩壳;内罩壳,所述外罩壳罩设在所述内罩壳的外侧并与所述内罩壳的外壁间隔设置;环形连接板,所述外罩壳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外侧边缘,所述内罩壳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内侧边缘,所述外罩壳、所述内罩壳和所述环形连接板围设形成加热腔,所述环形连接板上开设有电连接孔;石墨烯填料,所述石墨烯填料呈网格状填充在所述加热腔内,并且所述石墨烯填料同时接触所述外罩壳内壁和所述内罩壳外壁;及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穿过所述电连接孔,所述导电线在所述加热腔内的端部与所述石墨烯填料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215120719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20535837.1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焦透镜组的太阳光汇聚太阳能板装置,其包括透明支撑框架、太阳能板、一块凸透镜及四块结构相同的凹透镜,透明支撑框架的顶端、底端和前侧均开口,透明支撑框架的内侧靠近底端设置有用于水平固定太阳能板的固定构件,太阳能板通过固定构件水平固定于透明支撑框架内,凸透镜以覆盖的方式设置于透明支撑框架的顶端开口上,使透过凸透镜的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板上,四块凹透镜以倾斜向下的方式一一对应分布于透明支撑框架的四侧外部,凹透镜的顶端与透明支撑框架的顶端连接,相邻两块凹透镜相对的两个侧端相连接,使透过凹透镜的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板上;优点是其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板的单位发电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