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0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45490.0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流GIL的竖直挡板型提上式微粒陷阱,包括金属筒壳。所述金属筒壳用于与直流GIL不接触地安装在所述直流GIL内且靠近绝缘子;所述金属筒壳的下半侧部上设有沿周向和轴向间隔的多个陷阱孔,每个所述陷阱孔靠近所述绝缘子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板,所述竖直挡板位于所述金属筒壳内。本发明可以保证直流GIL长期稳定运行,避免金属微粒运动到绝缘子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318110.2
申请日:2024-09-20
IPC: G01N15/1434 , G01R31/12 , G01N15/14 , G01R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光子‑相位技术的GIS金属异物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利用光子计数检测系统,光子计数检测系统包括依次并联的光子计数平台、局放传感器、无局放交流激励源、与光子计数平台和局放传感器相连的数据采集件和与数据采集件相连的数据处理件,方法包括:利用光子计数检测系统获取当前金属异物的光子脉冲数据;对当前金属异物的光子脉冲数据进行相位解析,得到当前金属异物的光子计数相位解析谱图;基于光子计数相位解析谱图提取当前金属异物的特征参量,并将当前金属异物的特征参量输入至预先训练的金属异物识别模型,得到当前金属异物的类型。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实现了对未知金属异物的精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9910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45520.8
申请日:2023-12-28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高压直流输电设备运行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微粒诱导击穿闪络试验平台、评估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包括:激励源;气密装置的本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气密装置内设置有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模型,GIL模型内布置有高压导体和金属微粒,激励源与气密装置的高压端相连,高压端与高压导体相连;采集件,用于通过观察窗采集金属微粒造成的闪络与击穿电压信息;计算机,用于根据试验任务控制激励源对GIL模型施加激励,并提取金属微粒造成的闪络与击穿电压信息的特征数值,根据特征数值对GIL模型内金属微粒进行危害性评估得到评估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有效评估GIL中金属微粒的微粒危害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1407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30608.0
申请日:2015-03-24
IPC: G01R19/00 ,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流信号平滑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流信号进行处理时,存在着不能在保证电流信号的平滑性的同时,确保计算复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采集获得电流信号;构造对所述电流信号进行形态滤波运算所采用的结构元素,其中所述结构元素的长度为7~15;最后利用形态滤波器对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滤波运算,其中所述形态滤波器所采用的形态开闭滤波算子为:OC(f(x))=(fοg·g)(x),f表示所述电流信号,g表示所述结构元素。达到了既能够保证电流信号的平滑性,又能够降低计算的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8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14901.8
申请日:2024-09-20
IPC: G01N15/1434 , G01R31/12 , G01N15/14 , G01R1/04 , G01R1/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金属异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GIS内部金属微粉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预设遮光条件下向GIS设备的腔体内充入预设气体,并向腔体施加预设电压,在预设时间后检测腔体内处于稳定状态下光子信号的数量;按照预设升压策略向腔体施加电压,利用光子计数探头和光子计数单元检测腔体内当前光子信号的数量;若所当前光子信号的数量大于处于稳定状态下光子信号的数量,则判定腔体内存在处于运动状态的金属微粉。由此,解决了大部分常规的局部放电测量金属微粉的方法受环境噪声影响较大且难以检测处于运动状态的金属微粉等问题,能够检测和分析金属微粉引发的微弱光信号,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强、绝缘性强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23001.6
申请日:2024-12-11
IPC: G01N29/44 , G01N29/11 , G06F30/23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透射损失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层合壁板声透射损失的半解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计算层合壁板系统的势能和动能,并进行最小作用变分推导,以生成层合壁板系统位移变化控制方程;对层合壁板系统位移变化控制方程进行未知函数提取并假设为第一类切比雪夫多项表达式;利用瑞利‑里茨法确定待定常数并进行平面波激励响应求解,得到位移场响应;利用瑞利积分对位移场响应进行辐射声功率计算,以得到层合壁板辐射声功率;对层合壁板系统进行入射声功率及声学层间阻抗核算,并进行声透射损失计算,以得到层合壁板系统声透射损失。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操作便捷高效,并具有较高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16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41374.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无源无线测温的电缆火灾监测预警与灭火装置及方法,属于电力电缆领域。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无源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分别采集电缆的温度数据和气体数据;根据采集的温度数据和气体数据计算火灾发生率;计算的火灾发生率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火灾,输出判定结果;根据判定结果,通过预警模块进行预警,并触发灭火装置灭火,实现无源无线测温的电缆火灾监测预警与灭火。本发明采用无源无线测温完全无源,不带电池,避免电池高温自然和化学泄露的隐患,通过无线通讯协议,向配电主站发送预警信息,可以实时监控电缆沟电缆故障隐患,通过设置灭火装置,实现自启动高灵敏灭火,以充分确保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587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64771.1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T17/10 , G06F30/13 , G06V10/4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8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ECOND模型的三维电力铁塔检测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电力铁塔的三维点云,然后将三维点云输入训练好的改进SECOND模型进行目标检测,并输出预测结果;其中所述改进SECOND模型包括体依次连接的主干网络和区域建议网络,所述主干网络包括Transformer模型,用于提取所有区域的特征;所述区域建议网络基于所有区域的特征来实现三维电力铁塔的目标检测,所述区域建议网络中的卷积为部分卷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速度快以及检测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5643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910251635.1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璞能电力科技工程分公司 , 上海思古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GIS耐压局放试验的高压引线支撑装置,GIS耐压局放试验的设备包括试验装置、高压引线和GIS出线套管,试验装置通过高压引线连接GIS出线套管,该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支撑模块;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杆和半圆支撑筒,该半圆支撑筒套入高压引线一端的内部,用于支撑高压引线;基座包括限位筒、底座和自闭锁固定器,所述限位筒竖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自闭锁固定器安装在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保证高压引线保持圆形不坍塌,从而保证电场均匀,不产生电晕放电和局部放电,克服了传统的安装方式高压引线会坍缩变形(56)对比文件韩宇泽;储强;周平;郭湘奇;邓鹏.封闭式变电站中高压电缆交流耐压同步局放测量的试验引线系统研究.电线电缆.2017,(第02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30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96015.7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功能恢复需求的城市关键负荷应急供电方法。该方法包括:提出考虑用户电、水、气三种资源的功能恢复需求的协同恢复方法;为避免长时间尺度内发电资源不足,提出考虑移动应急资源接入时间约束建模方法;基于协同恢复方法和可移动应急资源建模方法,建立考虑关键负荷供电需求的多时间段配电网故障恢复模型,对多时间段配电网故障恢复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考虑关键负荷供电需求的多时段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决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考虑用户电水气资源需求,同时计及移动应急资源的接入,实现在停电时段内对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保障用户功能的正常运转,实现发电资源的最优分配,减小由于大停电事故而造成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