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24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831802.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实现方法,通过特征根分析法进行低频振荡辨识,得到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振荡模态;然后基于同步发电机低频振荡数学模型,初始化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模型以提供附加阻尼转矩抑制低频振荡;再根据相位补偿的原理与系统低频振荡的模态,优化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结构及参数。本发明能够为直流线路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使得高压直流线路通过合适的参数设计,提供附加阻尼转矩,补偿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相位滞后,实现对区域间低频振荡的抑制,提升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247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31802.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实现方法,通过特征根分析法进行低频振荡辨识,得到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振荡模态;然后基于同步发电机低频振荡数学模型,初始化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模型以提供附加阻尼转矩抑制低频振荡;再根据相位补偿的原理与系统低频振荡的模态,优化高压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结构及参数。本发明能够为直流线路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使得高压直流线路通过合适的参数设计,提供附加阻尼转矩,补偿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相位滞后,实现对区域间低频振荡的抑制,提升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394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30849.6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电网暂态仿真的自适应分网方法,基于电力系统原始数据与图结构的相似性将电力系统映射为图结构后,对图结构进行简化预处理;然后基于k‑way思想,利用改进后的密度峰聚类方法进行初始分割;对于初始分割结果,基于线性决定贪婪方法对初始分割结果进行分割质量优化;最后利用改进后的线性决定贪婪方法优化图结构分割结果逆映射至电力系统中,获得用于电磁暂态并行仿真的电网分网结果。本发明得到的分网数量自由度更高,各子网规模更均匀,子网间联络线数量更少,能够极大的减少并行仿真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损耗和通讯时间损耗,使得对于大电网的电磁暂态并行仿真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加速效果,且并行仿真结果与串行仿真一致,具有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6316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53633.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无锡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Q1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源感知联合的充电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运维管理相关领域,该系统包括:监测数据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监测数据集;故障预测模块用于将设备状态输入适配预测单元,输出多个故障预测数据集;需求预测模块用于进行预定时间周期内的需求预测;运维紧急性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故障预测数据集和预测充电需求进行运维紧急性分析;运维方案优化分析模块用于结合充电站分布拓扑和预定维修资源进行运维方案分析;运维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最优运维方案进行运维管理。解决了现有充电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存在的运维效率和运维管理水平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升运维效率和运维管理水平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1021.6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交易及需求响应机制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涉及新能源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需求响应机制模型,优化得到需求响应后的能源负荷曲线;建立碳交易模型,将碳排放成本纳入系统运行总成本;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功率平衡、风电出力、能量转换设备及储能设备约束;模型求解,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求解得到优化调度结果本发明建立了考虑碳交易及需求响应机制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机制,通过考虑阶梯碳交易机制,将碳排放与系统运行成本绑定,从而达成控制碳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0791.9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3213 , G06F17/16 , G06F17/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运行方法,涉及综合能源系统领域,本发明考虑了碱性电解制氢系统过程中热量的回收利用,通过换热器将电制氢产生的热量回收到供热网络中,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构建了包含风电、光伏‑氢气和供热系统的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运行模型,提出了基于多仿射决策规则的鲁棒优化模型求解方法,提升了对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875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69076.8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励刚 , 芮智 , 王吉文 , 徐潇源 , 汤伟 , 谭振飞 , 李端超 , 严正 , 汪伟 , 施路炜 , 叶海峰 , 徐斌 , 章莉 , 马伟 , 高博 , 丁国成 , 陈庆涛 , 丁津津 , 李金中 , 谢毓广 , 张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电站有功‑无功运行包络计算方法和计算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网络拓扑,建立网络线性潮流模型;基于电网安全约束,构建储能电站运行包络矩形模型;基于储能出力需求,构建储能电站运行包络扩展模型。本发明通过建立储能电站的运行包络,将电力系统的电压约束映射为储能电站的输出限制,本发明首先构建了储能电站的有功‑无功功率运行包络矩形模型,用于在满足电压约束的条件下,为储能电站控制提供更大灵活性,随后,通过在p‑q平面上寻找新顶点生成五边形扩展操作包络,从而提升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输出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775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310995970.9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8/10 , H02J3/46 , H02J3/00 , G06F18/213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光伏出力相关性的表后系统光伏分解方法,涉及配电网领域,所述方法为:基于min‑max归一化对历史量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定义用户净负荷数据的上下包络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后光伏装机容量估计;基于DBSCAN聚类,对典型用户负荷曲线进行特征提取;基于用户负荷特征曲线建立表后光伏用户负荷拟合模型,基于光伏出力相关性建立表后光伏用户的光伏出力拟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光伏出力相关性系数求解模型;基于求解所得光伏出力相关性系数,结合表后光伏用户的净负荷实时量测数据,进行表后光伏出力实时分解。本发明基于有限的量测信息实现表后光伏出力的实时分解,能够增强表后光伏用户对表前侧的可观性,有助于制定最优调度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5796.2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50/40 , G06N20/00 , G06N7/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矩独立法的交通网‑配电网不确定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方法以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待确定交通网‑配电网中满足设定条件的不确定因素,之后获取多个不确定因素中的任一当前不确定因素对应的第一分布特征信息,并将当前不确定因素和除当前不确定因素以外的其他不确定因素输入PCK模型,得到第二分布特征信息,进一步将不确定因素输入PCK模型,得到第三分布特征信息,最后基于第一分布特征信息、第二分布特征信息以及第三分布特征信息,获取各不确定因素对应的概率联合流全局灵敏度指标信息,并根据概率联合流全局灵敏度指标信息确定各不确定因素的重要程度。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交通网‑配电网中的不确定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10997874.8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两周期数据关联的智能配电网抗差动态状态估计方法,涉及配电网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配电网量测变换,建立统一量测模型,转第2步;2进行超短期功率预测,并对矩阵计算并行化加速,转第3步;3判断是否为SCADA采样时刻,如果是,利用μM‑PMU和SCADA量测量共同形成全量测模型,转第4步;否则,根据μM‑PMU量测量形成线性量测模型;若该步为一个周期内的第一个μM‑PMU采样时刻,转第6步;4进行静态抗差状态估计;转第5步;5进行动态滤波内部量更新,关联两周期数据;转第6步;6进行动态滤波,转第7步;7根据动态模型进行状态预测;本发明关联前后两个周期内的数据,有效利用静态抗差状态估计的估计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