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53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649798.8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功能模块的埋线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下支撑臂、上支撑机构和显示器悬挂装置;所述下支撑臂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下支撑臂上端与上支撑机构下端转动连接,上支撑机构上端与显示器悬挂装置铰接;所述底座包括下固定板、六边形上固定板和外螺纹杆;所述下支撑臂包括与卡扣槽对接的弹簧卡扣和下支撑杆本体;所述上支撑机构包括底部套筒、扇形板和上支撑杆;所述扇形板有三条镂空滑轨,上支撑杆包括滑块机构和元宝螺母;所述显示器悬挂装置包括外框和内框;视频线完全贯穿支架;其中本发明可以满足多自由度调节、姿态灵活、拆装方便、价格低廉、排线规整、集成多功能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结构合理,可靠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35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9798.8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功能模块的埋线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下支撑臂、上支撑机构和显示器悬挂装置;所述下支撑臂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下支撑臂上端与上支撑机构下端转动连接,上支撑机构上端与显示器悬挂装置铰接;所述底座包括下固定板、六边形上固定板和外螺纹杆;所述下支撑臂包括与卡扣槽对接的弹簧卡扣和下支撑杆本体;所述上支撑机构包括底部套筒、扇形板和上支撑杆;所述扇形板有三条镂空滑轨,上支撑杆包括滑块机构和元宝螺母;所述显示器悬挂装置包括外框和内框;视频线完全贯穿支架;其中本发明可以满足多自由度调节、姿态灵活、拆装方便、价格低廉、排线规整、集成多功能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结构合理,可靠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7740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61473.0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 H02P9/00 , H02P1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2 , Y02B10/30 , H02J3/386 , H02P9/007 , H02P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双PWM变换器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双PWM变换器包括转子侧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和网侧变换器;协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力机输出最大机械功率时发出的机械转矩指令,作为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入以使双馈电机在稳态时能够实现最大功率输出;根据电网无功功率要求及直流母线电压基准值,建立直流母线电压反馈外环、电流反馈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将转子侧变换器和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抽象地看作网侧变换器的负载,通过计算该负载电流,并将该负载电流的动态信息整合至网侧变换器的控制中,以建立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实现双PWM变换器的完全协调控制,为整个双馈风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77985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210232866.6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L29/786 , H01L21/34
Abstract: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ZnO薄膜晶体管主要采用顶栅与底栅场效应结构。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1),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2),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3),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4),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5)。本发明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单元、高密度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电路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7985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32866.6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L29/786 , H01L21/34
Abstract: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ZnO薄膜晶体管主要采用顶栅与底栅场效应结构。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1),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2),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3),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4),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5)。本发明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单元、高密度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电路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069237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18408.6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7/498
Abstract: 一种基于查找表的基-8除法器信号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除法器信号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除法器确定商值计算复杂,周期长的问题。过程为:一、得到去除符号后的除数和被除数,计算商值的符号;二、将商值需要右移的位数保存在寄存器中;三、确定迭代次数;四、迭代次数取j时,求出部分商值的三个可能取值;五、计算可能余数;六、确定第j次迭代的部分商值及余数;七、商值保存;八、将第j次迭代求出的余数作为j+1次输出;九、求出j+1次部分商值的取值;十、计算可能余数;十一、将求出的部分商值保存在寄存器的最低三位中;十二、重复执行九至十一,直到迭代完成;十三、得到最终的商值;本发明用于除法器信号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938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47561.7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元普鲁士蓝衍生纳米笼核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差和循环寿命低的问题。方法:一、制备镍钴铁普鲁士蓝;二、制备核壳电极材料;一种三元普鲁士蓝衍生纳米笼核壳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使用。本发明对得到的三元普鲁士蓝衍生纳米笼核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容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A/g时,该材料在1mol/L KOH溶液中比容量达到1644.4F/g。单电极循环6000次以后,仍有97.27%的初始电容值,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超级电容器核壳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06923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318408.6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7/498
Abstract: 一种基于查找表的基‑8除法器信号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除法器信号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除法器确定商值计算复杂,周期长的问题。过程为:一、得到去除符号后的除数和被除数,计算商值的符号;二、将商值需要右移的位数保存在寄存器中;三、确定迭代次数;四、迭代次数取j时,求出部分商值的三个可能取值;五、计算可能余数;六、确定第j次迭代的部分商值及余数;七、商值保存;八、将第j次迭代求出的余数作为j+1次输出;九、求出j+1次部分商值的取值;十、计算可能余数;十一、将求出的部分商值保存在寄存器的最低三位中;十二、重复执行九至十一,直到迭代完成;十三、得到最终的商值;本发明用于除法器信号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7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1274671.6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5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3DPC/Co/CoO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锂电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碳基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电导率低、大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较差及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使用低成本“大米碳”生物材料作为碳基材料,溶剂热法合成出3DPC/Co‑MOFs材料,采用低温煅烧的方法,将前驱体材料转变成3DPC/Co/CoO复合材料。引入Co单质利于提高电子和离子的导电性,使电极电导率提高,提升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循环性能。本发明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79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74671.6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5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3DPC/Co/CoO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锂电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碳基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电导率低、大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较差及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使用低成本“大米碳”生物材料作为碳基材料,溶剂热法合成出3DPC/Co-MOFs材料,采用低温煅烧的方法,将前驱体材料转变成3DPC/Co/CoO复合材料。引入Co单质利于提高电子和离子的导电性,使电极电导率提高,提升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循环性能。本发明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