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

    公开(公告)号:CN11059999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0904234.1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包括障板主体、阻尼层和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的一侧紧密粘合有阻尼层,且障板主体的另一侧紧密粘合有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1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且碳纤维蜂窝芯材和外壳均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构成,所述外壳与碳纤维蜂窝芯材采用树脂胶接,所述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内形成空腔;本发明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将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形成数量众多独立、密闭的空腔作为隔声结构,利用阻抗失配效应,阻挡来自船尾的螺旋桨噪声、机械噪声及船体振动声辐射,降低这类噪声对水下探测设备的影响,从而提升设备探测性能。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复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580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904224.8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复合结构,包括声障板主体,所述声障板主体包括空腔钢板、阻尼层和吸声层,所述空腔钢板为主体支撑结构,所述吸声层和阻尼层均通过粘胶粘贴在所述空腔钢板的两侧,所述空腔钢板由空腔钢板单元通过法兰搭接构成,且空腔钢板单元由立面、法兰面和底板焊接成型,所述空腔钢板单元内设有空腔,所述阻尼层为聚氨酯水声阻尼材料,所述吸声层为尖劈结构;本发明采用空腔钢板作为隔声结构,利用阻抗失配效应,反射来自船尾的螺旋桨噪声、机械噪声及船体振动辐射声,达到反射隔声作用,降低这类噪声对水下探测设备的影响,从而提升设备探测性能。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组合

    公开(公告)号:CN11058089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904581.4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组合,包括水下探测设备、隔声障板和吸声障板,所述隔声障板在所述水下探测设备的后方横向布置,所述吸声障板纵向布置,且吸声障板位于所述隔声障板与所述水下探测设备之间;本发明的隔声障板在设计上集成了阻尼、隔声、吸声等功能与结构,其隔声量可达15dB,吸声系数可达0.9以上,吸声障板两侧采用吸声尖劈作为第二吸声层,将隔声结构居中并起支撑作用,吸声障板吸声系数可达0.9以上,对声信号的插入损失为8dB,在水下探测设备后方组合使用隔声障板和吸声障板,在保障水下探测设备150°视角的情况下,降噪量将可达3~8dB,提高水下探测设备信噪比、增益。

    一种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耦合动力学解析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5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4877.4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耦合动力学解析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隔振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结构,再将子结构解耦为若干子单元;基于子单元结构控制微分方程,建立每个子单元的动力学刚度矩阵;将各个子单元的动力学刚度矩阵转换到统一全局坐标系下并进行组装,获得船体结构和浮筏的全局刚度矩阵;基于船体结构与浮筏连接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建立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方程;施加边界条件和外部激励对整体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获得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本发明的方法考虑了船体结构和浮筏在振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并引入动力学刚度矩阵,使得本发明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测和分析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一种裂纹板结构振动分析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134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95045.9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纹板结构振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切比雪夫级数对正常板的位移和各方向转角进行延展,构建正常板的位移函数;在裂纹板上建立极坐标,基于所述极坐标构建裂纹函数;将所述正常板的位移函数和裂纹函数相加获得裂纹板的整体位移函数;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获得裂纹板结构的应变向量和应力向量;基于所述应变向量和应力向量建立能量泛函,基于所述能量泛函获得含边角裂纹板的结构特征方程;基于所述含边角裂纹板的结构特征方程,获得裂纹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完成振动分析。本发明仅需要通过改变边界弹簧的数量,刚度的参数设置来完成边界约束的施加,不需要重新编程,能够大幅节省计算成本,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