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进气装置与燃气喷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359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443000.9

    申请日:2014-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30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包括双燃料发动机和气体机)的进气装置与燃气喷射控制方法。所述的进气装置主要包括进气总管、一级进气歧管、二级进气歧管、连接法兰、燃气喷射阀。一级进气歧管采用的结构是相邻两缸共用一个一级进气歧管,在每个一级进气歧管的中间位置安装一个燃气喷射阀。基于该进气装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点、顺序燃气喷射控制方法。由于相邻气缸发火顺序不相邻且燃气喷射时间不重叠,每个燃气喷射阀可以控制相邻两个气缸的燃气供应。本发明不仅可以简化燃气供给装置结构,还能减少燃气喷射阀的数量,从而降低气体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装置的成本。

    一种带有双壁结构的气体燃料管路补偿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13036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053772.5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双壁结构的气体燃料管路补偿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法兰、设置在两个法兰外表面的护罩、设置在两个法兰之间的外波纹管和内波纹管,且外波纹管的直径大于内波纹管的直径,内波纹管内表面与两个法兰形成走气体燃料的补偿器内腔,内波纹管外表面、外波纹管内表面与两法兰之间形成走空气的补偿器外腔,每个法兰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腰孔,且腰孔与补偿器外腔相通,所述护罩的一端与一个法兰固连、另一端是自由端搭在另一个法兰上。本发明所设计的带有双壁结构的气体燃料管路补偿器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气体/双燃料动力船舶供气系统的可靠性,保障船舶运行和轮机员的安全。

    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燃气喷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7524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003185.1

    申请日:2014-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燃气喷射装置。包括上阀体(20)、下阀体(16)和电磁阀(4),上阀体(20)和下阀体(16)内都有数量相同且相互对应的腔室,上阀体(20)的每个腔室内均设置单向阀(3),下阀体(16)的每个腔室内均设置电磁阀(4),上阀体与下阀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下阀体外连接一气体稳压器外壳(14),气体稳压器外壳(14)后连接燃气导流喷射管(11),上阀体的腔室与燃气进气歧管(1)相连。本发明在一个阀体内设置多个独立控制电磁阀,不仅可以兼顾启动和小负荷时燃气的小流量精确控制,又可以通过多个喷射阀联合喷射满足高负荷时燃气的大流量要求。

    一种船用双燃料发动机LNG气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944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85345.1

    申请日:2014-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Y02T10/32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排气能量回收的船用气体/双燃料发动机LNG气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换热介质箱、排气换热器、散热器、发动机膨胀水箱、LNG气化器、集液盘,换热介质箱里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可调节流量泵进入排气换热器,经散热器后进入LNG气化器再流回换热介质箱,外接水源通过集液盘经三通阀分别进入发动机膨胀水箱、散热器后排出,进入散热器的外接水源与换热介质不掺混,即按照各自对应的管路流动。本发明不仅换热能力强,LNG气化效果好,而且能够充分回收发动机排气热量,提高发动机燃料利用效率,并能明显改善机舱轮机操作员的工作环境。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一体式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443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8503.4

    申请日:2015-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一体式供气装置,包括缸体、燃气喷射阀,缸体里设置进气总管和气轨,缸体上方设置进气口,缸体侧方设置进气歧管,进气口和进气歧管均与进气总管相连通,缸体上安装燃气喷射阀,燃气喷射阀的燃气进口通过导向口与气轨相通,燃气喷射阀的燃气出口后方设置燃气喷射延长管,燃气喷射延长管的第一端固定在缸体上,燃气喷射延长管的第二端伸入至进气歧管里并设置弥散孔,燃气喷射阀以及燃气喷射延长管的数量与进气歧管的数量相对应。本发明进气总管和气轨采用一体式结构,简化了供气装置,同时也避免了软管连接的密封和安全问题。采用了燃气喷射延长管和弥散孔的结构,保证了天然气和空气混合均匀。

    一种基于工程机械液压驱动系统的车辆节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2919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97662.4

    申请日:2013-1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工程机械液压驱动系统的车辆节能装置,包括发动机、液压泵、三通阀、液压马达、离合器、发电机、电池、增压装置、控制器,在减速或减载过程中,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在马达出口的油路上连接比例流量阀,将一部分出油经比例流量阀送至增压装置中,在加速或加载工况下,电池释放电能并驱动增压装置对油液加压,再将加压后的油液经三通阀送至主油路;连接在主油路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连接在马达输出轴上的转速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经计算处理后向比例溢流阀和增压装置输出目标电流值和目标压力值。本发明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一体式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443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510028503.4

    申请日:2015-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一体式供气装置,包括缸体、燃气喷射阀,缸体里设置进气总管和气轨,缸体上方设置进气口,缸体侧方设置进气歧管,进气口和进气歧管均与进气总管相连通,缸体上安装燃气喷射阀,燃气喷射阀的燃气进口通过导向口与气轨相通,燃气喷射阀的燃气出口后方设置燃气喷射延长管,燃气喷射延长管的第一端固定在缸体上,燃气喷射延长管的第二端伸入至进气歧管里并设置弥散孔,燃气喷射阀以及燃气喷射延长管的数量与进气歧管的数量相对应。本发明进气总管和气轨采用一体式结构,简化了供气装置,同时也避免了软管连接的密封和安全问题。采用了燃气喷射延长管和弥散孔的结构,保证了天然气和空气混合均匀。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进气装置与燃气喷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3593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443000.9

    申请日:2014-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30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包括双燃料发动机和气体机)的进气装置与燃气喷射控制方法。所述的进气装置主要包括进气总管、一级进气歧管、二级进气歧管、连接法兰、燃气喷射阀。一级进气歧管采用的结构是相邻两缸共用一个一级进气歧管,在每个一级进气歧管的中间位置安装一个燃气喷射阀。基于该进气装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点、顺序燃气喷射控制方法。由于相邻气缸发火顺序不相邻且燃气喷射时间不重叠,每个燃气喷射阀可以控制相邻两个气缸的燃气供应。本发明不仅可以简化燃气供给装置结构,还能减少燃气喷射阀的数量,从而降低气体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装置的成本。

    一种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燃气与空气预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18956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270163.1

    申请日:201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燃气与空气预混装置,包括进气道、外支撑板、中心支撑板、叶片、喷管、导流管,外支撑板的中部设置孔,外支撑板安装在进气道上,外支撑板的孔位于进气道里,中心支撑板位于孔里,叶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外支撑板和中心支撑板上,喷管为拉法尔喷管,拉法尔喷管包括渐缩喷管和渐扩喷管,渐扩喷管通过其内螺纹安装在渐缩喷管小端的外螺纹外,渐缩喷管的小端和渐扩喷管的小端安装在中心支撑板中部的圆孔里,导流管的上端部安装在进气道上,导流管的下端部位于进气道里。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歧管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质量,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