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271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9771.6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连接板上下表面上的插头;套筒,套设在插头的外围侧;自锁头和弹性件,自锁头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套筒与插头之间的多个扣件,多个扣件围成供插头插入的插接腔,弹性件设于套筒的内侧壁与扣件之间;扣件与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咬合结构,扣件与插头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咬合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结构,利用部件的自身重力即可实现自锁式连接,大大降低了现场的施工难度,全部现场施工过程均为干式作业;同时,弹性件的设置,使得上下模块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下可以错动,并形成模块间的柔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661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04258.5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4B1/3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筒连接结构,运用于建筑领域,其包括核心筒、与核心筒连接的连接件及固定于连接件上的上模块及下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组件、承载板及连接杆组件。所述锚固组件锚固连接于所述核心筒上。所述承载板自所述锚固组件延伸,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穿过所述上模块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穿过所述下模块及所述承载板并与之固定连接。如此,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杆组件与上模块及下模块的配合及锚固组件与核心筒的配合,即可实现核心筒连接结构的安装连接,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快捷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96947.1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隔震领域的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其包括连接板、水平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及竖向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竖向隔震支座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限位器、弹簧组件及预应力绞线。第二套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与第一套筒套设形成有收容腔;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弹簧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建筑结构及所述连接板。预应力绞线,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弹簧组件绕设与所述预应力绞线,所述预应力绞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另一端待所述弹簧组件被施加预应力达到设定值后,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39147.9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隔振领域的一种竖向隔振支座,其包括:底板、盖板、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沿竖向方向延伸用于支撑其上部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枢接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延伸方向与d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因设置了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组件,在竖直方向进行缓冲吸振;同时又设置了与第一弹性组件成角度设置且枢接于盖板的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可相对所盖板旋转,从而在减振过程中依据情况调整其相对竖直方向的角度,从而达到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双向平衡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77679.2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12 , G01R23/16 , G01R19/0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F18/2131
Abstract: 用于电弧故障检测的声谱图特征增强方法及串联交流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属于电弧故障检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弧故障检测存在电流所携带的故障特征信息很容易被所谓的屏蔽负载所掩盖的问题。本发明针对负载条件下电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以获取电流信号的时频信息Ct,f,将其可视化后得到原始电流信号的声谱图;基于原始电流信号的声谱图,将其按照St,f=10×log10(Ct,f)进行处理,得到增强后的声谱图,增强后的声谱图用于电弧故障检测。检测过程中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电弧故障检测模型进行故障检测,电弧故障检测模型输出电弧故障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9916.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T7/66 , G06T3/4023 , G06N20/00 , B25J9/16
Abstract: 一种用于铰接物体操纵的VLA大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具身智能技术领域。方法如下:使用几何中心表示法描述铰接物体的Action Affordance;构建跟随铰接物体特征集的指令;将一个指令分解为六个不同的子任务特征集;设计训练VLA模型架构;构建几何思维规划器。本发明首几何中心表示方法来描述铰接物体,开发了几何思维规划器,促进了VLA大模型对环境的理解,增强了其对复杂任务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处理多样化的场景和需求,使得VLA模型能够充分理解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反应,从而在规划运动路径时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提高路径规划的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64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529782.1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67/10 , H04L67/104 , H04L67/12 , H04L41/142 , H04L41/14 , H04L41/147 , H04L41/16
Abstract: 一种增强工业物联网预测性维护的分散式边云协同算法,属于物联网领域。本发明将联合平均和联合近端算法结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用于跨边缘设备的分布式网络进行协作预测性维护模型训练。这一方法有助于克服IIoT环境下的挑战,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并优化实时监控和数据保护等关键方面。在与传统边云协同方法的比较分析中,联合平均近端在准确性方面始终表现出上级性能,特别是在涉及非IID数据的场景中。该模型对不同的IIoT环境表现出了显著的适应性,这一点可以从其在不同数据集中的鲁棒性得到证明。此外,本发明的自适应通信策略有效地降低了开销,提高了边云协同过程的整体效率,证实了本发明的方法在现实世界的IIoT场景中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2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712395.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9/48 , G06Q10/0637 , G06Q10/06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仓储互联网数据流的调度和编排方法,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图像识别算法对获取的物料的图片进行分析,使用Airflow分解图像识别算法的步骤为一系列有序的任务,其中,每个任务表示图像识别算法中的一个步骤;步骤二、使用DAG来定义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执行顺序;步骤三、在可视化的用户界面,监控任务的执行状态、查看日志和进行调试。本发明能够应用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推荐等诸多领域,应用面涉及面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203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929187.8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18
Abstract: 一种考虑制造成本的极化继电器容差自动分配方法,涉及一种极化继电器容差分配方法。建立数字样机模型分析零部件容差变化与质量一致性提升和成本变化的潜在规律;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将制造过程进行统一化分解;设计不同容差组合的零部件和装配过程参数,试验获取零部件和装配过程的成本,筛选出最合适的容差‑成本函数,并使用最小二乘辨识确定模型参数;构建制造工序极限能力约束下不确定性最大界迭代模型;分析当前设计状态质量参数波动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偏差,建立容差自动再分配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确定最优解集;抽样验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助于在保证容差再分配精度与效率的同时,控制极化继电器制造成本的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56162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50765.9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27
Abstract: 基于簧片退化的拍合式继电器释放电压可靠度评价方法,涉及一种继电器可靠度评价方法。开展弹性材料退化失效机理分析,确定簧片产生的性能退化是弹性材料的应力松弛过程,建立簧片的弹性模量随时间和预压力退化的函数模型,利用微元法迭代求解弹性材料应力松弛分析模型;建立释放电压随时间退化的数学模型,利用质量一致性数据构建批次产品样本,得到释放电压的分布特性;根据合格阈值确定释放电压的许用应力,根据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确定是否发生释放电压的性能失效,依据失效样本的总数计算可靠度。将弹性材料应力松弛分析模型与质量一致性数据联系起来进行可靠度评价,增强了可靠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