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余度开关磁阻电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2504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10209776.9

    申请日:2008-12-24

    Abstract: 双余度开关磁阻电机,涉及到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开关磁阻电机只有一套绕组而导致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机包括两套三相绕组,转子铁心上有10个转子齿,定子铁心上有12个定子齿,每套三相绕组的同相绕组对称缠绕在定子铁心的定子齿上,并形成方向相同的磁通,缠绕有同相绕组的定子齿相互平行,分别缠绕在相邻的两个平行定子齿上的两个同相绕组形成方向相反的磁通,形成短磁路结构。本发明的电机的绕组之间相互独立,当其中一相或多相绕组发生故障时,电机将降额工作,不影响电机功能使用,实现开关磁阻电机冗余,提高了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能。本发明在航天、航空、电梯及家用电器等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低推力波动正弦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次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789677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124019.9

    申请日:2010-03-15

    Abstract: 低推力波动正弦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次级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纵向磁场圆筒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位力及推力波动大的问题。它通过将次级的气隙侧表面沿运动方向优化呈弧形,设置永磁体与次级轭筒或次级轭板的相对位置,通过永磁体充磁方向的选取,使采用所述次级结构的电机为横向磁通结构或纵向磁通结构。本发明作为一种直线电机的次级结构。

    混合式开关磁阻电机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31284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810209754.2

    申请日:2008-12-22

    Abstract: 混合式开关磁阻电机,它属于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开关磁阻电机结构造成绕组下线困难,工艺难度较大,槽满率低等缺点。本发明的混合式开关磁阻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由永磁体、励磁绕组和定子铁心组成;转子的转子铁心的外圆与定子铁心的内圆之间设置有气隙,励磁绕组嵌放在定子铁心的齿槽中,永磁体沿轴方向嵌入定子铁心的齿部。本发明使用高性能切向充磁永磁体,将永磁体沿轴方向嵌入定子铁心的齿部,构成一种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比已有的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永磁体的数量不变,定子槽绕组可用面积增加,提高了电机的性能体积比和性能重量比,降低了成本和制造工艺。该电机既可以作为电动机使用,也可以作为发电机使用。

    多边补偿型高功率密度机电能量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83548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137310.2

    申请日:2008-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6

    Abstract: 多边补偿型高功率密度机电能量变换器,它涉及电极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传统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使得发电机输出的电压调整率大,以及直流母线电压由电源决定,不能任意可调,从而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的问题,本发明中所述双绕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是改变了原有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并采用的双绕组结构。双绕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与惯性飞轮同轴相连;双绕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两套电枢绕组分别为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并且分别与逆变器的输出端和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相连,它的两个直流励磁绕组串联,再串入整流器输出的直流母线上。它的多边补偿型高功率密度机电能量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电压调整率低、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

    双余度开关磁阻电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2504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209776.9

    申请日:2008-12-24

    Abstract: 双余度开关磁阻电机,涉及到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开关磁阻电机只有一套绕组而导致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机包括两套三相绕组,转子铁心上有10个转子齿,定子铁心上有12个定子齿,每套三相绕组的同相绕组对称缠绕在定子铁心的定子齿上,并形成方向相同的磁通,缠绕有同相绕组的定子齿相互平行,分别缠绕在相邻的两个平行定子齿上的两个同相绕组形成方向相反的磁通,形成短磁路结构。本发明的电机的绕组之间相互独立,当其中一相或多相绕组发生故障时,电机将降额工作,不影响电机功能使用,实现开关磁阻电机冗余,提高了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能。本发明在航天、航空、电梯及家用电器等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一种复合电流驱动高推力密度九相平面电机及其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94123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137352.6

    申请日:2008-10-17

    Abstract: 一种复合电流驱动高推力密度九相平面电机及其驱动器,涉及一种复合电流驱动高推力密度平面电机及其驱动器,属于电机领域。它的永磁体为平面矩阵式分布,它的电枢线圈固定布置在平板形的电枢铁心上,所述电枢线圈分成九组,每组线圈相互串联后形成九个相电枢绕组,九个相电枢绕组采用星形连接,本发明的电机在工作时,所述九个相电枢绕组分别与本发明的驱动器九个驱动电流信号输出端连接即可,每个驱动电流是包含X向驱动电流和Y向驱动电流两个分量的复合电流。本发明所述电机的体积小、重量轻,绕组相间绝缘简单,具有单位体积的输出推力大、动态响应快、定位力小以及动子运动范围大的优点。本发明可以应用到需要二维运动的电机及其控制领域中。

    用于脉宽调制型变频技术死区的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29909C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3132570.X

    申请日:2003-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脉宽调制型变频技术中死区补偿的方法——用于脉宽调制型变频技术死区的补偿方法。它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的,首先检测出各相的电流信号,并把模拟量的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判断,根据电流方向判定功率器件是有效还是无效,然后给有效器件发出正常的、不含死区的驱动信号,而不给无效器件发出驱动信号,这样就完全避免了死区问题,改善了PWM单元的性能。这种方法不需要计算,只需要根据电流方向判定是否发出驱动信号,方法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同时也降低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了逆变器效率。

    电梯永磁曳引系统无称重传感器自适应起动转矩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9268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444642.6

    申请日:2013-09-23

    Abstract: 电梯永磁曳引系统无称重传感器自适应起动转矩补偿方法,属于电机和电梯曳引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称重传感器获取电梯负载重量信息的方法来维持电梯系统运行前的平衡,会造成电梯系统可靠性降低及成本增加的问题。它采用微处理器采集正余弦编码器输出的位置信号,计算获得当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值θ;再根据θ计算获得当前电机倒溜距离θm、当前电机倒溜速度wk及当前电机倒溜加速度αk;然后确定电机起动转矩补偿方式,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转矩进行自适应补偿。本发明用于对电梯永磁曳引系统的起动转矩进行自适应补偿。

    集成绕组结构直线电磁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7936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25964.5

    申请日:2011-05-16

    Abstract: 集成绕组结构直线电磁阻尼器,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直线电机推力加载测试装置只能单方向单程测量,并且加载力不能连续变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初级和次级,初级包括电枢铁心和单元绕组,电枢铁心由k个铁心单元组成,k为正整数,每个铁心单元由长齿、短齿、短垂直磁轭段、水平磁轭段和长垂直磁轭段组成,次级由阻尼板和基板组成,阻尼板沿与运动方向垂直截面为倒T型,阻尼板的下端面与基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阻尼板的T型的垂直段位于组合齿槽内;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它包括两个初级和两个次级,每个初级包括电枢铁心和单元绕组,两个次级相并联连接。本发明作为一种直线电磁阻尼器。

    复合电流驱动九相平面电机、直线-旋转电机及其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99677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138883.1

    申请日:2009-05-14

    Abstract: 复合电流驱动九相平面电机、直线-旋转电机及其驱动器,属于电机领域及其控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平面电机和直线-旋转电机的结构复杂、系统效率低及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所述平面电机及直线-旋转电机的电枢线圈分成九组,每组线圈相互串联后形成九个相电枢绕组,九个相电枢绕组采用星形连接,电机的永磁体为阵列结构,永磁体单元对角相邻,平行和垂直不相邻,并且同一行或列的永磁体极性相同,相邻行或列的永磁体极性相反。本发明的平面电机及直线-旋转电机的体积小、绕组相间绝缘简单,具有单位体积的输出推力大、动态响应快、定位力小以及动子运动范围大的优点。本发明适用于平面二维运动、直线-旋转二维运动的驱动,尤其适用于精密驱动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