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液载荷与旋转载荷复合加载的椭球容器液压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3292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57214.5

    申请日:2022-11-01

    Inventor: 滕步刚 李喆

    Abstract: 静液载荷与旋转载荷复合加载的椭球容器液压成形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步骤一、初始灯笼状单曲率薄壳构件的确定:选取适当的分瓣方案;极板尺寸的确定,制作初始单曲率薄壳;步骤二、利用夹具对初始单曲率薄壳进行固定,夹具与薄壳之间在胀形过程中位移较小的焊缝附近固定并依靠包套实现软接触,实现带动椭球壳转动并在椭球旋转胀形过程中降低对变形的限制;步骤三、转动夹具并逐渐增加转速,在增加转速的过程中提高静液压强,保证静液压强与旋转压强同步成线性增加,当加载达到总载荷后稳定一定时间使其充分变形后卸载,获得胀形后的椭球容器。本发明利用非均匀分布的液压载荷通过改变球壳的受力状态最终实现了高轴长比椭球壳结构的成形。

    过弯管件的尺寸校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9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20419.7

    申请日:2021-06-03

    Inventor: 滕步刚 袁梦

    Abstract: 过弯管件的尺寸校正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一、组装,将封头封装在过弯管的两端,将带有螺纹的管接头固接于一端的封头上,通过管接头向过弯管内注入流体介质直至充满;二、内压校正,继续向过弯管内充填流体介质,当在过弯管内建立的压力大于计算压力时,开始缓慢增压,在所述内压作用下,使得过弯管产生放弯效应,在放弯过程中通过尺寸检测工具实时对过弯管的尺寸进行检测,当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停止增压,从而实现过弯管件的尺寸校正;三、成形完毕后降压,使过弯管内部流体介质压力降低,并将内部流体介质通过管接头排出,将两端的封头切除,获得校正后的弯管件。本发明成形工艺简单,制造周期短,实现过弯管件的尺寸校正。

    双轴长比椭球容器液压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6323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628487.3

    申请日:2013-12-02

    Abstract: 双轴长比椭球容器液压成形方法,它涉及一种椭球容器液压成形方法,以解决轴长比λ大于的椭球容器成形时,因长半轴附近在纬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失稳起皱的问题,成形方法的步骤是,一、根据设计要求的轴长比λ,确定拉压分界设计点;步骤二、极板和侧瓣的坯料确定;步骤三、充液成形,向步骤二的多面体容器充满传压液体介质,通过液压泵来增加容器内部压力,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使壳体发生塑性变形,多面体容器最终成形为椭球容器。本发明用于椭球容器的成形。

    一种用于环形件成形的卧式弯曲机

    公开(公告)号:CN102641918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155230.6

    申请日:2012-05-18

    Inventor: 滕步刚 苑世剑

    Abstract: 一种用于环形件成形的卧式弯曲机,它涉及一种大型金属件成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金属环形件成形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成形大型环形件以及采用现有立式液压机成形大型环形件时存在坯料进给、成形操作较难的问题,它包括机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工作平台、凹模、凸模、活动平台、主液压驱动装置、两个边液压驱动装置和四根水平柱,工作平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主液压驱动装置水平安装在机架的上表面上,主液压驱动装置的主驱动杆和凸模之间设置有与二者连接的活动平台,第一横梁和凹模之间设置有与二者连接的工作平台,两个边液压驱动装置的边驱动杆分别与活动平台连接。本发明用于大型环形件的成形。

    型材变曲率零件弯曲成形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37449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910071765.3

    申请日:2009-04-10

    Abstract: 型材变曲率零件弯曲成形的装置,它涉及一种型材弯曲成形的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型材弯曲方法在成形具有多个弯曲半径的管型材弯曲零件时需要多次更换或调整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尺寸精度差的问题。所述仿形下模的两侧壁设有与沟槽的形状相匹配的仿形导轨,所述仿形导轨与沟槽平行设置,所述两个辊轮分别设在仿形导轨内,每个辊轮通过连杆与压辊连接。另个方案的不同点在于仿形下模的两侧壁与仿形导轨固接。本发明用于多个弯曲半径的型材的成形。

    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24480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063902.4

    申请日:2008-01-23

    Abstract: 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属于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板材柔性多点成形模具的冲头阵列固定,只能成形某一种形状的曲面板材零件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小冲头、上压板、下基板和多个定位螺母,上压板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滑槽,每个滑槽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每个定位螺母都夹在上压板和下基板之间,小冲头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中,所述滑槽为长条形孔。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方案,它包括多个小冲头,它还包括上压板、下基板、多个圆形压盘和多个定位螺母,上压板的上表面上均布有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阶梯孔,圆形压盘设置在阶梯孔的下端内,圆形压盘上从圆心位置至其边缘内侧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

    板材柔性多点曲面成形模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42860C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03132626.9

    申请日:2003-09-22

    Inventor: 王仲仁 滕步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曲面板材成形的模具装置——板材柔性多点曲面成形模具装置。它由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组成,凸模组件由至少二个弹性模体和承压板组成,凹模组件由弹性垫板、护板和包含有若干个能上下调节的小模的小模具组组成,互相叠置的弹性模体为片状体,位于上方的弹性模体的外形尺寸与位于下方的弹性模体有差异,承压板设置在弹性模体的上表面上,弹性垫板设置在能弯曲变形的护板的上表面上,护板的下表面与小模的上顶部接触,凸模组件与凹模组件呈上下叠置。小模具组由若干个小模、若干个模杆和母板组成,模杆分布在母板的上表面上。本发明的模具装置的优点如下:小模数量减少,减少设备的制造成本;调节模具的时间可缩短,工件表面平滑。

    一种循环转模挤镦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0802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10293639.1

    申请日:2018-03-30

    Inventor: 滕步刚 李丙

    Abstract: 一种循环转模挤镦成形装置及方法,它属于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技术领域,它包括上冲头、凹模、下冲头和底座;凹模安装在底座上,且凹模能相对底座转动;凹模上设置有与凹模腔相通的挤压通道,所述下冲头滑动设置在底座内。挤镦成形方法步骤为:一、将圆柱形的坯料置于凹模内,将坯料和凹模进行预热并保温;二、上冲头下行,将坯料压入挤压通道,完成挤压成形;三、将挤压后的坯料从挤压通道顶回至凹模内,在凹模内形成镦粗型腔;四、上冲头下行,坯料在凹模内发生镦粗变形并充满镦粗型腔;五、重复以上若干次,实现坯料循环转模挤镦成形。本发明能够使材料在同一道次实现挤压和镦粗变形,同时材料还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从而实现组织的细化。

    一种用于提高制品性能的卧式转模挤压成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49527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68467.1

    申请日:2017-09-22

    Inventor: 滕步刚 李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23/08 B21C23/001 B21C29/003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高制品性能的卧式转模挤压成形装置,它涉及一种提高挤压型材性能的卧式转模挤压成形装置,属于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技术领域。它包括卧式挤压机和转模装置,所述转模装置设置于前横梁上,转模装置由伺服马达、传动机构、转动模套、模具、模座、第一止推轴承、第二止推轴承、第三止推轴承和锁紧端盖构成,所述卧式挤压机、活动平台、挤压筒支架、前横梁和四根涨力柱水平安装在机架的上表面上;所述活动平台、挤压筒支架和前横梁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并列设置,所述挤压筒支架位于活动平台和前横梁之间。挤压过程中采用转模装置,由于模具的转动作用,挤压制品成形时的变形区产生剧烈的剪切变形,有利于获得强塑性变形,从而达到细化晶粒。

    一种大操作空间的内高压成形机

    公开(公告)号:CN103008431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20197.0

    申请日:2013-01-18

    Abstract: 一种大操作空间的内高压成形机,它涉及一种内高压成形机,以解决现有的内高压成形机不适用于成形轴线弯曲角度较大的管件以及操作空间小,只能用于单个管件的成形,生产效率较低,不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它包括高压源,还包括主液压驱动装置、上横梁、活动平台、上模板、下模板、下横梁、两个立柱、至少一个上模、至少一个下模、至少两个侧液压驱动装置和与侧液压驱动装置数量相一致的多个冲头,上横梁与下横梁通过两个立柱连接,至少一个下模连接在下模板上,下模的型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水平设置的侧液压驱动装置,每个侧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冲头。本发明用于复杂截面空心构件的成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