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74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1045661.7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视觉的高级氧化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应用于污水反应池,包括进水区、接触区、反应区和出水区,该系统包括:第一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接触区的第一图像信息;第二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反应区的第二图像信息;第三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出水区的第三图像信息;图像处理装置,与第一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第二水下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第三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第一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以及第三图像信息确定对应的水质监控信息;曝气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电连接并与臭氧供气源导通连接,用于基于水质监控信息执行对应的臭氧供应调节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4174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5661.7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1/7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视觉的高级氧化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应用于污水反应池,包括进水区、接触区、反应区和出水区,该系统包括:第一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接触区的第一图像信息;第二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反应区的第二图像信息;第三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出水区的第三图像信息;图像处理装置,与第一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第二水下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第三水下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第一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以及第三图像信息确定对应的水质监控信息;曝气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电连接并与臭氧供气源导通连接,用于基于水质监控信息执行对应的臭氧供应调节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23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355989.9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9/00 , C02F3/32 , C02F3/30 , C02F1/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介质复合填充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用于多介质复合填充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沉淀结构、反应沉淀结构和连接管件。所述初级沉淀结构包括初级沉淀池,所述反应沉淀结构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之间形成反硝化池、曝气池、厌氧氨氧化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连接管件与所述初级沉淀池。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悬浮填料的效率,设置菌藻共生填料,投加粉性填料、改善搅拌性能等多种复合方法,使得污水处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仅适用于新建工程项目,而且也适用于工程改造项目。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2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55989.9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9/00 , C02F3/32 , C02F3/30 , C02F1/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介质复合填充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用于多介质复合填充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沉淀结构、反应沉淀结构和连接管件。所述初级沉淀结构包括初级沉淀池,所述反应沉淀结构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之间形成反硝化池、曝气池、厌氧氨氧化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连接管件与所述初级沉淀池。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悬浮填料的效率,设置菌藻共生填料,投加粉性填料、改善搅拌性能等多种复合方法,使得污水处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仅适用于新建工程项目,而且也适用于工程改造项目。
-
公开(公告)号:CN112642182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1508272.4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中砂粒高效分离的砂水分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折板流变型多向流砂水分离器处理单元、第一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和第二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所述折板流变型多向流砂水分离器处理单元,包括切向进水管、出水渠、壳筒板、透水外筒板、透水内筒板、环壁斜板、楔形溢流堰板、异重流折板、瓶形板、锁砂盖、锁砂桨、排砂泵、循环阀;所述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包括壳体、预置砂滤层、耙砂孔、曝气阀、浑液排口、鼓风口、过滤阀、回流泵。本发明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与创新优化设计,在提升砂水分离效果的同时,消除了传统除砂工艺中存在的跑砂现象,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效能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42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08272.4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中砂粒高效分离的砂水分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折板流变型多向流砂水分离器处理单元、第一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和第二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所述折板流变型多向流砂水分离器处理单元,包括切向进水管、出水渠、壳筒板、透水外筒板、透水内筒板、环壁斜板、楔形溢流堰板、异重流折板、瓶形板、锁砂盖、锁砂桨、排砂泵、循环阀;所述非均质新生砂过滤器处理单元,包括壳体、预置砂滤层、耙砂孔、曝气阀、浑液排口、鼓风口、过滤阀、回流泵。本发明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与创新优化设计,在提升砂水分离效果的同时,消除了传统除砂工艺中存在的跑砂现象,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效能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01891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25705.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式高效颗粒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侧的进水口、位于进水口一侧的自由布水区、位于与进水口相对一侧的若干个出水槽、均匀排列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个回转式履带、位于壳体外部前侧的驱动电机,出水槽位于两个相邻的回转式履带的中间;回转式履带包括位于壳体前部的第一轴承、驱动轴和位于壳体后部的第二轴承;相邻两个回转式履带的第一轴承均通过驱动链条连接,驱动电机与若干个回转式履带中的一个回转式履带的驱动轴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履带为可回旋式履带,延缓密相区的上升流速提高密相区分离效率,加速稀相区的上升流速,使得完成固液分离后的清水加速上升提高斜板间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1194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306521.X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5F17/90 , C05F17/964 , C05F17/979 , C05F17/993 , C05F17/70 , C05F7/00 , B01D53/44 , B01D53/48 , B01D53/52 , B01D53/54 , B01D53/58 , B01D53/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堆肥精准除臭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可沿发酵槽壁水平移动的工作机架,工作机架上安装有翻抛小车,翻抛小车连接安装有链板式翻抛部件,工作机架的上方设置有集气罩,集气罩内的上部安装有管式轴流通风机,管式轴流通风机连接有延伸至集气罩外部的连接管,发酵槽壁内部设置有臭气收集廊道,臭气收集廊道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接连接管的短管,管式轴流通风机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管式轴流通风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翻堆时定向收集翻堆产生的大量气体,并直接就近输送至臭气收集廊道,以提高臭气的收集效率、改善车间环境,同时降低臭气收集过程的电力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374066.1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3C1/02 , E03C1/06 , H04M1/72406 , H04Q9/00 , F0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高效智能节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混水调节器、热水器、阀门机构、信息处理控制器和节水装置,所述混水调节器,所述混水调节器连接冷水管和热水管,所述冷水管连接发电涡轮一端,所述发电涡轮另一端连接市政供水管网,所述发电涡轮连接家用蓄电池,所述家用蓄电池为节水系统控制电源,所述热水管连接热水器,所述热水器的水温控制器连接信息处理控制器,所述混水调节器通过混水管连接水温调节控制器,所述水温调节控制器连接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分别连接喷淋机构和节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上端连接牵引机构,提高节水的高效,能够增加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节水效果更直观,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及节水获得感。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07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225712.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50 , C02F1/78 , C02F7/00 , C02F3/28 , C02F101/10 , C02F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反应池尾气通入臭氧接触池,同时臭氧接触池内通入污水;尾气经过臭氧接触池一次利用后,进入复氧消毒池,并向复氧消毒池内加入次钠;经过臭氧接触池预氧化后的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排出部分尾气;经过生物氧化后的污水进入反硝化滤池,得到的反硝化后污水进入复氧消毒池;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气重新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二次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完全通过尾气来供氧;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水中水回用或用于生态补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臭氧尾气完全复用,无需尾气破坏装置,大大节省能耗,尾气中的臭氧资源化利用用于尾水消毒,减少了消毒药剂的投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