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2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42246.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河北强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塔筒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风力发电塔筒包括金属筒体,金属筒体的两端设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用于与发电机机体或基墩或其他塔筒连接,金属筒体的内壁上设有混凝土筒体和多个抗剪连接件,混凝土筒体的外壁紧贴金属筒体的内壁设置,抗剪连接件的沿金属筒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沿金属筒体的轴向连续或间隔设置,抗剪连接件的一端与金属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抗剪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并浇筑在混凝土筒体壁内,其能够提高塔筒的刚度并减少现场施工的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30563.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减震摇摆结构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楼层的无控模型进行分析,对所述无控模型增加阻尼比试算确定目标阻尼比;在楼层中初步布置速度型消能器,调整所述速度型消能器的参数或数量使附加阻尼比满足所述目标阻尼比;设置摇摆柱,在所述摇摆柱周边布置支撑,调整支撑布置参数;提取所述支撑在小震和中震时的最不利工况轴力,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对该楼层的混合减震有控模型进行大震弹塑性分析并判断附加阻尼比是否为最优解,优化消能器,判断所述混合减震有控模型的结构指标和构件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得到混合减震摇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结构在震后的自复位目标和结构功能的可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3168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61904.7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监测,特别是一种用于大跨度建筑结构健康的监测装置及物联网系统。包括无人机、监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源传感器、读取传输模块,所述无源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结构的状态信息并无线上传至读取传输模块;所述读取传输模块将建筑结构的状态信息无线上传至监测服务器。本发明将RFID与传感器结合,省去了布线的工作,极大减少了实施和维护的工作量;数据用无人机自动巡航获取,节约人工的同时,获得了准时的数据;将物联网络进一步无线化,最末端的传感器通过RFID无线方式,供电和获取数据,省略了最繁琐的布线工作,方便了物联网传感器的布设和追补。
-
公开(公告)号:CN1193084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13421.X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柱干式连接节点及方法,节点包括连接体,连接体包括连接底板、连接板和封浆板,连接底板的上方布置封浆板,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连接底板,另一端穿过封浆板,预制柱内设置有连接筋,上方的预制柱的连接筋并行连接连接板并连接封浆板,下方的预制柱的连接筋穿过连接底板,连接筋于连接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螺母,下方设置有调标高螺母,节点处梁上于下方的预制柱外设置有封浆条,下方的预制柱的连接筋的顶端安装调标高螺母至设计标高,封浆条形成的空腔内灌注座浆料,上方的预制柱的连接体落入,挤压座浆料,拧紧连接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消除节点连接失效的隐患,节点安装空间富裕,避免灌浆不密实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002490.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宇
IPC: G06F30/13 , G06F30/12 , G06F111/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筋计算简图与结构平面图的对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对齐的配筋计算简图和对应的结构平面图,分别设置配筋计算简图和结构平面图的基准点,使配筋计算简图的基准点与结构平面图的基准点对齐;S2:获取配筋计算简图和结构平面图中的受力单元,依次对各结点进行标号,并将结点划分批次,将配筋计算简图各批的结点与结构平面图中对应批次的结点对齐;S3:判断同一批结点的连线上是否存在折线,若存在折线,将折线上的结点延伸至同一批结点连线上;S4:依次对各批结点进行对齐,直至所有批次的结点完成对齐,使配筋计算简图与结构平面完全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对齐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789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39740.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房建设指挥部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枢纽轨道粗糙度识别与养护标准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铁路轨道监测领域,包括:采集铁路枢纽各车线钢轨的不平顺谱数据和各车线列车的车型与车速;采集铁路枢纽功能区的振动与噪声数据;基于不平顺谱数据和各车线列车的车型与车速,构建在单位粗糙度激励下振动与噪声数据和车型与行车线路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将实时振动与噪声数据转化为实时轨道不平顺数据;根据振动与噪声相关规范,确定各波长钢轨粗糙度的限值数据与养护标准;根据限值数据、养护标准和轨道不平顺数据对各车线轨道进行养护,并进行轨道检测更新不平顺谱数据。本发明可实现对铁路枢纽钢轨粗糙度的动态识别,改善铁路枢纽列车通过时的振动与噪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1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473442.8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铰接柱脚拉索节点,包括与下部钢柱固定连接的耳板组,耳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耳板,耳板的一端与下部钢柱固定连接,耳板的另一端与拉索活动连接,下部钢柱通过柱脚连接板与上部钢柱铰接,柱脚连接板上设有用于穿过耳板的开槽,下部钢柱外设置有竖向环板,竖向环板的外表面与钢梁/钢支撑连接,耳板与钢梁/钢支撑之间不发生干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多结构构件连接的复杂受力情况下,既能提供足够承载力,又能减小节点体积、造型美观、便于施工安装与后续调节;并且针对斜拉结构中铰接柱脚的设计,本发明能够兼顾可靠性与施工简单的特点、且不会与拉索发生冲突。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1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473243.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凸出型双向双索梁柱连接节点,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耳板组和第二耳板组,两个耳板组分别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耳板,耳板的一端与钢柱固定连接,耳板的另一端为凸出端、且与拉索活动连接,钢柱外设置有外表面与多个钢梁/钢支撑连接的竖向环板,多个钢梁/钢支撑之间形成十字交叉结构,耳板的平面与钢梁/钢支撑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耳板与钢梁/钢支撑之间不发生干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多结构构件连接的复杂受力情况下,不仅能提供足够承载力、减小节点体积、造型美观、便于施工安装与后续调节维护,而且在拉索与钢梁/钢支撑受力方向不一致时,能够有效解决节点中各结构构件之间力的有效传递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9214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011419066.6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平衡端压重不足的大悬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大悬挑结构包括基础、平衡桁架、悬挑桁架和脚手架,平衡桁架设于基础上,悬挑桁架设于平衡桁架的外侧,脚手架设于悬挑桁架下,平衡桁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多个框架柱,对距离所述悬挑桁架最远的框架柱进行切割后施加预拉力节点形成预拉力柱,对距离所述悬挑桁架次远的框架柱进行切割后焊接形成后焊柱,所述的预拉力柱的中部设置预拉力节点,施工方法用于施工该大悬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距离悬挑桁架最远处设置预拉力柱,使大部分平衡弯矩集中在预拉力柱内,有效解决悬挑平衡端的压重不足的问题,降低悬挑桁架的挠度以及前倾位移,原理明确,传力简单合理,可靠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85174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010750680.4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由移动的升降式临时用集装箱房,包括箱体、泵站以及分布在箱体4个底角上的可升降底座,可升降底座包括支撑板、支撑管、第二伸缩油缸、顶板、滑轮和若干个第一伸缩油缸,支撑板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的底梁焊接,支撑板上设有空挡,顶板、第二伸缩油缸和滑轮依次连接,支撑管与顶板连接且套在第二伸缩油缸外侧,第二伸缩油缸穿过空挡,顶板上对称设有与第一伸缩油缸对应的侧耳板,侧耳板、第一伸缩油缸和支撑板依次连接,泵站通过油管与第一伸缩油缸和第二伸缩油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和升降稳定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