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5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128524.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测井数据的枯竭砂岩型储气库注采岩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它包括:建立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建立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和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获得脆性指数的评价方程;通过测井曲线参数,求解相关岩石物理参数,计算脆性指数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通过基于测井数据的脆性指数以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构建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利用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对储气库进行评价。本发明以综合量化岩石力学性质、地层环境等自然性质,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储气库数据信息和理论依据,对长期预测天然气开采的地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27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166167.8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11/0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同时降低重金属生态毒性的方法。秸秆经ZnCl2溶液活化后在550℃高温无氧条件下制得秸秆生物炭,随后采用HCl溶液和微波进一步改性;以改性生物炭为载体,通过化学反应制得零价纳米铁负载的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HCl-FBC。在污泥厌氧消化初期将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HCl-FBC添加到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可显著提高污泥有机质转化率,增加甲烷累积产气量。同时,HCl-FBC有利于增加消化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同时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发明可显著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增加沼气产量,同时消化后污泥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减少,对于污泥资源化利用、降低污泥土地利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472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154854.X
申请日:2015-04-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7C317/36 , C07C315/04 , C07D333/20 , B01J31/22 , C07C69/618 , C07C69/65 , C07C69/734 , C07C69/738 , C07C67/343 , C07C67/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手性亚砜‑烯配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有机溶剂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5℃~40℃,以邻氨基苯硫酚钠和烯丙基碳酸甲酯化合物为原料,以[Ir(COD)Cl]2与配体作用生成的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反应12‑24h制得3‑取代烯丙基邻氨基苯硫醚类化合物。3‑取代烯丙基邻氨基苯硫醚经过还原得到3‑取代丙基邻氨基苯硫醚类化合物。随后被间氯过氧化苯甲酸氧化,得到邻氨基亚砜类化合物。最后与3‑取代α,β‑不饱和醛缩合,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双手性亚砜‑烯类配体。该方法步骤简洁,手性源和配体结构骨架均独立原创。同时,可以应用在金属铑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50380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12843.1
申请日:2011-10-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7C53/02 , C07C51/285 , C07C51/2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235 , C07C51/285 , C07C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油水热产甲酸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甘油和氧化剂(空气或氧气或H2O2)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热反应器中,接着在反应温度为200℃~450℃,供氧量为100%~350%供氧比,反应时间为20S~200S的条件下进行水热氧化反应。反应后的产物中有大量的甲酸,通过分离制得甲酸。本发明以空气或氧气或H2O2为氧化剂,将甘油高效转化为甲酸,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具有可贵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972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32681.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乐汉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7 , G06T17/05 , G06N3/006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迹线的岩体边坡三维结构面尺寸分布推断方法,包括:在岩体露头面设置采样窗,在图像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自动识别岩体迹线的位置、长度和端点相对坐标;计算包含型迹线的长度和个数及相交型迹线中在采样窗内部迹线的长度、个数和迹长矩;计算采样窗所在露头面的平面上所有迹线的原点矩;计算结构面直径矩;利用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求出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值时的结构面直径分布参数;本申请综合考虑了结构面尺寸、产状和密度以及采样窗尺寸,减小了估计过程中采样偏差的影响,适用性较强,对于样本容量较大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构面尺寸分布参数,从而有助于结构面几何性质的相关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876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32668.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乐汉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剖面约束的地质模型自动更新方法及系统,包括: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掌子面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局部离散,确定地层分界线位置;在离散后的掌子面分界线中提取代表边界结构特点的点位数据集;点位数据集添加到新的局部剖面中,点位数据集输入地质模型的中进行处理,得到局部修正后的地质模型;利用API接口对地质建模程序进行调用,实现随着数据的改变地质模型的自动更新;本申请弥补了地质建模初期勘探阶段地质资料有限,准确度较低,难以刻画出地质体复杂多变特点的缺陷,能够合理利用随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开挖推进暴露出来的地质信息,提高地质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17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20772.4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 B01J20/20 , B01J23/34 , C05G1/0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产气量及增强重金属稳定化过程的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氮气保护下,在550℃热解温度下制备秸秆活性炭。以秸秆活性炭为载体,通过与KMnO4溶液反应,最终制得负载纳米MnO的活性炭功能材料。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按比例将负载纳米MnO的活性炭功能材料添加到厌氧反应装置中,可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的累积产气量,同时有效吸附、络合污泥中的游离态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增强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本发明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中,有效提高甲烷累积产气量,降低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增强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96131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51542.8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的方法。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专用真空反应炉,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高温热解制成污泥生物炭,经过玻璃纤维浸润对SBC进行改性,最终制得具有稳定性结构、高空隙度,并且具有抗酸碱冲击的污泥生物炭,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以适当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可明显吸附、捕获反应器中游离态重金属,最终加速并增强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该方法基本不会对污泥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产生的沼渣含水率明显降低,脱水性能明显改善。本发明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有效增强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加速污泥稳定化进程,这对于厌氧消化后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降低重金属环境污染风险和提升土壤健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2527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712444.3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7C271/12 , C07C269/04 , B01J3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在有机溶剂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以二氧化碳、胺和烯丙基氯化合物为原料,以[Ir(COD)Cl]2与配体作用生成的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添加剂的作用下串联反应1‑12h制得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胺类化合物和烯丙基氯类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另外反应的产率也较好(两步串联反应一般为38%‑74%),区域选择性高(一般为>=90∶10),对映选择性高(一般为70%‑94%)。同时,本发明具有催化剂易得、催化活性高、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8834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20287.4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7C271/12 , C07C271/28 , C07C2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邻位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控制反应温度为25℃,在有机溶剂中,以碳酸甲酯钠盐、胺和烯丙基氯化合物为原料,以[Ir(COD)Cl]2作为催化剂,在添加剂的作用下串联反应12h制备得到邻位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催化剂易得、催化活性高、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