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77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72243.9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34 , C02F3/1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复合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陶粒30‑40份、石英砂20‑30份、含有硝化细菌的改性海藻酸钠5‑10份、过硫酸钠1‑3份、改性蒙脱土5‑15份、沸石5‑15份、氢氧化铁5‑10份,粘结剂4‑10份,所述含有硝化细菌的改性海藻酸钠为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交联改性,然后接种有硝化细菌的改性海藻酸钠,所述改性蒙脱土为聚甲基丙烯酸铵改性的蒙脱土,解决了现有的生物滞留设施中的复合填料对于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二次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2428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699174.5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1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材料包括固定载体、藻类、复合菌剂和复合酶;所述藻类、复合菌剂和复合酶负载在所述固定载体上,且所述藻类负载在最外层;所述固定载体为复配活性炭、石墨、焦炭、生物炭、改性活性炭、多孔氧化铝、多孔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藻类为小球藻、螺旋藻、栅藻、硅藻、纤维藻、月芽藻、席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材料能够尾水中的营养物质、一些雌激素、酚类、胺类、醛类、苯类等进行氧化去除,去除尾水中的新兴污染物;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复合材料去除尾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将所述微生物复合材料浸没于需处理尾水中,在光照和曝气条件下进行,并保持气水体积比为(0.5‑1.5):1。
-
公开(公告)号:CN11506422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210539028.7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16C20/70 , G16C20/20 , G01N15/0205 , G01N21/7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估算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的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旱季和雨季选择相应的采样流程;旱季的步骤为:A2、对旱季道路沉积物进行采样;A3、分析采样物的颗径组成特征;A4、旱季道路沉积物进行浸出试验;A5、获取旱季道路沉积物的表征;A6、对在干旱天气下旱季道路沉积物的重金属负荷进行评估;A7、简化冲刷方程构建;雨季的步骤为:B2、对雨季道路径流进行采样;B3、采用曼宁方程计算瞬时流量;B4、事件平均浓度分析;B5、雨季道路径流溶解相和颗粒相重金属分析;B6、瞬时浓度线性插值计算;最后,构建估算方法。本发明可作为降雨期间实施道路暴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65194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25198.6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00 , B01D33/01 , B01D33/46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尾水中氟化物的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用于处理尾水的沉淀筒,所述沉淀筒侧壁上具有分别用于向沉淀筒内添加尾水与处理药物的进水管与加料管;沉淀筒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固态沉淀物的过滤板,过滤板可沿沉淀筒轴向移动;处理尾水前,过滤板位于加料管与进水管上方,尾水与处理药物通入沉淀筒,水与处理药物反应后,过滤板向下移动将固态沉淀物压滤在过滤板下方以代替静置缩短尾水处理时间;用于解决现有的去除氟离子的装置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2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76738.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栖动物强化人工湿地去除尾水中微塑料的方法,涉及微塑料去除技术领域。人工湿地通过前后段复合基质层的多层设计,物理过滤与化学吸附相结合;粗砂和细砂层的分级过滤功能,加上改性生物炭层对微塑料的吸附作用,使得系统能够有效捕获和去除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并且通过引入滤食与颗粒捕获能力强的底栖动物,增强了湿地系统的捕获能力,底栖动物通过摄取和过滤微塑料颗粒,不仅直接减少微塑料含量,还促进了底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则能够进一步将微塑料分解,实现生物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51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25198.6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00 , B01D33/01 , B01D33/46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尾水中氟化物的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用于处理尾水的沉淀筒,所述沉淀筒侧壁上具有分别用于向沉淀筒内添加尾水与处理药物的进水管与加料管;沉淀筒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固态沉淀物的过滤板,过滤板可沿沉淀筒轴向移动;处理尾水前,过滤板位于加料管与进水管上方,尾水与处理药物通入沉淀筒,水与处理药物反应后,过滤板向下移动将固态沉淀物压滤在过滤板下方以代替静置缩短尾水处理时间;用于解决现有的去除氟离子的装置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83497.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9K17/40 , C09K17/14 , C12N1/20 , C12N11/10 , C12N11/14 , C09K101/00 , C09K109/00 , C12R1/38 , C12R1/465 , C12R1/01 , C12R1/11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改良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造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微生物菌种和载体材料;所述微生物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细黄链霉菌、巨大芽孢杆菌、硅酸盐细菌、嗜盐菌、嗜碱菌、假单胞菌中至少3种的复配;所述载体材料为矿物石粉、带孔材料、工业废渣、农业废弃物中至少2种的复配;所述微生物菌种中20‑40wt%的部分位于所述载体材料的孔洞内。本发明能够对盐碱地的土壤性质进行改良,且成本较低,利于盐碱地改良的规模性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24138.8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nventor: 郝强 , 安刚建 , 陈国斌 , 刘先平 , 李若男 , 杨长明 , 牛光跃 , 杨晖 , 王育来 , 李帅 , 张进军 , 邢瑞 , 马立志 , 李天浩 , 张杰 , 韩舒生 , 刘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水中传统污染物协同抗生素类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用于在河道排口进行尾水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河道排口进行截流沉淀,再进行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所述沉淀池单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瞬时混合反应池、磁种混合反应池、絮凝团化反应池和截流沉淀池;所述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包括大箱体、曝气系统、纳米铁基功能炭、土著微生物酶激活剂添加系统以及生态浮床;本发明采用两段式处理,对传统污染物以及抗生素类新兴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还解决了河道排口处可利用面积狭小、工程设施难布置的难题;且本发明设置起来较为简单,维护管理简便,可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33362.1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洪水调蓄湿地生态碳汇潜力评估方法,涉及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领域。所述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获取目标洪水调蓄湿地的空间数据;S2、将目标洪水调蓄湿地划分为六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区域;S3、对六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区域进行样地划分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地;S4、分别测量每个被选取的样地内植物的CO2通量,并计算平均值;S5、分别测量每个被选取的样地内水体的碳汇量,并计算平均值;S6、根据洪水调蓄湿地碳汇潜力评估模型计算目标洪水调蓄湿地的年碳汇潜力;所述评估方法能够针对洪水调蓄湿地生态碳汇潜力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弥补洪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工作上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699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00053.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使用复合菌剂的生态湿地蓄洪区多样性生境营造方法,涉及湿地多样性生境营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S1.生态湿地蓄洪区内植物的选择;S2.复合菌剂的选择和制备;S3.湿地底泥改善;S4.湿地植物恢复。本发明的复合菌剂投入湿地后,可增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具有产铁载体特性,能够增强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更好抵御病原菌对植物的侵害,增强植物抗逆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固氮固碳能力,有利于维持湿地的碳氮循环;能促进植物对磷素吸收,减少湿地内磷酸钙等不溶性物质的积累;能吸附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湿地土壤质量,从而创造出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更大程度的体现湿地的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