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1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247550.9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考虑蠕变效应的CO2压裂天然气水合物导流能力评价方法,它包括:建立蠕变效应和基质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确定水合物饱和度与峰值强度及基质相对渗透率的关系;确定水合物饱和度以及时间与蠕变效应的关系;建立裂缝宽度和裂缝渗透率的数学关系,推导出蠕变效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学模型;构建双导流能力评价模型,获取临界时间点,在此时间点,无因次基质导流能力与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相等;当压裂时间小于该临界时间点时,基质导流能力占据主导因素,减小压裂过程中CO2的注入量;反之,增加压裂过程中CO2的注入量,以获得更多的压裂裂缝,使水合物储层具有最优的导流能力。本发明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77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95391.8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陆相页岩储层无限级压裂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研究区块的陆相页岩的岩性和陆相页岩储层的层面弱面属性;根据陆相页岩的岩性和陆相页岩储层的层面弱面属性建立陆相页岩储层模型;对陆相页岩储层模型施加不同压裂工艺施工参数后,利用三维离散格子法分别进行射孔压裂数值模拟和无限级压裂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压裂工艺施工参数下的射孔压裂数值模拟结果和无限级压裂数值模拟结果;对比不同压裂工艺施工参数下的所述射孔压裂数值模拟结果和所述无限级压裂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无限级压裂工艺最优方案,能够提高陆相页岩储层改造效果,进而提高油气开发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2107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595664.1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3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T5/70 , G06T7/60 , G06T7/62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岩石裂缝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压裂试验技术领域。对多个岩石试件中的每一岩石试件进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试验和CT扫描试验,得到岩石试件的训练用微电阻率分布二维图像和训练用CT扫描三维图像,以对初始变分自编码器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变分自编码器。在实际应用中,先获取待测岩石的微电阻率分布二维图像,利用训练好的变分自编码器即可重建得到CT扫描三维图像,从而能够精准确定待测岩石的裂缝信息,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736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2197.1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30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深度学习和噪声转移矩阵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它包括:获取岩芯图像,形成具有标签噪声的岩芯图像数据集;构建ResNet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岩芯图像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预训练,计算岩芯图像数据集的噪声转移矩阵和噪声率;再构建两个ResNet神经网络模型,基于Co‑teaching思想,同时训练这两个模型,更新模型参数;在两个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噪声转移矩阵对损失函数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损失更新模型参数,得到岩性识别模型;用岩性识别模型对未标注岩芯样本进行岩性预测,可视化展示预测结果。本发明采用Co‑teaching技术和噪声转移矩阵相结合,能够高效准确识别含噪声数据集中的未知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5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128524.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测井数据的枯竭砂岩型储气库注采岩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它包括:建立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建立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和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获得脆性指数的评价方程;通过测井曲线参数,求解相关岩石物理参数,计算脆性指数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通过基于测井数据的脆性指数以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构建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利用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对储气库进行评价。本发明以综合量化岩石力学性质、地层环境等自然性质,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储气库数据信息和理论依据,对长期预测天然气开采的地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21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95664.1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3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T5/00 , G06T7/60 , G06T7/62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岩石裂缝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压裂试验技术领域。对多个岩石试件中的每一岩石试件进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试验和CT扫描试验,得到岩石试件的训练用微电阻率分布二维图像和训练用CT扫描三维图像,以对初始变分自编码器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变分自编码器。在实际应用中,先获取待测岩石的微电阻率分布二维图像,利用训练好的变分自编码器即可重建得到CT扫描三维图像,从而能够精准确定待测岩石的裂缝信息,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47550.9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考虑蠕变效应的CO2压裂天然气水合物导流能力评价方法,它包括:建立蠕变效应和基质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确定水合物饱和度与峰值强度及基质相对渗透率的关系;确定水合物饱和度以及时间与蠕变效应的关系;建立裂缝宽度和裂缝渗透率的数学关系,推导出蠕变效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学模型;构建双导流能力评价模型,获取临界时间点,在此时间点,无因次基质导流能力与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相等;当压裂时间小于该临界时间点时,基质导流能力占据主导因素,减小压裂过程中CO2的注入量;反之,增加压裂过程中CO2的注入量,以获得更多的压裂裂缝,使水合物储层具有最优的导流能力。本发明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8524.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测井数据的枯竭砂岩型储气库注采岩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它包括:建立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建立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峰前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和峰后脆性指数的数学模型,获得脆性指数的评价方程;通过测井曲线参数,求解相关岩石物理参数,计算脆性指数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通过基于测井数据的脆性指数以及地层应力差异系数,构建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利用储气库综合可压性评价模型对储气库进行评价。本发明以综合量化岩石力学性质、地层环境等自然性质,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储气库数据信息和理论依据,对长期预测天然气开采的地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