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347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043466.5
申请日:2020-01-15
IPC分类号: A61B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检查最优体位获得及多参数量化测定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使用手持三维扫描仪获取实时体位三维图像;S2:将所述三维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制定躯干与检查装置角度,躯干与大腿成角度及大腿与小腿角度,肩臀长测定参数;S3:获取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及性别的对应参数均值,根据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及性别及对应参数均值匹配,预测待检者最优体位。本发明实时获取不同器官最佳显示状态下人体姿势体位多维空间数据,并通过后期分析,制定多参数量化测定,从而获得精确体位数据及大样本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于制定检超声查装置(类似手术床)仿生智能化调节控制支撑模块移动,使人体自动形成超声检查最优体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13472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43466.5
申请日:2020-01-15
IPC分类号: A61B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检查最优体位获得及多参数量化测定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使用手持三维扫描仪获取实时体位三维图像;S2:将所述三维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制定躯干与检查装置角度,躯干与大腿成角度及大腿与小腿角度,肩臀长测定参数;S3:获取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及性别的对应参数均值,根据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及性别及对应参数均值匹配,预测待检者最优体位。本发明实时获取不同器官最佳显示状态下人体姿势体位多维空间数据,并通过后期分析,制定多参数量化测定,从而获得精确体位数据及大样本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于制定检超声查装置(类似手术床)仿生智能化调节控制支撑模块移动,使人体自动形成超声检查最优体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962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20153.8
申请日:2024-03-20
IPC分类号: B29C64/20 , B29C64/393 , B29C64/336 , B29C64/245 , B29C64/209 , B29C64/129 , B29C64/264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10/00 , B33Y50/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雾气收集、液滴操纵功能仿生表面的3D打印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具有高效集水功能的智能仿生表面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的制备与调整。打印装置内含三相材料供应系统、数字流控挤出系统、紫外线聚合系统、三维运动平台和智能控制系统五大硬件部分,通过对包含三相材料的数字流控挤出系统的硬件设计及管道流量设计,结合内相、中间相与外相的互不相溶与乳化破碎能力的材料设计,根据工艺参数的优选,实现了仿生纺锤结形状的直接形成与微纤维主轴纺锤节尺寸、间距的实时调整,在实现高效雾气捕集及液滴操纵方面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877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38550.2
申请日:2023-06-21
IPC分类号: B29C64/106 , C08F283/06 , C08K3/22 , C08K3/08 , C08K3/02 , B29C64/245 , B29C64/393 , B29C64/264 , B29C64/209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50/02 , B33Y70/00 , B33Y8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型可调的仿生吸能蜂窝结构的4D打印系统及方法,用于面对不同碰撞工况时可以兼顾变形与高效吸能,充分保护乘员舱或货舱完整性,有效降低乘员或货物伤害。打印装置内含双材料挤出系统、控制系统及动态成型平台,其中双材料挤出系统中的辅助磁场的材料挤出系统集成了数字化磁控系统,在打印的过程中,通过规划打印路径及施加磁场,能够在成型复杂蜂窝结构的同时获得图案化的铁磁畴图案。所获得得蜂窝结构在高频感应加热器及驱动磁场的耦合作用下,结合基体材料的动态化学特性,能够调控蜂窝材料的胞元结构及材料刚度,用于应对不同工况下的碰撞,实现主动智能防护,在交通及运输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060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09958.7
申请日:2024-07-2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人工肌肉作动器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人工肌肉作动器的改进型绳索固定装置及电机组件,旨在提高绳索固定的稳固性和电机组件的工作效率。本发明中绳索固定装置采用特定角度的线槽设计,使绳索在达到自锁效果后固定,并通过环氧树脂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避免了传统紧固螺钉压实方法的不足。电机组件的出线口采用销轴穿过轴承形成滚轴,显著降低摩擦,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绳索固定不牢和滚轴摩擦大的问题,具有绳索稳固、摩擦小、效率高的优点,这些改进简化了安装的流程,降低了安装的难度,提升了固定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027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13673.X
申请日:2024-10-11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在体服役运动和受力状态个性化自监测智能仿生椎间盘,属于植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上终板、椎间盘核心和下终板,所述的椎间盘核心包括纤维环和髓核,纤维环由胶原纤维基质层和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呈圆柱形,倾斜排列设置于胶原纤维基质层内,相邻两排的胶原纤维倾斜方向相反,胶原纤维与纤维环上下表面的夹角为10‑80度;胶原纤维基质层和胶原纤维采用3D打印;下终板包括下终板基底和数个传感器,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下终板基底外侧;本发明通过下终板划分传感区域,解耦仿生椎间盘的各项传感异性特征,无需额外附加或封装传感器,无需额外的电源供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制造成本低,材料简单易得,工艺步骤简单,容易个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297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759139.9
申请日:2022-06-30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辅助踝关节运动的无外动力外骨骼,包括:脚板,其包括底板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支撑杆,其一端与连接杆铰接;第一连杆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杆架,其与第一连杆架同侧设置,并且位于第一连杆架的上方;其中,第二连接架通过导向机构与两个支撑杆连接,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杆的前侧;大腿穿戴托架,其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与第二连杆架同侧设置,并且位于第二连接架的上方;大腿穿戴托架大腿束缚带固定在使用者的大腿部;两个膝关节连杆,其一端与大腿穿戴托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架的一端铰接;膝踝连杆机构,其设置在外骨骼的后侧,并且连接在第一连杆架和第二连接架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59414.4
申请日:2024-04-17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G01L1/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反射传感的指尖触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基座、光纤、柔性柱体、反射镜和凸点触头;其中,所述传感器基座内设置有光纤通道,光纤固定在所述光纤通道中;所述的传感器基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依次设置有柔性柱体和反射镜;所述的柔性柱体中设置有介质为空气的圆柱形的光通道,所述光通道与光纤同轴,使光纤中的光可以通过光通道照射至反射镜,并通过反射镜反射回到光纤中;凸点触头设置在所述的柔性柱体的上表面,在碰触到该凸点触头时,可使柔性柱体内的光通道发生形变,通过解析反射光即可检测出凸点触头的压力。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的特点,并且容易集成到机械手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82190.8
申请日:2024-07-03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韧带的去应力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韧带进出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外侧表面安装有韧带进出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十字凹槽辊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自适应张力调节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曲面导轨机构,所述曲面导轨机构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弹性支撑机构,可以有效地消除仿生韧带内的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表现,凹槽辊系统和曲面导轨系统的结合,该装置不仅提供了多种变向路径和应力分散方案,还能够模拟人体韧带的常见运动轨迹,进一步优化内应力的释放效果,自适应张力调节系统的引入,实现了动态调节和智能控制,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功能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6955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0683988.0
申请日:2022-06-17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下肢机构,包括,支架;连接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架上,连接件与大腿假肢连接;阻尼装置,设置在连接件下方,阻尼装置包括阻尼件和连接架,其中,阻尼件靠近支架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阻尼件内设置有可调节直径的活塞,活塞与连接件传动连接,连接架固定在阻尼件外壁,连接架远离阻尼件的一端与小腿假肢连接;控制件,设置在阻尼装置外,控制件用于控制活塞直径。本发明能够实现便于使用者对阻尼装置的刚度阻尼进行自适应智能调节,进而便于使用者调节步速,提高其运动柔顺性和环境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