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56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202164.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利用射频前端‑TSV射频转接板‑结构件壳体实现低应力低热阻小型化高密度集成;采用高阻硅TSV转接板内嵌高效传热微结构填充高导热相变材料技术,并结合结构件壳体填充抗冲击高热导率复合相变材料,解决了高热流密度射频前端集成高效传热和抗冲击问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56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202164.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利用射频前端-TSV射频转接板-结构件壳体实现低应力低热阻小型化高密度集成;采用高阻硅TSV转接板内嵌高效传热微结构填充高导热相变材料技术,并结合结构件壳体填充抗冲击高热导率复合相变材料,解决了高热流密度射频前端集成高效传热和抗冲击问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68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01226.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大功率GaN器件三维异质集成与器件层散热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利用GaN芯片体‑TSV射频转接板‑硅支撑块等多个叠层衬底实现立体折叠微流道设计,微流体从封装壳体底层流入后拾阶而上冷却GaN器件层热点然后拾阶而下流出,克服了传统TSV三维集成技术内嵌微流道从TSV转接板向大功率GaN芯片体内延伸时存在分流设计、传统立体微流道与封装体‑芯片集成与兼容制造等难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新型TSV转接板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583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593503.9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TSV转接板及制作方法。该转接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有若干个自由柱,其一端通过空隙与基板相分离,另一端通过绝缘材料与基板固定与绝缘,所述基板上下两面以及所述的自由柱的侧壁覆盖着一层绝缘层,自由柱的自由端面和固定端面均存在由金属层构成的欧姆接触。所述基板为低阻硅材料(≤0.1Ω·cm),所述自由柱与基板间接接触所使用的绝缘材料为二氧化硅、玻璃浆料和树脂的一种;所述与自由柱的自由端及固定端构成欧姆接触的金属层是铜、铝、金、锡等的一种。本发明从根本上避免了像Cu、Au、W与硅衬底存在热膨胀系数失配造成的热应力问题,实现了低热应力TSV转接板。

    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689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601226.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大功率GaN器件三维异质集成与器件层散热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利用GaN芯片体‑TSV射频转接板‑硅支撑块等多个叠层衬底实现立体折叠微流道设计,微流体从封装壳体底层流入后拾阶而上冷却GaN器件层热点然后拾阶而下流出,克服了传统TSV三维集成技术内嵌微流道从TSV转接板向大功率GaN芯片体内延伸时存在分流设计、传统立体微流道与封装体‑芯片集成与兼容制造等难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应用于芯片散热的金属微通道热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418488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2115274.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芯片散热的金属微通道热沉结构,通过三维垂直结构微流道系统设计,微流体从封装壳体底层流入后拾阶而上分流冷却大功率射频芯片热点然后拾阶而下流出,实现了高密度芯片的同时高效散热的功能,解决了传统微流道低导热性及金属微流道制造工艺兼容性等难题,具有重要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三维系统级封装应用的内嵌扇出型硅转接板

    公开(公告)号:CN207134348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1177329.0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系统级封装应用的内嵌扇出型硅转接板结构,在硅基板正面设侧壁具有一定坡度的凹腔,背面设延伸至凹腔底部的垂直互联结构,垂直互联结构包括若干互相独立的导电柱;硅基板的正面以及凹腔的侧壁和底部设有第一金属互联层以用于与置于凹腔内的微电子芯片焊盘连接以及制作正面引出端;硅基板的背面设有第二金属互联层以用于制作背面引出端,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分别与硅基板绝缘设置,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凹腔结合垂直互联结构,从而在满足高密度、小尺寸、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维系统封装的应用,提高产品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