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9946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134950.7
申请日:2015-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66 , C12P17/181
Abstract: 曲霉ZL01b‑14,涉及曲霉。曲霉(Aspergillus sp.)ZL01b‑14已于2014年12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668。从一株海藻共附生曲霉中可分离得到4个结构新颖的四环曲霉酮类化合物,细胞水平的抗炎实验表明这四个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在制备治疗抗炎症药物和抗炎症药物组合物中应用,另外,所制备的四环曲霉酮化合物还可在制备生物活性药物先导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72399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91389.0
申请日:2012-08-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31/352 , A61P3/00
Abstract: 藤黄酸作为5`-AMP激活的蛋白激酶激动剂的用途,涉及一种蒽酮类化合物藤黄酸。所述5`-AMP激活的蛋白激酶激动剂是一种新型的蒽酮类AMPK激动剂,可用于各种因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的治疗。藤黄酸为:(z)-甲基-3-戊烯基)-;1,5-二亚甲基-1,3,11-三氢-呋喃并(3,4-g)吡喃并(3,2-b)蒽酮-1-巴豆酸。藤黄酸为金黄色结晶,旋光度-685°(甲醇),不易溶于水,在甲醇等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藤黄酸与AMPK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二者的解离常数约为10-6M,且对AMPK及其下游蛋白质乙酰辅酶A羧化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因此藤黄酸可作为5`-AMP激活的蛋白激酶激动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353678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071738.1
申请日:2008-09-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抗肿瘤化合物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发酵基质,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发酵基质。提供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发酵基质及其发酵方法。分子式C14H16O4。发酵基质组成为葡萄糖为40~95g/L,马铃薯为100~300g/L,VB1为2~10mg/L,甘露醇为8~20g/L;陈海水为12%~25%,水补足1L。发酵方法为: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取汁液连同配方中其它成分混合均匀;灭菌后,接种菌株A123,搅拌发酵,发酵液经过滤,除去菌体,收集发酵液用有机溶剂搅拌萃取,收集萃取所得的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即为目标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040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70627.9
申请日:2008-0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D493/04 , A61K31/336 , A61P31/04 , C12P17/08 , C12R1/645
Abstract: 拟茎点菌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两种化合物。提供一类来源于海藻真菌的具有强抗菌活性,可应用于抗菌药物的拟茎点菌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海藻真菌为拟茎点属hzla01-1(Phomopsis sp.hzla01-1)。化合物分别为拟茎点菌素化合物A和B,化合物A为无色油状物,化合物B为无色针状晶体。拟茎点属hzla01-1的种子培养,拟茎点属hzla01-1的发酵培养,拟茎点菌素化合物的提取,拟茎点菌素化合物的精制。经药理实验证实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制备新的抗菌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070550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08928.4
申请日:2007-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P7/26 , A61K31/122 , A61P25/28 , C12R1/66
Abstract: 克列维醇的制备方法及在制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的应用,涉及一种克列维醇。提供一种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克列维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矮棒曲霉BYY-1种子培养;液体深层发酵;发酵液过滤除菌体;滤液减压浓缩后用有机溶剂多次萃取,收集有机相并减压浓缩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精制后制得克列维醇。克列维醇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制备治疗早老性痴呆及其它与乙酰胆碱缺乏相关的疾病的药物。
-
-
公开(公告)号:CN1243100C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310114048.7
申请日:2003-1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P7/62 , C07C69/738 , A61K31/216 , A61P31/10 , A61P35/00
Abstract: 涉及一种来源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小穴壳菌HTF3的壳囊孢菌素B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和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其方法是内生真菌的种子培养,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将上述发酵培养液过滤除去发酵液后得到菌体,菌体烘干后用乙酸乙酯反复浸泡,合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层析分离,梯度洗脱,收集二者比例为1/1时的洗脱液,减压浓缩即得到该化合物。壳囊孢菌素B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产量高,达到9mg/g菌体干重,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541994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310114047.2
申请日:2003-1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C69/738 , C07D311/76 , C12P7/62 , C12P17/06
Abstract: 涉及一种利用真菌发酵液提取的化合物与制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多塞瑞龙化合物是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小穴壳菌HTF3的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其制备方法为:内生真菌的种子培养,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将上述培养好的发酵培养液纱布过滤除去菌体,将过滤后的发酵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多次,浓缩乙酸乙酯,在硅胶柱中进行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浓缩得化合物产物。提供了一类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实验中对人口腔上皮癌和淋巴瘤等有抑制作用的新结构化合物,它们可用于制备抗口腔上皮癌和淋巴瘤等的药物。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适于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27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061413.5
申请日:2015-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1/14 , C07D493/10 , C07D493/08 , A61P35/00 , A61P35/02 , C12P17/02 , C12P17/18 , C12R1/645
Abstract: 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烯酮类化合物。所述革耳菌(Panus rudis)F01315,保藏编号:CGMCC No.8151。所述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包括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所述革耳氯烯酮A的分子式为C22H25ClO6,分子量为420.13;所述革耳氯烯酮B的分子式为C23H27ClO6,分子量为434.15。制备方法:1)种子培养:(1)斜面种子培养;(2)平板种子培养;2)发酵培养;3)提取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4)精制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所述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275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61413.5
申请日:2015-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1/14 , C07D493/10 , C07D493/08 , A61P35/00 , A61P35/02 , C12P17/02 , C12P17/18 , C12R1/6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645 , C07D493/08 , C07D493/10 , C12P17/02 , C12P17/181
Abstract: 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烯酮类化合物。所述革耳菌(Panus rudis)F01315,保藏编号:CGMCC No.8151。所述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包括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所述革耳氯烯酮A的分子式为C22H25ClO6,分子量为420.13;所述革耳氯烯酮B的分子式为C23H27ClO6,分子量为434.15。制备方法:1)种子培养:(1)斜面种子培养;(2)平板种子培养;2)发酵培养;3)提取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4)精制革耳氯烯酮A和革耳氯烯酮B。所述革耳氯烯酮类化合物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