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76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99153.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桩基的冲刷监测和防护装置,涉及海上风电桩桩基技术领域,包括桩体,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储料壳,所述储料壳的外壁底部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环,所述储料壳的顶部等距分布安装有多个稳定架,所述储料壳的内壁底部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套环,所述储料壳的顶部安装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内壁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补光灯,所述盖子的内壁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储料壳的内壁顶部开设有圆柱孔,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机构,可以为海上风电桩桩基使用的石笼防护装置提供自动补料,即处于石笼装置中的石块被海流冲刷变小时,也能及时对石笼内部进行石块补充,从而避免海上的海流对桩体的冲刷,即提高了风电桩桩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592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48308.5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牧场装置,所述海洋牧场装置包括桩基础、养殖组件和扰流件,桩基础的上端部位于海床面上方的海水中,桩基础的下端部预埋在海床面下方的砂石中,养殖组件包括养殖网,养殖网环绕桩基础设置且沿桩基础的周向延伸,养殖网的上端位于海水面上且养殖网的下端可设在海床面的砂石中,养殖网的内周面限定出用于养殖的养殖区,扰流件穿设在桩基础上且位于海床面上,扰流件用于扰动桩基础底部的海水流以减缓海水流的冲击。本发明的海洋牧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595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91259.X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 ,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诗怡 , 黎东洲 , 顾昊 , 陈靓 , 梁云辉 , 范子武 , 刘国庆 , 刘建龙 , 冯俊 , 乌景秀 , 刘思恩 , 杨帆 , 杨光 , 马剑波 , 杨奕 , 吴皓明 , 王波 , 巢予恬
IPC: G06Q50/26 , G06Q10/0635 , G06Q10/0637 , G06T17/05 , G06T17/20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生命线内涝风险评估快速模拟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关键数据;基于关键数据构建包含地表层、地下管网层与生命线设施层的多层叠置网格模型;以多层叠置网格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先计算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积水深度分布数据,利用预计算的方法插值得到实况降雨强度下的积水深度值;将积水深度值与生命线设施进行叠加,计算生命线设施的受淹风险程度;对积水深度分布数据以及受淹风险程度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实现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积水深度分布的预计算与实时插值,在实况降雨条件下,无需进行复杂的实时计算即可快速获得精确的积水深度分布,大幅缩短了模拟时间,为城市内涝应急响应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6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5972.4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范子武 , 王诗怡 , 刘国庆 , 黎东洲 , 乌景秀 , 刘思恩 , 黄玄 , 杨光 , 杨帆 , 陈雨璇 , 巢予恬 , 马振坤 , 洪磊 , 廖轶鹏 , 洪云飞 , 梁云辉 , 杨奕
IPC: G06F30/28 , G06F16/27 , G06F16/29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网格叠置分析的淹没水深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属于洪涝风险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气象网格、汇水区网格、水动力模型网格;利用气象网格与汇水区网格之间的相交面积作为分配权重,并获取实时降雨数据计算汇水区单元上分配的雨量;利用汇水区网格与水动力模型网格之间的叠置关系和汇水区单元上分配的雨量,计算水动力模型网格单元的最大淹没水深。本发明结合分布式数据库和并行计算技术,提出基于静态—动态变量解耦插值方法,在短时间内提供与专业模型相对一致的结果;通过叠置分析、分布式数据库、并行计算的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复杂数据分析与模拟的准确计算,还确保了快速响应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76990.4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耙清淤模拟装置及方法,实验水槽中部设置为填沙区域;拖拽机构对称安装在实验水槽两端的顶部,用于拖拽耙具沿填沙区域移动,模拟耙具的清淤过程;监测水体状态的监测机构架设在填沙区域前后两端的实验水槽上端部;清水池通过泵送机构将清水输送至实验水槽的前端;沉淀池与实验水槽和清水池连通,沉淀过滤实验水;控制终端与拖拽机构、监测机构以及泵送机构连接,收集、存储和传输监测机构采集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在构建实验水槽,模拟拖耙清淤过程,实现了清淤过程在实验室的模拟,能够观察到清淤时的泥沙运动状态全过程,控制不同水动力和耙具的清淤模式,明晰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淤效率,对拖耙清淤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57597.5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沅芷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中交苏伊士泰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砖,由底板、相对的第一、第三侧板、相对的第二、第四侧板组成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第一、第三侧板的中心设置联通砖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通孔,第一侧板外侧设置若干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凸块,第三侧板外侧设置有与凸块相匹配的第一凹槽,第二侧板上设置有若干联通砖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二通孔,在生态护坡砖的内部设置有垂直连接于第一、第三侧板的阻挡梁,阻挡梁与第四侧板之间为种植区,其内种植有植物,河道生态护坡砖内填充有填料。该河道生态护坡砖能有效联通砖内外土体,保持土壤的通气和水分的循环,同时其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强,能够净化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41844.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磷污染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域磷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区域的基础信息,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构建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基于河网水系、河道断面、水利工程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基于评估区域下垫面情况,构建产汇流模型;根据评估区域子流域、河网分布特征将评估区域划分为N个汇水单元,计算产汇流;构建面源污染产出模型;将计算产出污染物输入到水动力模型,计算河网水质;基于水质模型,输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区域的污染负荷评估值。本发明基于构建的两湖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磷负荷评估,绘制磷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识别出区域磷源污染风险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1844.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磷污染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域磷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区域的基础信息,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构建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基于河网水系、河道断面、水利工程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基于评估区域下垫面情况,构建产汇流模型;根据评估区域子流域、河网分布特征将评估区域划分为N个汇水单元,计算产汇流;构建面源污染产出模型;将计算产出污染物输入到水动力模型,计算河网水质;基于水质模型,输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区域的污染负荷评估值。本发明基于构建的两湖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磷负荷评估,绘制磷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识别出区域磷源污染风险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349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646345.X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10 , G06F18/2415 , G06F18/2134 , G06F18/27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NN和GWR耦合的降水融合方法和系统,确定研究区域并栅格化,获取研究区域内的基础数据并预处理;构建并通过基础数据训练ANN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到栅格有无雨判断矩阵;构建并通过多源降水数据训练GWR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到栅格降水量矩阵;基于栅格有无雨判断矩阵和降水量矩阵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和交叉验证,并做乘积,得到栅格降水融合矩阵,获得降水融合结果;将降水融合结果与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降水融合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降水融合的精度和效率,符合预期要求后,将ANN和GWR耦合模型配置在预定系统中。本申请有效降低了日降水空间估计的分类误差和定量误差,相关增益在1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9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92232.X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平原城市河网有序流动调控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河网调控领域。识别方法包括:S1、获取河网中可调控河段集合,获取关键节点的最大数量;S2、基于可调控河段集合,建立河段动力满足度函数,生成可调控河段集合空间;S3、遍历可调控河段集合空间:若集合空间完全遍历,则跳转至S5;若集合空间未遍历或未完全遍历,则跳转至S4;S4、筛选出S3中未遍历的调控河段K,基于未遍历的调控河段K构建约束空间,在约束空间内再次遍历;S5、输出关键节点集合。本方法通过对已知河网结构、模型信息的深度挖掘,尽可能缩小参数识别河段数量、减少关键节点组合方案个数,在有限的计算和时间资源内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最优调控关键节点组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