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103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0124222.2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9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的RT‑LAMP试剂盒和方法。所述试剂盒包含一组检测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的RT‑LAMP引物组,由一对外引物对F3、B3和一对内引物FIP、BIP组成;所述F3、B3、FIP、BIP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SEQ ID NO:4所示。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提取待测样品总核酸、利用上述试剂盒进行RT‑LAMP反应、荧光染色鉴定待测样品是否感染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等步骤。本发明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能准确鉴定感染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的植株;检测方法操作简便,适合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的田间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571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777646.0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公开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及其生物制剂和在防治甘蔗鞭黑穗病中的应用。将该株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HN58,于2014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511。该菌株由甘蔗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对甘蔗鞭黑穗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来源环保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培养条件要求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427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21822.4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甘蔗对黑穗病抗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甘蔗种植前对缺硅土壤施用可溶性硅酸盐,使土壤有效硅含量为230~430mg/kg;再加水与土壤均匀混合,进行土壤反应,最后种植甘蔗,既能显著降低甘蔗黑穗病发病率、提高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又能促进甘蔗的生长。所述可溶性硅酸盐可应用于甘蔗鞭黑粉菌及甘蔗黑穗病的防治中。本发明所述方法相比于传统抗病育种及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具有安全无毒、绿色环保、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39331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490110.5
申请日:2015-08-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及植物检疫领域,公开了一种荔枝霜疫霉菌LAMP引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和在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该引物包括内引物对F3和B3,以及外引物对FIP和BIP,序列见SEQNO.1~SEQNO.4。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结果可靠、易于操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发病组织中荔枝霜疫霉菌的快速可靠的检测和鉴定,可直接用于带菌的植株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可用于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本发明建立了荔枝霜疫霉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监测技术体系,对农业生产中荔枝霜疫霉菌引起病害显症之前的早期监测,确定病害防治最佳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550797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64000.2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G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9/029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蔗提纯复壮裸根苗包装运输方法,包括:S1.假植苗出圃前10~15天停止施用氮肥,待假植苗长至1心4~5叶时出圃,出圃当天上午淋足水、剪叶;S2. 于阴天,或者晴天下午3点钟后拔苗,让种苗根系带土,不伤断种苗根系,获得裸根苗;S3.将每把80~100株裸根苗根部浸泡于塘泥3~5分钟,取出后将裸根苗根部及其上茎部放入塑料袋或保鲜袋内,保留裸根苗的叶片在袋外,扎紧袋口;S4. 将包装好的裸根苗一把把依次平放于纸质箱中,纸箱侧面开孔以便于通气,封装,并在24~36小时内运送至目的地进行定植;该方法简单、实用,方便种苗运输,运输成本低,裸根苗大田定植成活率90%以上,解决生产上果蔗提纯复壮苗运输难题,促进果蔗提纯复壮苗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90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1587.X
申请日:2015-02-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甘蔗鞭黑粉菌SCoT-PCR特异性引物筛选及应用;所述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10所述。将该引物10条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10个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86条带,平均每条扩增8.6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9.3%。所筛选出来的特异性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能够进行甘蔗鞭黑粉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以后甘蔗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1620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08510.5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莱茵假单胞菌Y8‑2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从甘蔗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能够有效抑制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孢子有性配合,抑制其菌丝生长的拮抗菌株,命名为Y8‑2菌株。经鉴定,所述Y8‑2菌株属于莱茵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einekei),其能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生长,降低甘蔗黑穗病的发病率,缓解甘蔗黑穗病对甘蔗产量和锤糖度的影响,使感染了甘蔗鞭黑粉菌的甘蔗仍能保有与健康甘蔗相当的产量和锤糖度。此外,所述Y8‑2菌株还能促进甘蔗苗的生长,显著提高甘蔗苗期的株高和蔗茎。即本发明所述Y8‑2菌株不仅可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同时也可用于促进甘蔗苗的生长,有利于保证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793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386431.0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甘蔗白条病抗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成熟的离体蔗茎中接种白条病病原菌使其发病,通过观察蔗茎剖面发病情况,依据蔗茎剖面发病面积和发病颜色深度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获得分级系数,再根据公式:感病系数=Log10(∑i(同一节蔗茎发病面积的分级系数×同一节蔗茎剖面发病颜色深度的分级系数))计算所测甘蔗品种的感病系数,式中i表示蔗茎节数,从而依据感病系数与抗性等级之间的关系得到所鉴甘蔗品种的抗性等级。本发明所述鉴定甘蔗白条病抗性的方法具有简便、抗性评价历期短、准确性高、评价结果可靠等优点,且室内即可完成,受环境影响小,发病快、显症明显、易分级,适用于甘蔗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904272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0821822.4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甘蔗对黑穗病抗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甘蔗种植前对缺硅土壤施用可溶性硅酸盐,使土壤有效硅含量为230~430mg/kg;再加水与土壤均匀混合,进行土壤反应,最后种植甘蔗,既能显著降低甘蔗黑穗病发病率、提高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又能促进甘蔗的生长。所述可溶性硅酸盐可应用于甘蔗鞭黑粉菌及甘蔗黑穗病的防治中。本发明所述方法相比于传统抗病育种及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具有安全无毒、绿色环保、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20446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099531.7
申请日:2011-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方法,首先用微量新鲜甘蔗黑粉菌冬孢子分离培养出甘蔗黑粉菌异型交配型(+、-)单倍体担孢子,然后经过菌株扩大培养、接种、发病率调查、抗性评价等步骤,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只需极少量甘蔗黑粉菌冬孢子经分离培养,即可满足接种需要,工作量小;2、异型交配型菌株能够超低温保存,经活化、扩大培养后可作接种源,无需每次鉴定都重新采取菌种并分离培养;3、本发明抗性鉴定历期短、灵敏性高;4、还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鉴别出参试品种所抗感的黑穗病生理小种类型,有效指导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及蔗区品种合理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