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霜疫霉菌LAMP引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39331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490110.5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及植物检疫领域,公开了一种荔枝霜疫霉菌LAMP引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和在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该引物包括内引物对F3和B3,以及外引物对FIP和BIP,序列见SEQNO.1~SEQNO.4。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结果可靠、易于操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发病组织中荔枝霜疫霉菌的快速可靠的检测和鉴定,可直接用于带菌的植株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可用于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本发明建立了荔枝霜疫霉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监测技术体系,对农业生产中荔枝霜疫霉菌引起病害显症之前的早期监测,确定病害防治最佳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从固体培养基中提取荔枝霜疫霉菌卵孢子的便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34385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10965043.2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从固体培养基中提取较纯净荔枝霜疫霉菌卵孢子的便捷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覆盖尼龙薄膜后再于尼龙薄膜表面接种荔枝霜疫霉菌,按常规方法培养后,撕开薄膜,从固体培养基中得到荔枝霜疫霉卵孢子。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培养基表面覆盖尼龙薄膜后再接种荔枝霜疫霉菌进行培养,菌丝基本生长在尼龙薄膜表面,而只有少量透过薄膜生长于培养基表面,且培养基表面菌落生长良好,含有大量卵孢子,撕开薄膜即可基本实现菌丝与荔枝霜疫霉卵孢子的分离,在固体培养基中获得大量、纯净且具有活力的荔枝霜疫霉卵孢子。本发明方法能快捷获得大量、纯净且具有活力的卵孢子,大大提高开发对卵孢子研究的可能性。

    紫檀芪在防治葡萄灰霉病和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1507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83149.3

    申请日:201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B7/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紫檀芪在防治葡萄灰霉病和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紫檀芪或其溶液在抑制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还提供了紫檀芪或其溶液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i)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了本发明的紫檀芪物质可用于葡萄和荔枝上两种采后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nphythora litchii)病害的防治,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抗菌剂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绿色、安全,有益于人体健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起到了防治灰霉病和霜疫霉病及对果品的保鲜作用。

    一株产紫青霉菌及其生物制剂和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73699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035994.0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公开了一株以荔枝内生微生物为筛选对象,分离得到的对荔枝霜疫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荔枝内生产紫青霉菌及其生物制剂和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应用。将该产紫青霉菌命名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GY-19,于2013年12月3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738。该菌株来源于荔枝内生真菌,能很好地在荔枝果实表面定殖,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生防作用,且生物来源环保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培养条件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株产紫青霉菌及其生物制剂和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7369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5994.0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公开了一株以荔枝内生微生物为筛选对象,分离得到的对荔枝霜疫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荔枝内生产紫青霉菌及其生物制剂和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应用。将该产紫青霉菌命名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purpurogenum)GY-19,于2013年12月3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NO:M2013738。该菌株来源于荔枝内生真菌,能很好地在荔枝果实表面定殖,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生防作用,且生物来源环保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培养条件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紫檀芪在防治葡萄灰霉病和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150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611183149.3

    申请日:2016-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紫檀芪在防治葡萄灰霉病和荔枝霜疫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紫檀芪或其溶液在抑制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还提供了紫檀芪或其溶液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i)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了本发明的紫檀芪物质可用于葡萄和荔枝上两种采后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nphythora litchii)病害的防治,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抗菌剂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绿色、安全,有益于人体健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起到了防治灰霉病和霜疫霉病及对果品的保鲜作用。

    一种从固体培养基中提取荔枝霜疫霉菌卵孢子的便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3438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65043.2

    申请日:2016-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从固体培养基中提取较纯净荔枝霜疫霉菌卵孢子的便捷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覆盖尼龙薄膜后再于尼龙薄膜表面接种荔枝霜疫霉菌,按常规方法培养后,撕开薄膜,从固体培养基中得到荔枝霜疫霉卵孢子。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培养基表面覆盖尼龙薄膜后再接种荔枝霜疫霉菌进行培养,菌丝基本生长在尼龙薄膜表面,而只有少量透过薄膜生长于培养基表面,且培养基表面菌落生长良好,含有大量卵孢子,撕开薄膜即可基本实现菌丝与荔枝霜疫霉卵孢子的分离,在固体培养基中获得大量、纯净且具有活力的荔枝霜疫霉卵孢子。本发明方法能快捷获得大量、纯净且具有活力的卵孢子,大大提高开发对卵孢子研究的可能性。

    一种荔枝霜疫霉菌LAMP引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3933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90110.5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及植物检疫领域,公开了一种荔枝霜疫霉菌LAMP引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和在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该引物包括内引物对F3和B3,以及外引物对FIP和BIP,序列见SEQNO.1~SEQNO.4。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结果可靠、易于操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发病组织中荔枝霜疫霉菌的快速可靠的检测和鉴定,可直接用于带菌的植株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可用于荔枝霜疫霉菌的早期诊断、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中。本发明建立了荔枝霜疫霉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监测技术体系,对农业生产中荔枝霜疫霉菌引起病害显症之前的早期监测,确定病害防治最佳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株荔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生物制剂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4217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01270.9

    申请日:2013-09-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公开了一株荔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生物制剂与应用。将该荔枝内生株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MB-8,于2013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CCTCC No:M2013376。该菌株来源于荔枝内生细菌,能很好的在荔枝果实表面定殖;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生防作用,而且该生物来源环保无毒性,将其喷施到荔枝表面用于病害的防治,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对荔枝的食用及其加工产品来说更加安全可靠;培养条件要求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