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降落伞的自动穿伞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58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19506.8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跳伞运动个人装备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降落伞的自动穿伞绳装置,所述自动穿伞绳装置包括穿绳机构、平动扣绳机构及机器视觉组件,所述穿绳机构与所述平动扣绳机构邻近设置,所述机器视觉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动扣绳机构上;所述机器视觉组件用于辅助所述穿绳机构将伞绳穿过降落伞的绳圈、以及辅助所述平动扣绳机构将穿过所述绳圈的伞绳进行固定而实现自动穿伞绳。所述自动穿伞绳装置通过穿绳机构辅以机器视觉来引导伞绳穿过绳圈,穿绳后由扣绳机构进行固定,并配合导轨移动实现了精准连续作业,为后续的装包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效率及准确性,解决了降落伞穿伞绳效率抵、穿伞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种变径孔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720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10051.1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种精密机械加工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变径孔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装置。该加工方法具体包括:利用电化学射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以此完成垂直孔加工;建立加工参数与加工形貌的参数化模型,以获得变径孔的加工工艺参数,根据工艺参数调节施加在金属针管上的电压,并根据该工艺参数控制加工时间和金属针管进给速度,从而对垂直孔的内壁进行加工,进而通过电化学射流制得变径孔。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法将变径孔加工分为垂直孔加工和内壁加工两个步骤,并且在内壁加工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构建了加工参数与加工形貌的参数化模型,进而根据加工形貌反向计算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可以节约大量的求解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加工准确性。

    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4394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93581.7

    申请日:2010-06-08

    Abstract: 一种无针注射器系统,属于用于防疫与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无针注射器动力头;二是上弦装置。本发明的无针注射器动力头属于无针注射器的动力装置,目的在于简化结构、顶部触发、方便患者自用;其中的上弦装置,属于无针注射器的动力加载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无针注射器动力头加载初始动力的问题,方便患者自用。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工艺性好,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者通过上弦装置为无针注射器动力头加载所需的动力,再可通过顶部触发方式为无针注射器提供动力,产生瞬时高压,使药物快速穿透皮肤,并可提高药物利用效率。

    一种顶部触发式无针注射用动力头

    公开(公告)号:CN10124430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47034.0

    申请日:2008-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部触发式无针注射用动力头,包括弹性能量源部分,触发装置和保险装置。弹性能量源部分包括动力头本体、顶针、动力弹簧和注射器接口;触发装置包括内筒和按头;保险装置包括弹片、滑块和两个球体。该无针注射用动力头结构简单,采用顶部触发,具有保险装置。动力头本体是一种方形空腔结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工艺性好。保险装置可以自动打开,防止注射器受到外部干扰自动触发;在触发力间接作用下可以自动打开,随后注射,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降落伞绳圈位姿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80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70451.2

    申请日:2021-0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降落伞绳圈位姿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采集降落伞绳圈的图像,对该图像进行处理以此提取绳圈的边缘,根据该边缘确定绳圈的中心线;S2获取绳圈中心线上各点的图像坐标,并将中心线上各个点的图像坐标转化为空间三维坐标,以此确定绳圈的三维曲线,实现绳圈的位置和姿态的检测。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检测方法的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控制中心,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绳圈的图像,图像处理模块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绳圈的中心和平面法矢量;控制中心控制降落伞伞绳穿过绳圈。通过本发明,实现绳圈的自动位姿识别和定位,提升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一种金属件微细结构磨料射流电化学加工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047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14385.3

    申请日:2019-07-09

    Inventor: 熊良才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加工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件微细结构磨料射流电化学加工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机架、三维数控机床、喷射磨料装置、电解液供给装置,所述机架用于固定所述三维数控机床;所述三维数控机床用于固定金属件和所述喷射磨料装置,所述喷射磨料装置包括喷头单元、管状电极以及可编程脉冲电源。所述方法包括:调整金属件和喷射磨料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对金属件表面涂层进行微细结构磨料射流加工后,开启可编程脉冲电源,对除去表面涂层的金属件进行微细结构磨料电解加工。本发明组合了磨料射流和磨料电解工艺的优点,只需一次对刀,在时间上分段进行微细结构射流加工和微细结构磨料电解加工,具有工作效率高、精度高等特点。

    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的无阀微泵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277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264606.7

    申请日:201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的无阀微泵,该微泵包括泵体、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牺牲层元件,其中泵体包括泵膜、泵腔以及扩张管和收缩管,所述扩张管和收缩管分别呈锥形管结构,所述牺牲层元件设置在泵腔上部泵膜处并由对激光辐射敏感的材料制成。当牺牲层表面受到激光辐射时,其吸收激光能量并瞬间气化,发生膨胀并产生等离子体爆炸气团以对泵膜起到冲击波的作用,相应使得泵腔体积交替改变由此执行流体的输送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通过对微泵结构上的设计,有效利用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来实现泵送功能,同时具备便于加工、成本和功耗低以及可远程控制等优点。

    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的无阀微泵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2775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64606.7

    申请日:201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的无阀微泵,该微泵包括泵体、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牺牲层元件,其中泵体包括泵膜、泵腔以及扩张管和收缩管,所述扩张管和收缩管分别呈锥形管结构,所述牺牲层元件设置在泵腔上部泵膜处并由对激光辐射敏感的材料制成。当牺牲层表面受到激光辐射时,其吸收激光能量并瞬间气化,发生膨胀并产生等离子体爆炸气团以对泵膜起到冲击波的作用,相应使得泵腔体积交替改变由此执行流体的输送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通过对微泵结构上的设计,有效利用激光冲击波力学效应来实现泵送功能,同时具备便于加工、成本和功耗低以及可远程控制等优点。

    一种用于煤矿斜井钢带机安全监控的空中往复移动式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793162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11235.X

    申请日:2010-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中往复移动式机构,用于对煤矿斜井钢带机进行安全监控。本发明机构包括导向轮、行走轮、车体和抓绳器;导向轮和行走轮安装在车体上;行走轮与导轨的倾斜面接触,在导轨上滚动;导向轮与导轨的竖直平面接触,抓绳器安装在车体上。该空中往复移动式机构吊装在煤矿斜井的壁面上方,运行时不会与斜井内的人员设备发生干涉,可以保证钢带机、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灵活、可靠的特点。

    一种适用于无针注射系统的迁移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11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77040.6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控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针注射系统的迁移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音圈电机驱动的无针注射系统的数学模型;S2,基于所述数学模型设计基于BP‑LADRC的无针注射控制系统,无针注射控制系统使用BP神经网络动态整定LADRC控制器参数Kp、Kd;S3,采用所述基于无针注射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理想控制效果所需的LADRC参数最优控制序列以及电压最优控制序列,采用电压最优控制序列进行开环迁移控制预补偿,并将LADRC参数最优控制序列迁移至LADRC控制器中进行在线补偿跟踪误差。本发明提高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