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93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41998.4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天门市供电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多能互补多源热回收空调系统,液冷末端通过管路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吸附式制冷机以及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吸附式制冷机,所述吸附式制冷机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冷却塔、第一板式换热器以及精密空调,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冷却塔和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区域供热用户,所述风冷末端连接精密空调、电制冷机以及第三板式换热器,所述电制冷机连接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连接热泵,热泵连接区域供热用户。本申请可以实现全年热回收,实现夏热余热回收供冷、冬季热回收供热、过渡季回收空气自由冷供冷等多个功能,有效提高全年热回收率,并降低机房PUE。
-
公开(公告)号:CN113191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56635.2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室外气象参数的非侵入式建筑分项冷负荷监测方法,属于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采集室外干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总冷负荷数据,剔除异常值;将清洗后的数据作为训练好的分解器模型的输入进行冷负荷分解,输出对应的分项冷负荷的大小。分解器模型通过以下方法训练:将清洗后的数据通过建筑物理模型,获取分项冷负荷;各组室外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总冷负荷以及分项冷负荷作为样本集,将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机器学习分解器模型中进行训练,并在测试集进行测试,得到具有分解功能的分解器模型。本发明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利用性,通过挖掘数据特征,使用能表征分项冷负荷特征的多维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9836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71661.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波辐射的过滤灭菌装置及包含其的通风空调系统,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空气传输路径上对应设置过滤单元,可以有效实现空气中微生物颗粒的过滤、捕集,再通过过滤材料与吸波材料复合形成过滤单元,以及对应吸波材料设置微波发射模组,利用微波发射模组发射微波、吸波材料吸收微波,实现过滤单元所捕集的微生物的杀灭。本发明的基于微波辐射的过滤灭菌装置,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在保证过滤单元对微生物颗粒捕集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对捕集微生物的杀灭,实现了空气的过滤杀菌,减少了室内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提升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清洁性,显著提升人们在室内生活、工作的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9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64576.8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蓄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述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电网、控制器、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地源热泵和蓄能水箱,所述内燃发电机和所述电网均与用户电连接用于给用户供电,所述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所述地源热泵和所述蓄能水箱均通过水管与用户连接用于给用户供能。本发明控制方法,相比现有技术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水箱上下两端的温度判断蓄能水箱的蓄能状态,控制器根据蓄能水箱的状态和内燃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控制内燃发电机的启停,以优先使用蓄能水箱中的能量,避免蓄能水箱在运行中长时间处于蓄满状态,不能继续储存系统产生的多余的冷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076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51160.X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跨季节储能多能互补热回收空调系统,液冷末端通过管路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吸附式制冷机以及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吸附式制冷机,所述吸附式制冷机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冷却塔、第一板式换热器以及精密空调,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低温侧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冷却塔、地埋管换热器以及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与热泵相连,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区域供热用户,所述风冷末端连接精密空调、电制冷机以及第三板式换热器,所述电制冷机连接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连接热泵,热泵连接区域供热用户。本申请可以有效提高全年热回收率,并降低机房PUE。
-
公开(公告)号:CN117729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820756.6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触觉显示器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热电器件的热触觉显示器,热触觉显示器包括壳体、显示屏、电源模块、信号接入装置、信号解析模块、主控制器模块。显示屏由隔热材料骨架以及镶嵌在隔热材料骨架中的微型热电器件阵列组成。外部图片文字信号通过信号接入装置输入显示器,由信号解析模块解析为灰度信号输入主控制器模块,主控制器模块根据输入的灰度信号控制电源对显示屏中的微型热电器件进行供电,令显示屏中不同位置微型热电器件制冷、制热以及关闭,使得显示器表面出现由制冷、制热以及关闭三种不同工况的热电制冷器形成的、与输入图片文字相同的图片文字,或者显示与输入图片相同的图片以及与输入文字对应的盲文。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5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193395.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供水温度调节方法。所述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内燃机、溴化锂冷水机组与离心式冷水机组,所述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一次定流量系统;所述供水温度调节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溴化锂冷水机组利用内燃机余热是否能满足用户冷负荷需求,若否,开启离心式冷水机组;计算单台溴化锂冷水机组在将内燃机余热作为输入热量时,能够产生的最大制冷量;确定单台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期望供能占比;确定单台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水供水设定温度;根据所述单台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水供水设定温度运行离心式冷水机组。本发明使系统不偏离既定运行策略,提高余热利用率和一次能源利用率,降低系统能耗和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99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1164576.8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蓄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述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电网、控制器、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地源热泵和蓄能水箱,所述内燃发电机和所述电网均与用户电连接用于给用户供电,所述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所述地源热泵和所述蓄能水箱均通过水管与用户连接用于给用户供能。本发明控制方法,相比现有技术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水箱上下两端的温度判断蓄能水箱的蓄能状态,控制器根据蓄能水箱的状态和内燃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控制内燃发电机的启停,以优先使用蓄能水箱中的能量,避免蓄能水箱在运行中长时间处于蓄满状态,不能继续储存系统产生的多余的冷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3983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71661.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波辐射的过滤灭菌装置及包含其的通风空调系统,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空气传输路径上对应设置过滤单元,可以有效实现空气中微生物颗粒的过滤、捕集,再通过过滤材料与吸波材料复合形成过滤单元,以及对应吸波材料设置微波发射模组,利用微波发射模组发射微波、吸波材料吸收微波,实现过滤单元所捕集的微生物的杀灭。本发明的基于微波辐射的过滤灭菌装置,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在保证过滤单元对微生物颗粒捕集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对捕集微生物的杀灭,实现了空气的过滤杀菌,减少了室内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提升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清洁性,显著提升人们在室内生活、工作的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56557.8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126 , G06F17/18 , H02J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面向电力用户的基于容需优化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用户历史逐时负荷数据为配储优化工作做准备;以月为单位,计算该月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获得需量调节范围;确定用户储能后的容需电费;确定电池至少需要的容量;取电池所需配置容量;以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建立用户侧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遗传算法求解所述用户侧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确定储能最优容量配置。本申请考虑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容需优化对用户侧储能容量需求的影响,在实现容需优化的基础上,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削峰填谷,为用户侧容需优化配储提供指导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