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39683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487514.0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在主机翼的上表面靠近前缘位置加装一对仿生小翼,使无人机具有两种可切换的飞行模式,在中小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贴合,与现有的微型无人机结构无异;在大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呈上反角,可控制无人机在大迎角飞行时出现的流动分离现象,抑制自诱导滚转振荡,提高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力;这样,上述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在设计迎角范围内使操控能力最大化,在非设计迎角范围内将有害影响最小化。并且,仿生小翼的体积小,且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不会增加无人机的额外重量,结构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53050.3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19/1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和DDPG算法的螺旋桨气动噪声优化方法,属于航空螺旋桨优化设计降噪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螺旋桨构型参数的优化前期广泛采样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方面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在有限计算成本内无法使优化结果更接近最优解的问题,实现精确快速预测螺旋桨气动和噪声性能,达到螺旋桨设计合理有效的目的;综合考虑了螺旋桨模型设计过程中参数变量多、复杂几何外形影响大的情形,同时保证了航空螺旋桨在飞行过程中充足的动力和比较低的气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47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0844277.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的增升装置优化方法,将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引入至增升装置的起降构型优化设计中,同时利用迁移学习预训练的方式,搭建起二维优化结果和三维优化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二维优化的结果来加速三维优化效率。本发明结合二维计算快、三维计算准的特点,从算法层面上搭建起二者衔接的桥梁,提供一种高效率又精准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02625.7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IPC: B64C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包括扰流板、后梁和襟翼,内侧铰链机构与外侧铰链机构,并对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进行求解,求解过程需要输入襟翼的三种位置,即巡航、起飞、着陆三个卡位,三个卡位通常为气动优化的结果,便可得到襟翼三卡位运动的刚体位移变换矩阵[Dq]、[Dz],再通过后梁位置以及设计参数确定内侧铰链点和外侧铰链点的坐标,最终设计出同时满足三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968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487514.0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在主机翼的上表面靠近前缘位置加装一对仿生小翼,使无人机具有两种可切换的飞行模式,在中小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贴合,与现有的微型无人机结构无异;在大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呈上反角,可控制无人机在大迎角飞行时出现的流动分离现象,抑制自诱导滚转振荡,提高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力;这样,上述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在设计迎角范围内使操控能力最大化,在非设计迎角范围内将有害影响最小化。并且,仿生小翼的体积小,且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不会增加无人机的额外重量,结构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7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767246.X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斜槽引气机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属于微型无人机领域。本发明包括:斜槽、机翼、动力系统和操纵舵面;其中,机翼为传统矩形翼,在机翼两侧翼尖处加工有斜槽;斜槽的宽度D在3mm~10mm之间,斜槽方位角β从30°变化到150°;动力系统为一对螺旋桨发动机,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螺旋桨及电机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机翼前缘处;操纵舵面包括一对在机翼尾缘处对称安装的副翼。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使用斜槽引气机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采用斜槽引气机翼这种新型机翼平面,可有效抑制在大迎角下的自诱导滚转振荡现象,且结构简单,设计加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284943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0209502.3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4C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翼尾缘柔性变弯的机构,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领域,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转动三角形T1、T2,一个水平作动杆L1和两根平面连杆L2、L3;两个转动三角形通过各自的顶点铰链;转动三角形T1连接平面连杆L2的1/3处,同时平面连杆L2的两端分别铰接水平作动连杆L1和平面连杆L3;平面连杆L3的另一端铰链转动三角形T2的顶点。水平作动连杆L1沿X轴做左/右作动的自由度,带动两个平面连杆L2和L3做顺/逆时针转动,同时转动三角形形成二次转动,实现飞机蒙皮的柔性上/下偏运动。本发明机构简单,高效的利用了机翼内部空间,可实现机翼的连续变弯。在小迎角下有效提升升力系数和升阻比。
-
公开(公告)号:CN10339541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275099.1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V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侧进气气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的超高速磁悬浮速列车,在磁悬浮列车中每节车厢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上均开有进气口;同时,对每节车厢的底面进行气动修型,形成具有两个进气通道的车厢底面。两个进气通道均沿车厢轴向设计,位于车厢底面左右两侧;两个进气通道的前端与进气口连通,且两个进气通道均为由前至后收缩的结构。由此在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来流由车厢左侧壁与右侧壁上的进气口分别进入到左进气通道与右进气通道中,并在左进气通道与右进气通道中发生减速增压,形成高压区,从而对车厢产生向上的抬升力。本发明的优点为:保留了传统磁悬浮列车阻力小、速度高的优势,还可降低列车超高速运行能耗,提高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404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52325.1
申请日:2013-08-1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雾凇覆冰过程的预测方法,所述的预测方法分别利用Finstad经验公式值和新月形覆冰过程中局部碰撞率规律,估算出圆形雾凇覆冰过程中的总碰撞率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中的局部碰撞率,从而实现定量预测圆形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的目的。本发明从有规律性的气象参数观测或从数值模拟仿真输电线覆冰模型结果出发,提出一种输电线雾淞覆冰模型,可较好的定量预测圆形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