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微型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39683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487514.0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在主机翼的上表面靠近前缘位置加装一对仿生小翼,使无人机具有两种可切换的飞行模式,在中小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贴合,与现有的微型无人机结构无异;在大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呈上反角,可控制无人机在大迎角飞行时出现的流动分离现象,抑制自诱导滚转振荡,提高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力;这样,上述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在设计迎角范围内使操控能力最大化,在非设计迎角范围内将有害影响最小化。并且,仿生小翼的体积小,且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不会增加无人机的额外重量,结构简单可靠。

    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3968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487514.0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在主机翼的上表面靠近前缘位置加装一对仿生小翼,使无人机具有两种可切换的飞行模式,在中小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贴合,与现有的微型无人机结构无异;在大迎角飞行模式下,仿生小翼与对应的主机翼的上表面呈上反角,可控制无人机在大迎角飞行时出现的流动分离现象,抑制自诱导滚转振荡,提高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力;这样,上述使用仿生小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在设计迎角范围内使操控能力最大化,在非设计迎角范围内将有害影响最小化。并且,仿生小翼的体积小,且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不会增加无人机的额外重量,结构简单可靠。

    一种使用斜槽引气机翼的微型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7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767246.X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斜槽引气机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属于微型无人机领域。本发明包括:斜槽、机翼、动力系统和操纵舵面;其中,机翼为传统矩形翼,在机翼两侧翼尖处加工有斜槽;斜槽的宽度D在3mm~10mm之间,斜槽方位角β从30°变化到150°;动力系统为一对螺旋桨发动机,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螺旋桨及电机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机翼前缘处;操纵舵面包括一对在机翼尾缘处对称安装的副翼。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使用斜槽引气机翼的新型微型无人机通过采用斜槽引气机翼这种新型机翼平面,可有效抑制在大迎角下的自诱导滚转振荡现象,且结构简单,设计加工方便。

    一种用于机翼尾缘柔性变弯的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84943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0209502.3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翼尾缘柔性变弯的机构,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领域,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转动三角形T1、T2,一个水平作动杆L1和两根平面连杆L2、L3;两个转动三角形通过各自的顶点铰链;转动三角形T1连接平面连杆L2的1/3处,同时平面连杆L2的两端分别铰接水平作动连杆L1和平面连杆L3;平面连杆L3的另一端铰链转动三角形T2的顶点。水平作动连杆L1沿X轴做左/右作动的自由度,带动两个平面连杆L2和L3做顺/逆时针转动,同时转动三角形形成二次转动,实现飞机蒙皮的柔性上/下偏运动。本发明机构简单,高效的利用了机翼内部空间,可实现机翼的连续变弯。在小迎角下有效提升升力系数和升阻比。

    一种两侧进气气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的超高速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0339541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275099.1

    申请日:2013-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侧进气气动悬浮和电磁推进的超高速磁悬浮速列车,在磁悬浮列车中每节车厢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上均开有进气口;同时,对每节车厢的底面进行气动修型,形成具有两个进气通道的车厢底面。两个进气通道均沿车厢轴向设计,位于车厢底面左右两侧;两个进气通道的前端与进气口连通,且两个进气通道均为由前至后收缩的结构。由此在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来流由车厢左侧壁与右侧壁上的进气口分别进入到左进气通道与右进气通道中,并在左进气通道与右进气通道中发生减速增压,形成高压区,从而对车厢产生向上的抬升力。本发明的优点为:保留了传统磁悬浮列车阻力小、速度高的优势,还可降低列车超高速运行能耗,提高运输效率。

    一种输电线雾凇覆冰过程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04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52325.1

    申请日:201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雾凇覆冰过程的预测方法,所述的预测方法分别利用Finstad经验公式值和新月形覆冰过程中局部碰撞率规律,估算出圆形雾凇覆冰过程中的总碰撞率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中的局部碰撞率,从而实现定量预测圆形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的目的。本发明从有规律性的气象参数观测或从数值模拟仿真输电线覆冰模型结果出发,提出一种输电线雾淞覆冰模型,可较好的定量预测圆形及新月形雾凇覆冰过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