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4794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307714.7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2D57/032 , B64G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足端机构,涉及着陆器技术领域,包括足架组件、足掌组件和足爪结构,足架组件包括基座和多个足筋,多个足筋分别与基座连接,并形成伞状结构;足掌组件设置在基座上,并适于容纳在伞状结构形成的空间内,足掌组件适于在与接触面接触时伸缩;足爪结构与足筋的端部铰接,足爪结构与接触面接触的一端采用第一仿生结构,足爪结构的另一端与足掌组件连接;当足爪结构与接触面接触时,足掌组件适于为足爪结构提供抓地力。本发明中足端机构能从不同方向上获得抓地力,因此能够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同时,足掌组件可以吸收与接触面接触时的冲击能量,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14794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07714.7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2D57/032 , B64G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足端机构,涉及着陆器技术领域,包括足架组件、足掌组件和足爪结构,足架组件包括基座和多个足筋,多个足筋分别与基座连接,并形成伞状结构;足掌组件设置在基座上,并适于容纳在伞状结构形成的空间内,足掌组件适于在与接触面接触时伸缩;足爪结构与足筋的端部铰接,足爪结构与接触面接触的一端采用第一仿生结构,足爪结构的另一端与足掌组件连接;当足爪结构与接触面接触时,足掌组件适于为足爪结构提供抓地力。本发明中足端机构能从不同方向上获得抓地力,因此能够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同时,足掌组件可以吸收与接触面接触时的冲击能量,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6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463721.1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J15/52 , F16J15/10 , F16J15/16 , F16F15/08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包括足端芯部机构和套设在所述足端芯部机构上的密封组件,且所述足端芯部机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从所述密封组件的两端伸出,并分别与所述密封组件的两端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密封组件,以对足端芯部机构进行保护和防尘,有效避免了足端芯部机构因其内设置的各部件的连接处进入灰尘而导致足式机器人运动性能降低甚至足端芯部机构相关部件受损的情况发生,即提升了足式机器人的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的密封性,从而提升了足式机器人对多尘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了足式机器人通过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进行各项工作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1969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462317.2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2D57/032 , F16F15/08 ,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足端机构,包括足底结构、足踝结构和第一阻尼结构,所述足底结构位于所述足踝结构的下方并与所述足踝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设置在所述足踝结构上,且所述足踝结构适于在受到冲击时发生形变并挤压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适于在受到挤压时吸收冲击的能量。本发明的机器人足端机构通过在足踝结构上设置第一阻尼结构,使得足端机构与地面发生冲击时能够促使第一阻尼结构发生形变,以便第一阻尼结构在形变过程中吸收足端机构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减少足端机构在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并不会在足端机构离开地面时对足端机构造成二次冲击,提高了足端机构的着陆缓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8708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941890.1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力矩深海电机,涉及水下电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动力发生组件、压力补偿组件和减速组件,压力补偿组件设置在机壳外并位于动力发生组件的一侧,减速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位于动力发生组件的另一侧;动力发生组件包括电机轴,减速组件包括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波发生器套设在电机轴上,柔轮的一端适于套设在波发生器上,刚轮设置在机壳的内壁上,柔轮的外齿面适于与刚轮的内齿面间歇性啮合。本发明中减速组件的柔轮的外齿面与刚轮的内齿面间歇性啮合,刚轮固定在机壳内,当柔轮的外齿面与刚轮的内齿面啮合时,柔轮转速降低,在电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电机输出力矩。
-
公开(公告)号:CN1120870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41890.1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力矩深海电机,涉及水下电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动力发生组件、压力补偿组件和减速组件,压力补偿组件设置在机壳外并位于动力发生组件的一侧,减速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位于动力发生组件的另一侧;动力发生组件包括电机轴,减速组件包括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波发生器套设在电机轴上,柔轮的一端适于套设在波发生器上,刚轮设置在机壳的内壁上,柔轮的外齿面适于与刚轮的内齿面间歇性啮合。本发明中减速组件的柔轮的外齿面与刚轮的内齿面间歇性啮合,刚轮固定在机壳内,当柔轮的外齿面与刚轮的内齿面啮合时,柔轮转速降低,在电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电机输出力矩。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61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63721.1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J15/52 , F16J15/10 , F16J15/16 , F16F15/08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包括足端芯部机构和套设在所述足端芯部机构上的密封组件,且所述足端芯部机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从所述密封组件的两端伸出,并分别与所述密封组件的两端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密封组件,以对足端芯部机构进行保护和防尘,有效避免了足端芯部机构因其内设置的各部件的连接处进入灰尘而导致足式机器人运动性能降低甚至足端芯部机构相关部件受损的情况发生,即提升了足式机器人的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的密封性,从而提升了足式机器人对多尘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了足式机器人通过摩擦阻尼式足端机构进行各项工作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868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941906.9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2D57/032 ,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其包括多个机体节段,相邻所述机体节段适于滑动连接;机器人腿,其设置在所述机体节段上,所述机器人腿至少适于实现所述水下探测机器人走行模式下的走行、游动模式下的推进或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功能中的一种;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相邻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的中心间距。本发明中多个机体节段滑动连接形成机体,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相邻机体节段之间的间距,实现机体伸缩,从而可以根据洋流情况实时调整机体重心,使机体锚定更稳定,同时,通过机器人腿实现走行、推进或操作功能,方便开展精细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619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62317.2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2D57/032 , F16F15/08 ,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足端机构,包括足底结构、足踝结构和第一阻尼结构,所述足底结构位于所述足踝结构的下方并与所述足踝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设置在所述足踝结构上,且所述足踝结构适于在受到冲击时发生形变并挤压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适于在受到挤压时吸收冲击的能量。本发明的机器人足端机构通过在足踝结构上设置第一阻尼结构,使得足端机构与地面发生冲击时能够促使第一阻尼结构发生形变,以便第一阻尼结构在形变过程中吸收足端机构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减少足端机构在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并不会在足端机构离开地面时对足端机构造成二次冲击,提高了足端机构的着陆缓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16793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525493.3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所述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架、操作机构、行走机构和推进机构;所述行走机构适于实现所述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行走;所述推进机构适于实现所述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在水中浮游运动;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机械臂和所述第二机械臂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机械臂和所述第二机械臂的旋转中心相同。本发明所述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所述操作机构结构紧凑,作业范围广,所述腿‑臂‑桨复合式水下机器人体积减小,作业能力增强,适用性广,实用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