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与板式结构之间的过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50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76030.4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与板式结构之间的过渡结构,过渡结构中,至少一个四向限位式过渡接头结构固定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上,第一盲孔设于第一本体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盲孔可拆卸连接水平管结构,锥台设于顶壁,锥台具有第一锥度和第一高度;至少一个三向嵌入式过渡接头结构固定于航天器的板式结构上,板式结构包括多个侧板结构,第一侧壁自底壁垂直向上延伸,第二侧壁自底壁垂直向上延伸且垂直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底壁构成三角结构,锥孔设于底表面,锥孔具有第二锥度和第二高度,锥孔可拆卸连接锥台,多个连接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可拆卸连接相应的侧板结构。过渡结构装配精度高且承载力强。

    用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与板式结构之间的过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5098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476030.4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与板式结构之间的过渡结构,过渡结构中,至少一个四向限位式过渡接头结构固定于航天器的框架结构上,第一盲孔设于第一本体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盲孔可拆卸连接水平管结构,锥台设于顶壁,锥台具有第一锥度和第一高度;至少一个三向嵌入式过渡接头结构固定于航天器的板式结构上,板式结构包括多个侧板结构,第一侧壁自底壁垂直向上延伸,第二侧壁自底壁垂直向上延伸且垂直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底壁构成三角结构,锥孔设于底表面,锥孔具有第二锥度和第二高度,锥孔可拆卸连接锥台,多个连接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可拆卸连接相应的侧板结构。过渡结构装配精度高且承载力强。

    一种基于实战化的舰船防护效能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58519.2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军用舰船防护效能评估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战化的舰船防护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将舰船的防护效能评估划分成为舰船结构防护、防火防护和防护损管三个系统分别进行评估;并设定完整舰船的防护效能为100%,结合三个系统的具体组分,评估实战条件下三部分受损舰船防护效能的剩余量,以比例的形式,定量评估舰船防护效能。同时考虑到实战条件反映时间短的特点,建立数据库,将实战受损原因和数据库对比,快速做出决策。本发明拓展了舰船防护效能的范围,考虑了绝大部分在实战条件下会影响舰船生存能力的因素,同时提高了实战条件下的反映速度,可处理多类舰船在多种损伤下的防护效能评估问题,适用范围较广。

    舰船毁伤评估模型快速建立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285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60726.1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舰船毁伤评估模型快速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不同类型的舰船的参数的不同来作为参数判别舰船的类型;通过基本指标的不同划定一定的区间范围;处于不同参数范围的舰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舰船毁伤概率的计算方法,为几种特殊舰船类型的二级毁伤树的建立。从不同类型的舰船的主要功能与职能出发,依据舰船的不同组成成分对舰船毁伤的贡献度不同,给不同的部件以不同等级的毁伤权重,进而成功建立起不同种舰船的毁伤树;在成功计算出待评估舰船的毁伤概率后,通过对毁伤概率的分级,对舰船的整体毁伤程度也进行了一定的分级评估。本发明通过毁伤树模型的毁伤概率计算而得到毁伤概率以进行对舰船毁伤程度的评估与判断。

    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破片侵彻层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037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038345.2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破片侵彻层及制作方法,属于舰船舷侧防护领域。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层与聚脲层交替分布。聚脲层的厚度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层的k倍。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聚脲层均能起到防止破片侵彻的作用;利用所述聚脲和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复合材料提升舰船舷侧的防护效果,加强舷侧液舱对于破片侵彻的防护,降低破片动能;柔性抗侵彻层在外部发生爆炸时,有效的提升船舰舷侧防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空舱‑液舱‑空舱不受破坏,降低舰船维修成本;玻璃纤维网格布层还用于对入射速度进行衰减,且起到耐高温作用;聚脲层还用于减缓破片冲击的作用,起到少量吸收动能作用,在提升防护能力的同时,减少防护涂层的厚度与成本。

    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破片侵彻层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03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38345.2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破片侵彻层及制作方法,属于舰船舷侧防护领域。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层与聚脲层交替分布。聚脲层的厚度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层的k倍。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聚脲层均能起到防止破片侵彻的作用;利用所述聚脲和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复合材料提升舰船舷侧的防护效果,加强舷侧液舱对于破片侵彻的防护,降低破片动能;柔性抗侵彻层在外部发生爆炸时,有效的提升船舰舷侧防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空舱‑液舱‑空舱不受破坏,降低舰船维修成本;玻璃纤维网格布层还用于对入射速度进行衰减,且起到耐高温作用;聚脲层还用于减缓破片冲击的作用,起到少量吸收动能作用,在提升防护能力的同时,减少防护涂层的厚度与成本。

    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侵彻防护结构及其设计与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72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68416.4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舷侧柔性抗侵彻防护结构及其设计与制备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构建柔性抗侵彻防护结构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模拟获得最优的结构参数,其中,柔性抗侵彻防护结构包括:第一胶膜层,与第一胶膜层粘接的下板层,与下板层通过第二胶膜层粘接的上板层;所述下板层包括依次粘接的低模量有机纤维层和第一碳化陶瓷片层;所述上板层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二碳化陶瓷片层和聚脲涂层;所述低模量有机纤维层由弹性模量为120‑190Gpa的有机纤维形成。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护船体结构的安全,提升舰船舷侧的防护性能。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舰船毁伤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828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71090.0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战斗部毁伤效能评估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舰船毁伤快速评估方法,包括:将毁伤概率评估的过程看作数值回归的问题,基于战斗部和目标舰船特性,建立舰船毁伤评估指标体系,并引入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理论,借助MATLAB工具箱优化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进而实现毁伤情况的快速评估。本发明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毁伤评估方法结合,简化了评估过程,同时也有较高的精度,适用范围较广。

    增强抗反舰导弹能力的舰艇防护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52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51056.4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抗反舰导弹能力的舰艇防护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进行防护设计的舰艇的特征,分析其受到反舰导弹攻击时的主要毁伤元来自冲击波压力载荷、准静态压力载荷、高速破片群载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情况;基于冲击波压力载荷计算模型、准静态压力载荷计算模型或高速破片群载荷计算模型,确定防护等级,并对应确定防护材料和/或防护结构,获得防护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为舰艇的防护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可较好地保护人员在作战过程中的安全。

    含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的复合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83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1181.6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舰船防护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的复合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包括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和铝板,所述的铝板与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通过粘结剂粘结;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与铝板均为长方体结构,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为不同的排列组合,其中铝板平整光滑且无通孔;所述泡沫铝手性周期构件包括基体、嵌入芯体、嵌入芯体软包覆层;基体为泡沫铝空腔结构,基体内设有多个嵌入芯体,嵌入芯体外设有软包覆层材料;嵌入芯体的软包覆层为橡胶,嵌入芯体为金属圆柱体。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及研究的空缺,减少应力的产生与削减应力的传播,使舰船在现代战争中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