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总成NVH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769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67011.6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总成NVH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价电驱动总成在预设工况下运行的振动数据;根据阶次或控制器载波频率,对所述振动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并得到各所述阶次或所述控制器载波频率对应的振动曲线;根据各分段对应所述振动曲线以及标准振动曲线,确定所述预设工况对应的评价结果,所述标准振动曲线根据同工况下的大数据信息确定。本申请仅针对振动结果进行评价,便可达到准确评价电驱动总成NVH水平的目的,操作更加简单,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更低;同时统计了多种电驱总成各个阶次振动对应的标准振动曲线,为针对各个阶次及载波频率的评价指标降低维度做了极大简化,提升了处理效率。

    电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162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79249.4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该电驱总成包括壳体、电机和减速器,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一油路,壳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第一油路与进油口连通,第一油路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出口分别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连通,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均与出油口连通,电机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减速器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第二安装腔内,且减速器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一油路集成于壳体内,油介质可通过第一油路的第一出口分别流入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以降低电机和减速器的温度和摩擦损失,电驱总成的集成度高、散热效果好,从而有利于降低电驱总成的占用空间,提升电驱总成的功率密度。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58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29645.1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芯片;第一导热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热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热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热导电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热导电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贴合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导热导电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贴合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模块,芯片的热量可从各个方向散出,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的效果。

    充电座切换机构和充电口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352512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0812896.3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切换机构和充电口总成,所述充电座切换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动力连接;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且所述安装件设有用于安装直流充电座的第一安装位和用于安装交流充电座的第二安装位;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安装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中的一个运动至与充电位置正对的位置。本发明的充电座切换机构,能够实现直流充电座和交流充电座的灵活切换,且在车辆的外侧仅可看到一个充电口,利于减小充电口的尺寸,利于提升车身整体的美感。

    一种同步整流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3193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0031845.2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整流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模块,该同步整流装置包括:同步整流电路,包括功率场效应管,所述功率场效应管包括寄生的体二极管;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和第一比较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场效应管上的电流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输出端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信号以控制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通断。本发明通过采用硬件方式实现同步整流,也即不需要使用控制芯片,另外也不需要与外部控制电路进行无线通信,控制的实时性高。尤其适用于高压电路。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683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97673.X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电机控制器接收到硬线信号进入唤醒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机控制器的IGBT功率模块是否发生过流故障;在检测出IGBT功率模块发生所述过流故障的情况下,更新发生所述过流故障的故障次数,并判断所述故障次数是否达到标定次数;在判断出所述故障次数达到所述标定次数且所述电机控制器再次接收到所述硬线信号进入所述唤醒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初始化及低压自检不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由于电机控制器的IGBT功率模块发生过流故障,整车反复多次进行上下电,导致动力电池继电器发生粘连或动力电池保险出现熔断的问题。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7896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155506.4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该方法包括:设置无线充电系统为谐振频率处工作;根据地面端单元中的AC/DC模块和DC/DC模块,控制Ubus电压在第一预定电压阈值之内;获得地面端单元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设定车端单元的第二电压保护阈值和第二电流保护阈值,获得地面端单元的第一电压保护阈值和第一电流保护阈值;检测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判断第一电压是否超过第一电压保护阈值和/或第一电流是否超过第一电流保护阈值,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并发送至环路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判断结果,控制无线充电系统。解决了无线充电地面端和车端交互时间长,充电电流/电压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67069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309585.5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包括:在所述车辆启动外接充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载电器的工作状态;根据所述车载电器的工作状态,控制车载充电机按照对应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案,可避免由于车辆的车载电器的负载需求过大,需动力电池和车载充电机同时给其供电时导致抽取动力电池的电量,引发车载充电机输出欠压等风险的发生。

    一种高压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44081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814247.X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涉及车载电源高压控制器。该高压控制器包括:双向电压变换模块;车载电源一体机,与所述双向电压变换模块连接;电机控制器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车载电源一体机以及所述双向电压变换模块连接;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双向电压变换模块以及电机控制器驱动模块连接。本发明的方案采用双向电压变换模块,双向电压变换器,具备双向能量流通的性能,当电池对外放电时,升压功率单元工作;当电源给电池充电时,降压功率单元工作。保证了动力系统、充电系统以及电池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节约成本并且有利于集成。

    驱动电机系统的启动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34779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03093.8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机系统的启动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读取驱动电机系统的IGBT温度信号,得到实际IGBT温度;在检测到实际IGBT温度小于预设低温温度时,判定IGBT温度信号无效,并获取驱动电机系统的电机温度信号;由替代IGBT温度信号的电机温度信号确定驱动电机系统的当前IGBT温度,并基于当前IGBT温度启动驱动电机系统,使得车辆进入跛行模式。由此,解决了在低温工况下驱动电机系统误报故障的情况的问题,保证驱动电机系统可以在低温工况下稳定可靠的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