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84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910625837.8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水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包括:基墩,设置在暗涵结构的顶部;管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墩内,另一端延伸至接近地面,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观测所述管体的高程变化,以观测所述暗涵结构的变形量的测量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准确监测暗涵沉降变形量值的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8443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25837.8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水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包括:基墩,设置在暗涵结构的顶部;管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墩内,另一端延伸至接近地面,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观测所述管体的高程变化,以观测所述暗涵结构的变形量的测量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准确监测暗涵沉降变形量值的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0482093U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21089560.3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水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包括:基墩,设置在暗涵结构的顶部;管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墩内,另一端延伸至接近地面,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观测所述管体的高程变化,以观测所述暗涵结构的变形量的测量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准确监测暗涵沉降变形量值的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9235.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京密引水管理处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闸检修用围堰装置及围堰方法,包括L型的拦水架,拦水架有两个,两个拦水架对称设置,且两个拦水架之间通过伸缩组件连接,伸缩组件用于调节两个拦水架之间的间距;两个拦水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堆叠的拦水板,位于最底部的拦水板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密封条,任意两个拦水板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本发明通过伸缩组件将两个拦水架垂直固定于水渠中,将拦水板卡入两个拦水架之间,能够快速将水渠进行封堵,实现水渠中水与水闸隔离,从而方便对水闸进行检测维护,伸缩组件的使用,能够使拦水架与水渠导向墙侧壁之间减少水渗透的概率,增强封堵效果。并且整个装置在水闸维护完成后能够拆除重新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80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45950.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暗涵工程沉降变形及地下水位监测两用测点,包括基座,设于暗涵结构的顶部;管件,一端固定安装在基座内,另一端延伸至接近地面,在管件上设有透水结构;监测结构,设于管件远离所述暗涵结构的一端,适于通过管件的高程变化监测暗涵结构的沉降变形量和通过管件内的水位监测地下水位。在管件上设置透水结构,使得地下水可以进入至管件内,通过测量管件内的水位实现地下水位监测,使得该地下暗涵工程沉降变形及地下水位监测两用测点可以同时监测沉降变形值和地下水位,不需要在单独设置一个地下水位监测井。从而减小了监测设施埋设成本,尤其是钻孔成本,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5486179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2295216.3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工隧洞安全监测结构,至少包括:隧洞主体;第一应变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隧洞主体的内壁上,且沿所述隧洞主体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适于监测环向应变;渗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隧洞主体的变形缝内,适于监测隧洞内、外层间水压力。该水工隧洞安全监测结构,将第一应变式传感器设置在隧洞主体的内壁上,第一应变式传感器发生损坏后,便于更换,无需破坏隧洞结构,维护成本更低,也不会对隧洞的主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多个第一应变式传感器沿隧洞主体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监测效果。同时,还在隧洞主体的变形缝内设置有渗压传感器,可以监测外水压力,便于对隧洞主体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