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78523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710761426.2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傅洪贤 , 孔恒 , 吴进科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 崔少光
IPC: G01N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间距隧道中间岩墙的爆破振动速度测试方法,其包括:步骤S101,在先行隧道的中间岩墙内设置多个钻孔;步骤S102,在钻孔中安放速度传感器;步骤S103,用封堵材料封堵速度传感器,使速度传感器与岩墙成为一体,该封堵材料凝固后与岩墙波阻抗相匹配;步骤S104,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采集后行洞爆破对中间岩墙产生的爆破振动速度,每个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爆破振动速度直接反映该速度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中间岩墙内部的爆破振动速度。通过本发明,能够测试中间岩墙岩体内部爆破振动速度,为评价中间岩墙的爆破损伤破坏程度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安全性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72506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71887.0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孔恒 , 吴进科 , 谭忠盛 , 杜文涛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 , E21D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中隔墙结构及利用中隔墙法实现隧道分步开挖的方法,其中隧道初期支护(4)的一侧贴合且固定在隧道围岩上,另一侧附有二次衬砌;第一直立中隔墙(1)、第二直立中隔墙(2)平行竖立布置在隧道内,其上下两端分别与隧道初期支护(4)相连;横隔墙(3)与第一直立中隔墙(1)、第二直立中隔墙(2)交叉横向布置在隧道内,其左右两端分别与隧道初期支护(4)相连接。本发明与传统中隔墙法相比,中隔墙的受力合理,不易发生整体失稳破坏,不会发生连接破坏;能够对拱顶形成足够的支撑作用,从而有效控制拱顶沉降。且简化了整个中隔墙施工工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并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4785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61426.2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傅洪贤 , 孔恒 , 吴进科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 崔少光
IPC: G01N3/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3 , G01N2203/006 , G01N2203/06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间距隧道中间岩墙的爆破振动速度测试方法,其包括:步骤S101,在先行隧道的中间岩墙内设置多个钻孔;步骤S102,在钻孔中安放速度传感器;步骤S103,用封堵材料封堵速度传感器,使速度传感器与岩墙成为一体,该封堵材料凝固后与岩墙波阻抗相匹配;步骤S104,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采集后行洞爆破对中间岩墙产生的爆破振动速度,每个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爆破振动速度直接反映该速度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中间岩墙内部的爆破振动速度。通过本发明,能够测试中间岩墙岩体内部爆破振动速度,为评价中间岩墙的爆破损伤破坏程度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安全性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866717.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箱梁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箱梁现浇桥面板施工支撑装置,包括多个钢箱梁翼板,相邻钢箱梁翼板之间设有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组件和吊装组件;该钢箱梁现浇桥面板施工支撑装置,优化了钢箱梁现浇模板支架施工工艺,解决了传统模板支撑体系所局限的地质条件恶劣,无法处理地基或者处理难度大这一难关,同时精简了工序,施工灵活、操作简单,施工安全性高,施工周期短,适用范围广,采用研制的钢箱梁现浇模板支架实现了缩短工序,提升施工速度,完成了钢箱梁现浇模板支架的搭设以及后续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降低安装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以及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对于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正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7872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769961.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方工业大学
Inventor: 吴进科 , 姚海波 , 孔恒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尹留阳 , 单中趁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 崔少光 , 郭飞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隧道中夹岩隔墙稳定性评价方法,其利用呈矩阵形式布于隧道中夹岩隔墙两侧的传感器进行微震监测;从微震监测结果中分离出岩石破裂震源和辅助震源的地震波信息;根据微震波信息基于岩石破裂震源处产生微震波的位置对裂缝位置初步定位;根据基于辅助震源的地震波信息优化后的波速模型并采用双差成像定位方法,对裂缝位置进一步精确定位;选取设定空间内的裂缝在设定时间段发生的微震事件群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破坏演化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对岩体的破裂程度进行定量描述,推断出岩体破裂程度的演化过程;进而去评价中夹岩隔墙的稳定性。本发明能快速评价中夹岩隔墙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后期的正常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0767609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171874.3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吴进科 , 孔恒 , 谭忠盛 , 杜文涛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 崔少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大墙脚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方法,其先开挖导坑上部左侧部分并施做该部分的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撑;后开挖导坑上部右侧部分并施做该部分的初期支护;接着开挖导坑下部左侧拱脚部分且施做该部分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填充层混凝土;随后开挖导坑下部右侧拱脚部分且施做该部分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填充层混凝土;等待导坑下部右侧拱脚部分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并开挖导坑下部中间部分及施做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填充层混凝土;待整个围岩和初期支护稳定后,铺设防水层及排水管,整体浇筑导坑上部的二次衬砌。本发明不仅优化了整个分部开挖的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也因为临时支撑不用连接到拱底而节省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33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61447.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3K3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包括三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表面固连有一对电磁铁块;所述导向板其远离电磁铁块一侧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座远离导向板的一侧表面固连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移动座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通过转移组件将远离移动座行进方向上的导向板,转移至靠近行进方向一端,从而使得移动座能够继续沿着导向板前进,进而避免了使用者频繁的拆卸和安装导向板,从而降低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焊接的效率,同时自动延长导向板,也能使得本发明实施例能对应对不同长度的工件,扩大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72016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68618.6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软硬复合地层掌子面稳定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中,透明观察板(2)与有凹槽的的模型框体(1)形成模型箱体;模型框体(1)上设有与半隧道形门(3)配合的半隧道形开口;抽拉槽(4)能通过半隧道形开口插入模型箱体中。实验时,将配置好的软硬土试样加入模型箱体内;打开半隧道形门开挖形成土槽;将抽拉槽(4)从半隧道形门(3)进入伸入土槽,在土体稳定后记录土体掌子面休止角;如此直至硬土层在掌子面不同位置的软硬土试样遍历完,根据得到的最小掌子面休止角确定出地层最为稳定时较硬土层位于掌子面的位置。本发明能很好地模拟软硬复合地层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可确定在已知确定的地层条件下掌子面稳定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76149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51263.4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3/04 , C04B18/08 , C04B28/082 , E02D3/12 , C04B16/0658 , C04B16/0683 , C04B16/06 , C04B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喷桩加固厚海淤泥拓宽路基的固化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各组分:高钙粉煤灰25~55;改性超细粒化高炉矿渣微粉40~70;亲水性纤维1~10;早强剂0~3。本发明通过在固化剂中掺入改性超细粒化高炉矿渣微粉,故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与软土拌合后能够发挥颗粒之间的胶结作用,能有效提高加固土的强度;通过在固化剂中掺入高钙粉煤灰,能够提高固化剂后期强度增进率;可根据厚海淤泥天然含水量的不同,采用相应的不同固化剂掺量,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及提高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制作工艺简单,合理利用工业废料,因为不涉及生产水泥环节的高污染和能耗,所以经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56157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9962.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方工业大学
Inventor: 孔恒 , 姚海波 , 吴进科 , 孙强 , 张鹏 , 周阳 , 文言 , 靳利军 , 马少军 , 高飞 , 高明生 , 程立华 , 尹留阳 , 单中趁 , 汪凉 , 吴江 , 张全贺 , 黄振龙 , 刘羽 , 王雄 , 付贵庆 , 高万夫 , 王鹏 , 陈斌 , 陈伟 , 汤明 , 崔宇声 , 王彬 , 张冰 , 崔少光 , 郭飞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其利用传感器采集震源信息;所述传感器为多个,呈空间立体化分布在隧道内部和隧道外部且与采集仪连接;根据震源信息的波形,分离出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和辅助震源信息;将获取的震源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得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对应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根据岩体破裂震源信息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岩体裂缝进行定位,并结合每个被定位的岩体裂缝对应的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时间获得岩体微震事件产生的裂缝的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本发明通过对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时间进行精准刻画,实现隧道岩体破坏过程的描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