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2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11185.5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49 , G05D1/46 , G05D1/242 , G05D1/243 , G05D1/247 , G05D1/648 , G01S17/8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的飞行设备及基于飞行设备的隧道检测方法。所述飞行设备包括:飞行器本体、用于检测隧道的检测组件,以及用于导航和控制检测组件检测方向的导航组件;飞行器本体中搭载有检测组件和导航组件,以使检测组件在飞行过程中,对隧道进行检测;并且,导航组件检测隧道内轨道的走向,并根据轨道的走向控制飞行器本体的飞行方向以及检测组件的检测方向。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飞行设备可以自动完成对隧道的检测,无需人工控制行进,且在检测时,隧道检测组件的检测方向、角度,可以始终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内,从而在保证隧道检测质量的同时,提高了隧道检测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555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043399.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10)、弹性密封垫(20)、变形缝衬垫板(30)、定位单元(40)和注液管(50),所述变形缝包括主体部分和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到所述变形缝的末端的安装槽(11),所述变形缝衬垫板填充于所述主体部分,所述弹性密封垫通过所述定位单元保持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限定注液腔(111),所述注液管设置为能够向所述注液腔内注入流体介质,从而使所述弹性密封垫能够压紧于所述安装槽。当变形缝结构发生渗漏时,可以通过注液管对注液腔注入流体介质,注液腔内的流体介质使弹性密封垫能够压紧安装槽,使得弹性密封垫再次与变形缝无缝贴合,从而便捷地完成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9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64861.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基坑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施作基坑四周的连续墙,并在连续墙内施作上层支撑结构;在上层支撑结构下的第一位置处施作钢板桩,使钢板桩的上端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下端插入第四道支撑的水平位置以下;从钢板桩内向钢板桩外持续抽排地下水,使钢板桩内保持抽干状态,在抽干状态下的钢板桩内施作第一位置处的第四道支撑;在上层支撑结构下的下一位置处继续施作钢板桩,对钢板桩内进行持续排水并在抽干状态下的钢板桩内施作下一位置处的第四道支撑,直至所有位置的第四道支撑施作完毕。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工序简单、结构稳定可靠,提高了基坑水下开挖深度上限。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1571066.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盾构接口结构以及盾构接口的施工方法,包括:一侧与围护结构相邻的端墙,端墙沿水平方向贯通地开设有供盾构机进入的洞门;与端墙的另一侧连接的环梁;设置于围护结构与端墙之间的防水层;围绕洞门的内壁设置的盾构管片;以及设置于盾构管片与洞门的空隙之间的盾构同步注浆,其中,防水层沿端墙的侧壁延伸并弯折以覆盖洞门的全部内壁,环梁的内壁与盾构管片围成的管状结构的内壁平齐,环梁设置有贯通其厚度的注浆管,以向盾构同步注浆和环梁之间的缝隙注浆。根据本申请,防水层覆盖端墙的侧壁并覆盖洞门的内壁,并且通过注浆管对盾构同步注浆和环梁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能够完全封闭土层中的水进入盾构结构中的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926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56146.6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涉及变形缝防水技术领域的一种可修复变形缝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及修缮方法。在地下侧墙变形缝迎水面处设置有外包防水层及外贴止水带;在变形缝内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嵌填有第一弹性棒材;在变形缝的背水面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胶,密封胶的内侧填塞有第二弹性棒材。第一弹性棒材与密封胶之间形成排水空腔,在排水空腔内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柔性排水管。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弥漫性渗漏概率,渗水量较小时可直接排走,墙面无渗水痕迹,无需大修。即便后期失效也可方便的检查渗漏点位、渗漏情况和注浆至防水层迎水侧,维修速度快。产生建筑垃圾少,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088628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313780.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工程内转角处地下连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在暗挖工程隧道内实施的横向地下连续墙及与其等深度纵向地下连续墙,且该二地下连续墙在转角处连接,构成L形转角处地下连续墙结构;所述的横向地下连续墙端部侧面对应所述的纵向地下连续墙位置设置竖向贯通凹槽,所述的纵向地下连续墙端部设有榫接头,插入所述的凹槽的槽口内浇筑混凝土后一体连接,所述的榫接头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凸肩与横向地下连续墙侧面一体连接。本发明转角接头结构简单、精度高、连接可靠、止水效果好、施工方便,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06177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027803.1
申请日:2013-01-24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出碴运输设备的上下分离式暗挖车站施工通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它包括:上施工通道、下施工通道、碴土通道、出碴运输设备,采用上下分离式施工通道,上施工通道在下施工通道的上方,二者为水平通道,且在竖向方向上相距一定距离,由原状土体隔开,两通道的主体互不连接,分别接至施工竖井;上施工通道与下施工通道之间设有竖向的碴土通道相接通,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碴土通道,下施工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出碴运输设备接至施工竖井。它可减少暗挖车站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暗挖车站施工风险;改善暗挖车站洞内作业环境、提高其机械化施工程度及作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挖填方、初支结构架设及破除、节约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91022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74035.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基坑的施工方法及水下基坑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施作基坑四周的连续墙并开挖基坑;基坑的底部包括下混凝土封底层和上混凝土封底层;在下混凝土封底层中浇筑混凝土;在上混凝土封底层中将型钢吊装至连续墙的抗剪槽处,并在连续墙的抗剪槽内固定型钢;在上混凝土封底层中浇筑混凝土,使上混凝土封底层中的混凝土内包括型钢,并使基坑底部的混凝土、型钢和连续墙构成水下封底结构。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减薄封底混凝土厚度,从而减少基坑水下开挖深度,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并且,本申请结构易于操作、施工工序简单,无需潜水员在地下水下的基坑内进行复杂的钢筋捆绑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43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383637.9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其出入口结构和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出入口结构包括导坑段(10)、倾斜标准段(20)、转向段(30)和水平标准段(40),所述倾斜标准段从所述导坑段沿竖直面倾斜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转向段连接所述水平标准段,至少所述倾斜标准段、转向段和水平标准段通过机械拼装结构环形成。借助转向段结构环的楔形量和机械的小转弯半径特性,可以使转向段与其两端的倾斜标准段和水平标准段平缓衔接,因而可以采用机械法从靠近地面的导坑段开始连续施工完成出入口结构,避免了设置顶管施工工作井、多种施工工法转换和施工段地下水处理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风险及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83637.9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其出入口结构和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出入口结构包括导坑段(10)、倾斜标准段(20)、转向段(30)和水平标准段(40),所述倾斜标准段从所述导坑段沿竖直面倾斜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转向段连接所述水平标准段,至少所述倾斜标准段、转向段和水平标准段通过机械拼装结构环形成。借助转向段结构环的楔形量和机械的小转弯半径特性,可以使转向段与其两端的倾斜标准段和水平标准段平缓衔接,因而可以采用机械法从靠近地面的导坑段开始连续施工完成出入口结构,避免了设置顶管施工工作井、多种施工工法转换和施工段地下水处理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风险及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