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826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1347644.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璨 , 王伟 , 徐昊 , 朱骋 , 张学英 , 卢頔 , 杨虎军 , 李东 , 王珏 , 易航 , 刘巧珍 , 阎小涛 , 汪文明 , 耿辉 , 王晓林 , 张翔 , 胡元威 , 宋跃忠 , 王晔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针对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所特有的测发复杂性所提出的,主要面向探月、探火工程窄窗口和零窗口的发射任务需求,包括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获取子系统,应用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智能搜索技术,充分利用多发次、多场地测试数据,实现对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测发控的实时健康监测、快速数据分析、辅助故障分析定位及发射预案支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75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78715.0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报华 , 张金刚 , 徐林丰 , 张宏德 , 王岩 , 唐新丰 , 吴佳奕 , 张普卓 , 宫长辉 , 王昕 , 张露文 , 戚睿雅 , 张翔 , 董文泰 , 魏来 , 王铮 , 殷笑尘 , 郝现伟 , 吴燕茹 , 刘彪 , 张雯雯 , 张磊 , 冯玉志 , 周天熠 , 李硕 , 罗兴科 , 黄鸿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TE总线的遥测系统,包括主数据综合设备、备数据综合设备、交换机1、交换机2、交换机3、交换机4、数据采编设备1、数据采编设备2,各设备通过超五类网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TTE总线网络;遥测发射机接收主数据综合设备、备数据综合设备的两路冗余遥测PCM有线信号。TTE总线网络具有无主通信网络特点,采用TDMA时分复用方式,各个设备在各自的时隙单元内完成数据传输。基于TTE总线的遥测系统采用TTE总线网络架构、基于TTE总线的遥测数据综合技术及遥测PCM数据流冗余传输技术,实现了遥测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及高可靠系统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47433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410387.2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刘洋 , 易航 , 阎小涛 , 刘巧珍 , 汪文明 , 施清平 , 康健 , 夏伟强 , 窦振飞 , 沈超鹏 , 刘苑伊 , 马宏伟 , 张利彬 , 任卉 , 张羲格 , 苏小峰 , 宋鸿儒 , 李婧 , 汪东洋 , 赵琳 , 刘财芝 , 蓝鲲 , 何涛 , 黄栩 , 刘玮 , 林臻 , 代长勇 , 邓永福 , 张翔
IPC: H04B10/116 , H04B10/40
Abstract: 一种基于LED可见光的光传输数据综合器,是利用LED可见光实现多通道异构类型数据高速、可靠、无缆化综合传输系统,主要用于航天运载器等对电磁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场景。针对航天运载器等特殊应用场景中,有线线缆传输存在布线复杂、线缆沉重、通信不灵活、甚至带来可靠性风险等系列问题,首次提出应用LED可见光实现多通道异构通信接口数据的无缆化综合传输,设计了光传输数据综合器,在航天运载器级间分离面及其它不适合有线线缆通信的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879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32228.4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火箭级间分离地面试验可复用下面级模拟配重装置,属于运载火箭技术领域,压缩了火箭壳体开展级间分离试验重复模拟的准备周期,节约了试验成本,具体包括前封头模拟件、壳体、上滚轮、下滚轮、减速板、水槽、导轨、轨道;前封头模拟件与真实火箭下面级发动机前封头气动外形一致,壳体的直径、重量和质心特征与实际所验证的火箭真实下面级保持一致;前封头模拟件与壳体前端连接;在壳体左右两侧焊接有转接块,上滚轮、下滚轮与减速板分别与转接块连接;上滚轮、下滚轮与轨道可滑动咬合;水槽和导轨连接在轨道上,轨道通过在自身底部安装垫片,可调整水平度以及与试验风洞的对齐度;试验过程中,壳体沿轨道滑动;当减速板在导轨的约束作用下进入水槽后,用于减速。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58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09479.6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8/241 , F42B15/3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箭级间分离大范围部件机动的高动态流场仿真方法,包括:生成部件表面网格,对各区域网格单元进行运动类型标签赋值,设置每个虚拟边界对应的打开时间;完成仿真控制参数设置,启动流动仿真;遍历每个虚拟边界对应的打开时间,确定当前计算时间步上虚拟边界上的通量;根据当前计算时间步上虚拟边界上的通量,计算下一时间步上的单元内物理量,积分出作用于各个部件的气动力和力矩,并计算下一时间步各个部件的质心平移位置和绕其主惯性轴的转动;确定计算域中各类运动类型区域内网格单元的节点位置,完成网格运动和网格变形。解决了网格变形动网格存在的网格变形过程计算量大、鲁棒性不足、边界条件类型随时间切换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63093.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瓦阵列间隙碰撞分析方法,针对飞行器表面的隔热瓦阵列在再入时受到复杂的力、热载荷和振动、噪声作用,随结构变形、振动,隔热瓦阵列间隙变化,隔热瓦之间发生碰撞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冲量方法的隔热瓦阵列间隙碰撞分析方法和流程,可应用于隔热瓦阵列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分析及隔热瓦间的碰撞冲击分析,可以快速且准确预示隔热瓦阵列间隙碰撞,并评估隔热瓦间隙碰撞的冲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653835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410646007.0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异常运行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异常检测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航天器运行状态异常检测方式难以制定状态数据判断规则且难以对航天器整体异常情况作出判断的技术问题。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最优聚类距离参数、进行历史数据聚类和检测异常运行状态。本发明通过对航天器运行状态历史数据的聚类分析,生成用于异常运行状态检测的历史运行状态数据类模型,避免了人工制定判断规则的困难;同时,可以根据航天器当前运行状态数据,对用于异常运行状态检测的历史运行状态数据类模型进行更新,能够根据当前运行情况改进异常检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565383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646007.0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异常运行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异常检测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航天器运行状态异常检测方式难以制定状态数据判断规则且难以对航天器整体异常情况作出判断的技术问题。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最优聚类距离参数、进行历史数据聚类和检测异常运行状态。本发明通过对航天器运行状态历史数据的聚类分析,生成用于异常运行状态检测的历史运行状态数据类模型,避免了人工制定判断规则的困难;同时,可以根据航天器当前运行状态数据,对用于异常运行状态检测的历史运行状态数据类模型进行更新,能够根据当前运行情况改进异常检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0797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97517.2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02
Abstract: 基于渐进损伤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结构强度概率分析方法,属于航天飞行器热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基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预测热结构在典型载荷下的损伤过程及失效强度;在此基础上,以单次渐进损伤分析为单次抽样计算,开展材料不确定性建模,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和Kriging代理模型实现热结构的失效概率分析及参数灵敏度评估。本发明建立的基于渐进损伤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结构强度概率分析方法可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各类陶瓷基复合材料失效强度及概率分析,支撑方案设计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158550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85615.9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种群协同PF算法的SINS/CNS/SAR组合导航方法,该算法适用于非高斯分布的系统状态模型,不需要考虑随机量必须满足高斯分布的约束条件,滤波性能更优良;通过多种群协同智能优化算法,避免了粒子贫化现象,保证粒子多样化的同时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状态的估计精度与稳定性;另外,在实现多种群协同PF算法时,采用多线程并行计算,提高算法计算效率,增强组合导航系统实时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