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510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691506.1
申请日:2021-06-22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F23G5/50
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过程的人工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焚烧炉环境监测数据、垃圾焚烧状态参数和焚烧炉运行数据,根据垃圾焚烧状态和焚烧炉运行数据预测烟气污染物浓度和主燃段温度场分布,然后将焚烧炉环境监测数据、预测的烟气污染物浓度和预测的主燃段温度场分布输入一强化学习控制模型中以得到焚烧控制参数,向焚烧炉发送焚烧控制参数,使焚烧炉做出相应调整,使得垃圾焚烧控制参数得到优化,能够适应复杂的垃圾焚烧过程,实现垃圾焚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垃圾焚烧的稳定性,同时解放人力,减少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238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95066.2
申请日:2021-05-07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G01R31/387 , G01R31/385
摘要: 一种通过对电动汽车退役电池进行AI检测来筛选的方法,首先对退役电池进行初步评估,筛选出可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然后将可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拆解成相应的电芯,并进行电芯分容,对分容后的电芯进行参考性能测试,得到电芯的性能参数,还对电芯进行脉冲电流测试,得到电芯的脉冲电压特征,将电芯的脉冲电压特征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得到电芯的容量,最后根据电芯的性能参数和容量,筛选出可梯次利用的电芯。由于引入人工智能来辅助进行电芯的检测,从而减少了检测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7212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870020.7
申请日:2019-09-16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摘要: 一种基于双回路冷却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主要包括聚光机构、发电机构、散热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散热机构包括冷却通道、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冷却通道用于利用流过内部的冷却水吸收太阳能电池热传导至冷却通道内部的热能,第一水箱的位置高于冷却通道且与冷却通道进行管道串联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第二水箱与冷却通道进行管道串联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其中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设于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上的多个电动阀门,用于控制多个电动阀门以切换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采用散热机构对发电机构产生的热能进行疏散,使得冷却水可以快速吸收太阳能电池热传导至冷却通道内部的热能,达到水冷散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84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60776.3
申请日:2020-09-14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85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放电容量预测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充电阶段多个等间隔时间点的充电电压和放电容量;对获取的充电电压和放电容量进行处理得到多个等间隔电压点对应的放电容量,根据多个等间隔电压点以及其对应的放电容量得到用于表示电池充电电压与放电容量对应关系的第一增量容量曲线;对第一增量容量曲线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电池充电时的充电电压及其对应的放电容量相关的特征参数;将得到的特征参数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本实施例采用预先训练好的预测模型根据电池充放电期间的提取的特征参数对电池的放电容量进行预测,提高了电池放电容量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10704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271135.1
申请日:2014-06-17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物培养箱系统,包括植物培养箱,还包括聚光装置,所述聚光装置包括聚光阵列和传输组件,所述聚光阵列通过所述传输组件与所述植物培养箱连接,所述聚光阵列包括多个两级聚光器,每级聚光器均为反射式聚光器,第一级聚光器的出光口连接第二级聚光器的入光口,每一级聚光器总体为四棱台形且侧面包括复合抛物面。本申请由于聚光阵列包括多个两级聚光器,聚光器总体为四棱台形且侧面包括复合抛物面,在晴天或光线充足时,直接利用该聚光阵列收集室外太阳光培养植物,即符合植物自身需求,也无需将植物从室外到室内来回搬迁,还节省了能源,同时,本申请的聚光阵列可紧密排布,聚光性能好且具有较高的聚光比与聚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04150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70422.0
申请日:2014-06-17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G02B19/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包括多级聚光器,上一级聚光器的出光口连接下一级聚光器的入光口,每一级聚光器总体为四棱台形且侧面包括复合抛物面,最后一级聚光器的出光口为矩形。本申请由于包括多级聚光器,光线经过第一级聚光器的反射之后,还能传播一定的距离,使原本集中在一小块区域的光斑得到扩散,使光线经过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后到达电池表面的辐照度变得均匀;同时,由于最后一级聚光器的出光口为矩形,而电池多是矩形形状,矩形出光口的排布相对于圆形出光口而言更加紧凑,能与电池很好地匹配。本申请能有效增加电池表面的辐照度,减缓太阳能电池表面辐照度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串联电阻增加、发电效率降低等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316548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1872.1
申请日:2011-12-15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H01L21/60 , H01L23/488
CPC分类号: H01L24/81 , H01L24/03 , H01L24/05 , H01L2224/11 , H01L2224/1134 , H01L2924/00011 , H01L2924/01322 , H01L2924/15787 , H01L2924/00 , H01L2924/00014 , H01L2224/81805 , H01L2924/0001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封装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倒装芯片凸点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纳米银颗粒浆料制备在芯片背面的金属层表面;在金属层表面设置好凸点间距;无氧气氛下,进行低温回流处理,获得金属凸点;并通过焊接技术,将芯片通过凸点倒装在基板上,实现倒装芯片与基板的互连。本发明采用微纳米银颗粒浆料作为热界面材料,可以与现有的封装设备与生产线相匹配,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取代现有的Sn基焊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纳米凸点,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32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03787.2
申请日:2011-12-06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L23/488 , H01L25/00 , H01L21/60
CPC分类号: H01L2224/83191 , H01L2924/07811 , H01L2924/0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胶的倒装封装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将各向异性导电胶应用于倒装芯片封装,可有效的提高连接性能,同时工艺简单,降低成本。所述结构由芯片、各向异性导电胶和基板组成,各向异性导电胶在芯片与基板之间,作为连接。所述结构的制造过程为在芯片和基板之间涂上常温的各向异性导电胶,然后送到烤箱或加热固化,形成均匀的导电连接。所述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由芯片和各向异性导电胶组成,各向异性导电胶均匀分布在芯片上。所述结构的制造过程为在晶圆上涂上各向异性导电胶,送到烤箱或加热台上固化,然后切片,完成晶圆级封装。
-
公开(公告)号:CN102208358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103595.X
申请日:2011-04-25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分类号: H01L21/60 , B23K1/20 , B23K35/14 , H01L23/00 , H01L23/488
CPC分类号: H01L2224/16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基板上焊接倒装芯片的方法及封装器件,该方法包括在所述倒装芯片上制作焊料凸点或铜柱中的一种;在所述焊料凸点或铜柱上叠加一个或多个焊球,或者在所述基板上制作用于与所述焊料凸点或铜柱相叠加的一个或多个焊球,将所述倒装芯片焊接在所述基板上。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片与基板之间焊点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封装器件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9548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725871.5
申请日:2020-07-24
申请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摘要: 一种智慧空调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室外环境数据和当前时间信息,计算得到当前体感温湿度;读取数据库中的历史室外环境数据;根据当前及历史室外环境数据预测下一时序的室外温湿度;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数据、当前体感温湿度和下一时序的室外温湿度,通过当前控制算法模型计算得到控制指令;控制向空调系统发送该控制指令,使空调系统根据该控制指令调整温度设置;获取空调系统调整温度设置后的能耗值和舒适度,根据所述能耗值和舒适度更新所述控制算法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将多维度的环境数据纳入决策依据,提前感知环境变化,自适应地进行算法模型的更新,使得空调系统既能节能高效地运行,又能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