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碳源气氛下制备Mg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3435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010164462.9

    申请日:2010-04-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碳源气氛下制备Mg纳米颗粒的方法,在惰性气体和碳源气体的混合气氛下通过电弧加热Mg块使之蒸发,Mg蒸气脱离加热区域,成核并冷凝成Mg纳米颗粒,经过钝化处理得到粒径分布范围在20~50nm为纳米级Mg颗粒。该方法中碳源气体在电弧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的碳覆盖在镁颗粒表面既抑制了氧化镁的生成,又抑制了镁颗粒的团聚,同时通过调节碳源气体含量还可以控制镁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结构。本发明设备简单,合成速度快,成本低,所制备的Mg纳米颗粒纯度高,用作储氢材料时吸放氢动力学性质优良。

    一种制备大粉末颗粒材料的电镜薄膜样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4388C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03136601.5

    申请日:2003-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大粉末颗粒材料的电镜薄膜样品的方法,包括电沉积薄膜的制备,电解薄膜的制备,离子减薄技术。在电沉积中采用直流电源,将阳极(3)、阴极(4)插入电沉积溶液(9)中,电沉积溶液的成分为GuSO4:170~260克/升,H2SO4:50~80克/升,Cl-:0.01~0.1克/升;在电沉积过程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速度为60~125转/分;利用电解双喷技术将电沉积薄膜进行进一步的减薄。对于不导电的粉末颗粒,采用离子减薄技术对电解薄膜进行进一步的减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大颗粒的粉末材料能够制成电镜薄膜样品,成功地实现了电镜的直接观察。

    一种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857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45596.1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复合薄膜包括在衬底上由下到上用溅射的方法依次溅射的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层薄膜由稀土靶材和铝靶材在含氧气体中溅射得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衬底,并对衬底和靶材进行预处理;步骤2,在衬底上溅射第一层薄膜;步骤3,在第一层薄膜上溅射第二层薄膜,得到复合薄膜;步骤4,将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制备得到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易于扩大生产,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具备优良的综合电性能。

    一种制备大粉末颗粒材料的电镜薄膜样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55238A

    公开(公告)日:2003-11-12

    申请号:CN03136601.5

    申请日:2003-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大粉末颗粒材料的电镜薄膜样品的方法,包括电沉积薄膜的制备,电解薄膜的制备,离子减薄技术。在电沉积中采用直流电源,将阳极3、阴极4插入电沉积溶液9中,电沉积溶液的成分为CuSO4:170~260克/升,H2SO4:50~80克/升,Cl-:0.01~0.1克/升;在电沉积过程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速度为60~125转/分;利用电解双喷技术将电沉积薄膜进行进一步的减薄。对于不导电的粉末颗粒,采用离子减薄技术对电解薄膜进行进一步的减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大颗粒的粉末材料能够制成电镜薄膜样品,成功地实现了电镜的直接观察。

    一种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8571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1045596.1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复合薄膜包括在衬底上由下到上用溅射的方法依次溅射的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层薄膜由稀土靶材和铝靶材在含氧气体中溅射得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衬底,并对衬底和靶材进行预处理;步骤2,在衬底上溅射第一层薄膜;步骤3,在第一层薄膜上溅射第二层薄膜,得到复合薄膜;步骤4,将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制备得到新型高k栅介质复合薄膜。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易于扩大生产,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具备优良的综合电性能。

    一种在碳源气氛下制备Mg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3435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164462.9

    申请日:2010-04-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碳源气氛下制备Mg纳米颗粒的方法,在惰性气体和碳源气体的混合气氛下通过电弧加热Mg块使之蒸发,Mg蒸气脱离加热区域,成核并冷凝成Mg纳米颗粒,经过钝化处理得到粒径分布范围在20~50nm为纳米级Mg颗粒。该方法中碳源气体在电弧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的碳覆盖在镁颗粒表面既抑制了氧化镁的生成,又抑制了镁颗粒的团聚,同时通过调节碳源气体含量还可以控制镁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结构。本发明设备简单,合成速度快,成本低,所制备的Mg纳米颗粒纯度高,用作储氢材料时吸放氢动力学性质优良。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8149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12111.X

    申请日:2006-06-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微粉合金颗粒材料及其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微颗粒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方法是在氩气等惰性气氛中用电弧加热熔炼金属得到合金,然后在氢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氛下,通过控制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和气氛总压力等,使合金开始大量蒸发并生成超微粉颗粒,再经过钝化处理即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超微粉合金颗粒可逆储锂容量高于目前普遍应用的碳材料的值,是其2~3倍,而且循环性能良好,是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86040A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10012111.X

    申请日:2006-06-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微粉合金颗粒材料及其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微颗粒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方法是在氩气等惰性气氛中用电弧加热熔炼金属得到合金,然后在氢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氛下,通过控制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和气氛总压力等,使合金开始大量蒸发并生成超微粉颗粒,再经过钝化处理即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超微粉合金颗粒可逆储钾容量高于目前普遍应用的碳材料的值,是其2~3倍,而且循环性能良好,是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