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9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67551.2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代谢组学的慢阻肺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诊断标志物包括以下28种血浆代谢标志物:磷脂酰胆碱PC 16:1-36:3、磷脂酰胆碱PC 26:0-22:4、磷脂酰胆碱PC 26:0-22:3、磷脂酰胆碱PC 47:5e、磷脂酰胆碱PC 44:11e、磷脂酰胆碱PC 16:0-24:5、磷脂酰胆碱PC 20:2-20:3、磷脂酰胆碱PC 40:10、磷脂酰胆碱PC 38:9e、磷脂酰胆碱PC 18:1-20:4、磷脂酰胆碱PC 16:0-20:3、苯乙醛、二氢尿嘧啶、烟酰胺、4-甲氧基肉桂酸、酮缬氨酸、苏氨酸、DL-3-氨基异丁酸、丙酮酸、水苏糖、咖啡酸、N,N-二甲基苯胺、麦芽三糖、D(-)-古洛糖酸-γ-内酯、左旋天冬酰胺。本发明的标志物对慢阻肺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代谢组数据分类很好,可准确区分慢阻肺患者与健康人群。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5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360734.5
申请日:2022-04-07
IPC: C12N9/06 , C12Q1/6886 , C12Q1/26 , C12N15/11 , G01N33/573 , G01N33/574 , A61K45/00 , A61K31/7088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2 , C12N15/113
Abstract: 型代谢免疫靶点IL4I1,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肺癌的新型代谢免疫靶 药物靶点、新的思路和策略。点IL4I1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IL4I1蛋白主要分布于肺腺癌肿瘤微环境内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中,呈点状聚集。IL4I1的表达水平随肺腺癌肿瘤进展而上调,mRNA、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本发明表明IL4I1分子通过代谢色氨酸、调控AHR信号通路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本发明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360734.5
申请日:2022-04-07
IPC: C12N9/06 , C12Q1/6886 , C12Q1/26 , C12N15/11 , G01N33/573 , G01N33/574 , A61K45/00 , A61K31/7088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2 , C12N15/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肺癌的新型代谢免疫靶点IL4I1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IL4I1蛋白主要分布于肺腺癌肿瘤微环境内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中,呈点状聚集。IL4I1的表达水平随肺腺癌肿瘤进展而上调,mRNA、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本发明表明IL4I1分子通过代谢色氨酸、调控AHR信号通路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本发明首次发现了在早期肺腺癌肿瘤微环境内存在高表达的IL4I1,同时首次发现了早期肺腺癌的新型代谢免疫靶点IL4I1,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新的思路和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72981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27669.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33/34 , A61K31/145 , A61K31/5375 , A61K31/54 , A61K31/426 , A61K31/40 , A61K31/4453 , A61K31/495 , A61K31/4406 , A61K31/4545 , A61K31/5377 , A61K31/4025 , A61K31/427 , A61K45/06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提供了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联合铜离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式I所示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铜离子存在协同抗肿瘤作用,并通过排除其它细胞死亡方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qPCR等实验证实该类化合物为铜死亡诱导剂。在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MMTV‑PyMT)中,通化合物21联合铜离子可强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且药效显著强于化合物21单药和铜离子单药。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4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231851.3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N9/14 , C12N15/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RIG‑I‑Short的表达水平的试剂在制备肿瘤诊断和/或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所述RIG‑I‑Short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RIG‑I‑Short是RIG‑I的一种可变剪切体,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TAT1的核转位下调MHC I类分子的表达。本发明发现在结直肠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IG‑I‑Short高表达。本发明发现过表达RIG‑I‑Short的肿瘤细胞能够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本发明发现过表达RIG‑I‑Short的肿瘤细胞对肿瘤疫苗等免疫疗法敏感性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31851.3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N9/14 , C12N15/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RIG‑I‑Short的表达水平的试剂在制备肿瘤诊断和/或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所述RIG‑I‑Short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RIG‑I‑Short是RIG‑I的一种可变剪切体,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TAT1的核转位下调MHC I类分子的表达。本发明发现在结直肠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IG‑I‑Short高表达。本发明发现过表达RIG‑I‑Short的肿瘤细胞能够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本发明发现过表达RIG‑I‑Short的肿瘤细胞对肿瘤疫苗等免疫疗法敏感性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71802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49325.4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31/05 , A61P37/04 , A61P35/00 , A61K36/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皮杉醇作为免疫功能增强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白皮杉醇能够调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比例和功能,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微环境,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向肿瘤的迁移,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治疗和预防多种癌症的应用前景,说明白皮杉醇能显著提高抗肿瘤免疫应答作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有效抑制肿瘤增殖、生长和转移,可用于制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药物或作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27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73838.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30/72 , G01N30/86 , G16B40/20 , G16B50/00 , G16B20/00 , G16H10/40 , G16H50/20 , G06F18/2115 , G06F18/2411 , G01N30/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检验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乳腺癌诊断标志物及其筛选方法、定量方法、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诊断标志物包括24种血浆代谢标志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所述诊断标志物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乳腺癌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对于改善乳腺癌的预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1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570178.X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Q1/6886 , A61K31/7105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肿瘤治疗靶点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circPTEN1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用于肿瘤治疗靶点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circPTEN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为PTEN mRNA第1~5外显子反向剪接形成的新的环状RNA。circPTEN1高表达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circPTEN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且circPTEN1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因此,circPTEN1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和诊断生物标志物应用到肿瘤治疗、肿瘤诊断以及肿瘤预后作用评估中,并为治疗相关的药物及诊断产品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302451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25241.3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D401/12 , C07D405/12 , C07D213/71 , C07D213/40 , C07D409/12 , C07D471/04 , C07D413/12 , A61K31/4406 , A61K31/4709 , A61K31/538 , A61K31/444 , A61K31/4436 , A61K31/4433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及应用,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Mpro抑制活性,可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应用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均对Mpro具有抑制作用,且对Mpro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所述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在10μM浓度条件下对Mpro的抑制率为35.5~97.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