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状燃料的堆芯及斯特林电机一体化耦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89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0248.1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及斯特林电机一体化耦合装置,其包括:燃料元件,其位于堆芯中心,为多层环柱状结构;径向反射层,其为与燃料元件的环柱状结构同心且半径更大的环柱状转体;轴向反射层,其位于燃料元件上部,尺寸与燃料元件相同;斯特林电机活塞与堆芯间的空腔,用于提供空间供配气活塞运动;斯特林电机活塞;斯特林电机冷却器,其包裹在活塞外围的上层;斯特林电机换热器,其包裹在活塞外围的下层;堆芯压力容器,其位于所述燃料元件、斯特林电机换热器及斯特林电机冷却器外围。所述堆芯及斯特林电机一体化耦合装置可减少了系统间的结构连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达到了空间堆一体化小型化的设计效果。

    热电一体化空间堆堆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736521.4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一体化空间堆堆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堆芯中子输运:采用基于三角形三维中子输运方程离散纵标节块方法开发的中子输运计算程序DNTR计算;2)堆芯功率计算;3)堆芯燃耗计算:将堆芯活性区划分为若干个燃耗区,在每个燃耗区内,按照堆芯中子输运计算得到的中子通量分布进行功率归一化后得到的真实功率及通量分布,在每个燃耗步内按照功率恒定的条件进行燃耗计算;4)堆芯反应性计算:在反应性计算中引入了微扰理论。基于中间变量的两步设计法解耦了堆芯及斯特林电机设计两个优化过程,系统输入参数几乎完全分离,相互控制不受影响,解决了堆芯斯特林电机耦合设计难题。

    基于磁偏转的电推进羽流沉积效应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645624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446966.6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偏转的电推进羽流沉积效应测量装置,包括QCM污染测量传感器,N极磁铁和S极磁铁,QCM安装支架和前挡板支架,以及两侧支板,其中三组平行设置的部件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测量室,QCM污染测量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两磁铁分布在测量室上下,所述前挡板中间设置有测量限制孔,该孔大小通过QCM测量有效面积和被测推力器视野连线与前挡板的交点确定,保证测量限制孔通过推力器来流的沉积污染物,带电粒子通过限制孔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向外侧偏转,磁场不会改变粒子的能量,轰击在右侧支板上。本发明可以有效过滤到返流的CEX离子对测试基材的溅射作用,且采用磁偏转不会增加CEX的能量,同时在右侧支板安装石墨防溅射材料,大大减小二次溅射对污染测量的影响。

    用于板状燃料热电一体化空间堆电源系统开发的模拟热源

    公开(公告)号:CN115863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49710.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板状燃料堆芯结构的热电一体化空间堆电源系统开发的等效电驱动模拟热源,所述模拟热源组成单元包括陶瓷框架和高温合金加热片,所述陶瓷框架底部为支撑结构,顶部通过开缝形成流道,流道两侧为陶瓷结构的流道璧,流道底部设置内嵌开口,所述高温合金加热片延流道通过所述内嵌开口固定在流道内,加热片两端从同一侧引出以便接线。在满足加热功率、尺寸限制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陶瓷与金属片结构与布置优化换热面积、斯特林死容积等效模拟效果,解决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反应堆无核样机试验中的模拟热源需求问题。

    微小力的动态旋转测量系统及测量与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3636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0928922.8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力的测量与标定方法,基于低温超导微小力动态旋转测量系统。该配套系统包括环状超导导轨,硬磁转子,硬磁转子支撑在超导导轨上;转子由转轴、转子支架、叶片构成,转轴沿周向均匀开有通孔供转子支架一端径向插入,转子支架另一端设置有叶片,叶片为矩形网状薄板,每片叶片上附着所需测量的持续力,并在叶片下方角落处附着一小块反光片用以测量。本发明突破了微小力测量领域对于微电子学系统及其精度的依赖,利用力在时间上的积分效应,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测量并展示了待测微小力的精确数值,精度可达10‑9N,且在测量过程中实现了可视化效果,能够更好的监测评判测试过程。

    类球形结构高精度矢量合成核能微推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4884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34762.0

    申请日:2018-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球形高精度矢量合成核能微推进器,包含类球形矢量合成支架、核能动力面元、面元控制开关、面元传热单元、热电转换中心五个子结构。本发明使用核自发衰变形成的粒子动能形成反冲动力,利用类球形结构排布不同推力指向的推力单元,通过叠层式对旋结构对每个推力单元进行独立、连续控制,以形成总推力的大小和方向高精度可调的微推进器,并将衰变伴生的热能进一步转化为电源和热源使用且本发明特别适应高精高稳平台的精确控制应用。

    基于磁偏转的电推进羽流沉积效应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64562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46966.6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偏转的电推进羽流沉积效应测量装置,包括QCM污染测量传感器,N极磁铁和S极磁铁,QCM安装支架和前挡板支架,以及两侧支板,其中三组平行设置的部件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测量室,QCM污染测量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两磁铁分布在测量室上下,所述前挡板中间设置有测量限制孔,该孔大小通过QCM测量有效面积和被测推力器视野连线与前挡板的交点确定,保证测量限制孔通过推力器来流的沉积污染物,带电粒子通过限制孔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向外侧偏转,磁场不会改变粒子的能量,轰击在右侧支板上。本发明可以有效过滤到返流的CEX离子对测试基材的溅射作用,且采用磁偏转不会增加CEX的能量,同时在右侧支板安装石墨防溅射材料,大大减小二次溅射对污染测量的影响。

    类球形结构高精度矢量合成核能微推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48848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10434762.0

    申请日:2018-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球形高精度矢量合成核能微推进器,包含类球形矢量合成支架、核能动力面元、面元控制开关、面元传热单元、热电转换中心五个子结构。本发明使用核自发衰变形成的粒子动能形成反冲动力,利用类球形结构排布不同推力指向的推力单元,通过叠层式对旋结构对每个推力单元进行独立、连续控制,以形成总推力的大小和方向高精度可调的微推进器,并将衰变伴生的热能进一步转化为电源和热源使用且本发明特别适应高精高稳平台的精确控制应用。

    微小力的动态测量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95942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0590190.6

    申请日:2016-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力的动态测量装置,包含高真空热沉系统、磁悬浮转子系统、测速系统三个子系统。磁悬浮转子系统包括超导导轨、转轴、支架、叶片位于高真空热沉系统内,测速系统中反光板位于叶片上,测速系统的其他部分位于高真空热沉系统外。低温状态下,磁悬浮转子系统中的超导导轨令该子系统的其他部分即转子部分稳定悬浮,消除接触摩擦,并仅保留一个平面旋转自由度。被测推力附着在磁悬浮转子系统的每一片叶片的一面上使转子持续加速,在高真空热沉系统提供的低温高真空环境下,磁悬浮转子系统的转速时间曲线透过观察窗被测速系统获得,进一步计算得到被测推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