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位素电源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52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55997.9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同位素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同位素电源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同位素热源、热电转换模块和屏蔽结构。外壳形成有屏蔽腔;内壳形成有容纳腔,内壳设置于屏蔽腔内,内壳与屏蔽腔的壁面相间隔;同位素热源设置于容纳腔内,同位素热源与容纳腔的壁面相间隔;热电转换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热电转换模块用于将同位素热源产生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屏蔽结构填充内壳和屏蔽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位素电源装置,能够提高同位素电源装置的屏蔽性能。

    一种模块化高比功率核电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86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62114.6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高比功率核电池及其应用,涉及核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核热源、热电转换组件和绝热系统,核热源的制备材料包括210Po或242Cm;核热源的芯体由三层热源盒包覆;内层热源盒的材料包括不锈钢,中层热源盒的材料包括哈氏合金,外层热源盒的材料包括石墨;外层热源盒为保护外壳,保护外壳采用八棱柱型结构,四个正侧面与热电转换组件连接,四个斜侧面与绝热系统连接,热电转换组件与绝热系统交替分布。该核电池可以使同等功率水平下核电池的质量更小,核热源材料使用量更少,并可以面向应用需求功率指标,通过快速模块化组装方式提升核电池输出功率,即该核电池具有小体积、大功率、便携组装的优点。

    放射性同位素电源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512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010587915.2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波音公司

    Abstract: 公开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源包括保持在容器(103)内的介电液体(102);以离子盐(104‑1,104‑2)的形式溶解在介电液体内从而形成离子盐溶液的放射性同位素材料(104);和热电功率转换系统(106),该系统配置为接收由放射性同位素材料的衰变产生的热能(512)并产生电力。

    一种压电热电一体化的同位素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77920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92143.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热电一体化的同位素电池。压电热电一体化的同位素电池包括具有封闭腔体的外壳,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放射源、热电换能组件和压电换能组件,所述封闭腔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使得放射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电换能组件实现换能的同时,通过惰性气体吸收热量发生体积膨胀而挤压压电换能组件实现换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同位素电池存在单一换能、可靠性差和能损较大的问题。

    核电源
    6.
    发明公开
    核电源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74984.2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电源。核电源包括:堆芯,用于提供热量;多根热管,每根热管的蒸发段插入堆芯内,每根热管的冷凝段向外延伸出堆芯;以及多个热离子转换元件,设置于堆芯外,每个热离子转换元件与一根热管的冷凝段热连接,用于将热管传输的热量转换成电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电源,将热离子转换元件设置在堆芯外,并通过热管将堆芯的热量传输至热离子转换元件,使热离子转换元件能够产生电能,从而能够避免由于燃料元件的辐照肿胀导致的热离子转换元件失效。

    一种集成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与温差发电器的核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4927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66276.3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与温差发电器的核电源,热管的热端插入固态反应堆堆芯中,热管的冷端插入蒸发器中,蒸发器的上端出口经由气液分离器连通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入口端,冷凝器的输出端经由电磁泵连通蒸发器的下端进口,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出口端连通冷凝器的输入端,冷凝器的外壳上设置有温差发电器;通过合理设计,将温差发电器整合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冷凝端,并通过两种静态热电转换技术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对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所排放的余热的成功回收与利用;一方面有效解决了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余热排放的问题,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静态热电转换效率,实现了能量的综合梯级利用。

    一种核电池放射性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514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800532.9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王文胜

    Inventor: 王文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池放射性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光伏电池、热电转换器以及防护壳,所述光伏电池位于防护壳的内部,且防护壳位于热电转换器的内部,所述光伏电池的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由放射性同位素以及发光材料混合而成的同位素发光材料,将由放射性同位素与发光材料混合而成的同位素发光材料涂在光伏电池的四周外表面。本发明,该技术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的同时,又利用放射性材料衰变产生的射线激发发光材料发出辐射光,再将辐射光通过光伏电池转化成电能,并且该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从而提高了放射性核素利用率以及发电效率、同时成本较低。

    一种热离子‑光电‑热电复合式同位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4101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229471.3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兰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H1/10 G21H1/103 G21H1/106 G21H1/12

    Abstract: 一种热离子‑光电‑热电复合式同位素电池,包括放射源和换能结构;换能结构两端分别装配电池正极与电池负极;换能结构包括从内向外依次紧密叠层设置的发射极板、填充介质与透明电荷收集板;发射极板设在放射源侧表面;换能结构还包括从内向外依次紧密叠层设置的第一透明绝缘衬底、光电组件、第二透明绝缘衬底与热电组件,第一透明绝缘衬底设在透明电荷收集板侧表面;光电组件两端设有第一电学输出电极,热电组件两端设有第二电学输出电极;换能结构侧表面及其两端的电池正极、电池负极包覆有缓冲垫,缓冲垫外表面设置内封装、外封装散热层。该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环境适用性强、工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复合式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545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1005242.0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复合式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包括热源结构、换能结构和惰性气体管道;热源结构包括热源腔体和热源装置,热源腔体包括热源腔体外壳、热反射层和气动单向阀,热源装置包括放射源、导热筒和防辐射层,热源装置被封装并固定于热源腔体内;换能结构包括压电能量收集电路、以及分别设于惰性气体管道壁内、外表面的纳米线压电组件、纳米热电组件,纳米线压电组件经压电能量收集电路与电池正、负极连接,纳米热电组件直接与电池正、负极连接;利用惰性气体管道连接热源结构和换能结构;电池结构被内封装固定,内封装表面设有外封装层。它突破了传统动态型同位素电池的技术瓶颈,能量转换效率高、寿命长、适用性强、清洁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