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废旧钢轨骨架的复合轨枕装置及其强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334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31969.6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废旧钢轨骨架的复合轨枕装置及其强度检测方法。复合轨枕装置包括:废旧钢轨和2个弹性承轨台,废旧钢轨嵌于弹性承轨台内,弹性承轨台位于废旧钢轨骨架两侧,2个弹性承轨台上分别设置承轨槽。弹性承轨台和废旧钢轨采用整体注塑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在既有大量废旧钢轨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废旧钢轨和可再生复合材料组成的轨枕结构,构成绿色环保轨枕结构。本发明涉及的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轨枕结构,通过使用可再生塑料、废旧轮胎或者聚氨酯材料和废旧钢轨进行生产,该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满足有砟轨道结构中对轨枕的作用的要求,克服现有的木枕、混凝土枕、复合材料轨枕等形式的轨枕的缺点。

    一种预制道砟-沥青轨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242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711630.3

    申请日:2017-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道砟-沥青轨道,包括道砟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所述道砟、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压力法预制,各分两次填入、压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道砟分层加入到轨枕模具后,在上表面喷涂热拌沥青混合料;(b)采用热压机压制,重复两次进行,每次道砟铺设厚度在18-20cm,做成凸台结构;(c)所述凸台结构压制过程中在沥青-道砟结构形成一凹槽,将轨枕放入,然后浇灌热拌沥青填补料固定轨枕,并与预制结构找平。本发明具有密实性好、抗压强度高、变形小、弹性好、用料少、均一性好适宜城市轨道交通,该结构便于制作,稳定工艺、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方便制作成为多样结构、方便现场安装和维修。

    一种预制道砟-沥青轨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242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0711630.3

    申请日:2017-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道砟‑沥青轨道,包括道砟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所述道砟、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压力法预制,各分两次填入、压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道砟分层加入到轨枕模具后,在上表面喷涂热拌沥青混合料;(b)采用热压机压制,重复两次进行,每次道砟铺设厚度在18‑20cm,做成凸台结构;(c)所述凸台结构压制过程中在沥青‑道砟结构形成一凹槽,将轨枕放入,然后浇灌热拌沥青填补料固定轨枕,并与预制结构找平。本发明具有密实性好、抗压强度高、变形小、弹性好、用料少、均一性好适宜城市轨道交通,该结构便于制作,稳定工艺、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方便制作成为多样结构、方便现场安装和维修。

    基于废旧钢轨骨架的复合轨枕装置及其强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334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531969.6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废旧钢轨骨架的复合轨枕装置及其强度检测方法。复合轨枕装置包括:废旧钢轨和2个弹性承轨台,废旧钢轨嵌于弹性承轨台内,弹性承轨台位于废旧钢轨骨架两侧,2个弹性承轨台上分别设置承轨槽。弹性承轨台和废旧钢轨采用整体注塑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在既有大量废旧钢轨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废旧钢轨和可再生复合材料组成的轨枕结构,构成绿色环保轨枕结构。本发明涉及的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轨枕结构,通过使用可再生塑料、废旧轮胎或者聚氨酯材料和废旧钢轨进行生产,该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满足有砟轨道结构中对轨枕的作用的要求,克服现有的木枕、混凝土枕、复合材料轨枕等形式的轨枕的缺点。

    一种增强横向稳定性的有砟道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245143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294705.X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增强横向稳定性的有砟道床结构,包括有砟道床两侧边坡位置处分别设置的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的水平部位于道床的底部被道砟覆盖,所述T型挡板竖直部的高度大于道砟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砟道床结构的横向稳定性好,其中的T型挡板能够约束有砟道床侧向流动,提高道床侧向约束,增强道床整体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桥上有砟轨道时还可以减小桥梁上部结构二期荷载,降低桥梁结构自重,降低建造费用,适用于桥上无缝线路,尤其是高墩桥梁,增强桥上无缝线路抗震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