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50838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080068305.X
申请日:2020-09-30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568 , H01M10/6557
Abstract: 夹设配置在构成电池组的多个单电池的侧面之间的电池冷却器具备:制冷剂填充室,其配置在位于对置的所述单电池之间并接收该对置的单电池的热的位置,用于填充制冷剂;制冷剂流入通路,其与该制冷剂填充室的下部连接,用于使在外部的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剂填充室;制冷剂流出通路,其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上部连接,用于使在所述制冷剂填充室接收了所述单电池的热而气化后的制冷剂向所述冷凝器流出。所述制冷剂填充室具备对置的壁面和至少一个接合部,所述对置的壁面与配置在两侧的所述单电池的侧面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使所述对置的壁面彼此局部相互接合,以抑制因制冷剂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自身的膨胀变形。在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底面朝向所述制冷剂流出通路的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连接部地
-
公开(公告)号:CN1144508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80068305.X
申请日:2020-09-30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568 , H01M10/6557
Abstract: 夹设配置在构成电池组的多个单电池的侧面之间的电池冷却器具备:制冷剂填充室,其配置在位于对置的所述单电池之间并接收该对置的单电池的热的位置,用于填充制冷剂;制冷剂流入通路,其与该制冷剂填充室的下部连接,用于使在外部的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剂填充室;制冷剂流出通路,其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上部连接,用于使在所述制冷剂填充室接收了所述单电池的热而气化后的制冷剂向所述冷凝器流出。所述制冷剂填充室具备对置的壁面和至少一个接合部,所述对置的壁面与配置在两侧的所述单电池的侧面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使所述对置的壁面彼此局部相互接合,以抑制因制冷剂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自身的膨胀变形。在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底面朝向所述制冷剂流出通路的与所述制冷剂填充室的连接部地向上方立起的流出侧壁面,具备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的倾斜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764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0365.1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森理生
IPC: B60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1 , B60G2206/016 , B60G2206/10 , B60G2206/11 , B60G2206/122 , B60G2206/72 , B60G2206/8106
Abstract: 在配设于驱动轴附近的悬架臂中,防止臂主体在由于负载而变形的情况下与驱动轴干涉。在臂主体14的弯曲部26与车轮侧安装部16之间设置有软弱部28,所以在被施加了过大的负载的情况下,使该软弱部28优先变形,防止弯曲部26变形从而下端部26r与驱动轴12干涉的情况。即,在臂主体14的强度大致均匀的情况下,臂主体14在容易在形状上产生应力集中的弯曲部26产生弯折、纵弯曲,该下端部26r有可能与驱动轴12干涉而受伤。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84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580067293.8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小重叠的偏移碰撞在内的各种碰撞状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构造。由于外侧侧壁(30)的倾斜角比内侧侧壁(31)的倾斜角大,并且保险杠梁(1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面(54)的、至少从车宽方向的终端部(14e)到与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形线(12s)对应的位置的部分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垂直,所以即使在小重叠的偏移碰撞时也能够将碰撞物相对于车辆向车辆外侧相对位移的量抑制为小,从而能够将碰撞负载适当地向车辆后方侧的部件传递。即,能够提供在包括小重叠的偏移碰撞在内的各种碰撞状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构造(8)。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84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7293.8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2D2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小重叠的偏移碰撞在内的各种碰撞状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构造。由于外侧侧壁(30)的倾斜角比内侧侧壁(31)的倾斜角大,并且保险杠梁(1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面(54)的、至少从车宽方向的终端部(14e)到与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形线(12s)对应的位置的部分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垂直,所以即使在小重叠的偏移碰撞时也能够将碰撞物相对于车辆向车辆外侧相对位移的量抑制为小,从而能够将碰撞负载适当地向车辆后方侧的部件传递。即,能够提供在包括小重叠的偏移碰撞在内的各种碰撞状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构造(8)。
-
公开(公告)号:CN11992332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80068402.2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IPC: B60G7/00
Abstract: 悬架臂具有:底壁(31);第1侧壁(32A)及第2侧壁(32B),从底壁(31)向上方突出并且相互对置;以及整流部(70),从第1侧壁(32A)向与第2侧壁(32B)相反的一侧延伸。第1侧壁(32A)在从底壁(31)突出的突出方向上具有作为靠近底壁(31)的端部的基端部和作为远离底壁(31)的端部的末端部。整流部(70)从第1侧壁(32A)中的基端部与末端部之间的部分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532425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80077655.2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森理生
IPC: B60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1 , B23K31/02 , B23K33/008 , B23K2101/006 , B60G2206/012 , B60G2206/017 , B60G2206/10 , B60G2206/11 , B60G2206/14 , B60G2206/8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悬架臂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廉价地制造以堵塞悬架臂主体的筒状接合部的前端的开口的方式焊接衬套用外筒的悬架臂。作为筒状接合部发挥功能的端部(14)的前端(20)形成为与衬套用外筒(16)的圆筒外周面(18)对应的圆弧形状,在该前端(20)遍及整周与圆筒外周面(18)大致接触的状态下,使该前端(20)遍及整周与圆筒外周面(18)焊接,因此前端(20)的开口(21)被衬套用外筒(16)适当封闭,适当地防止水、泥向悬架臂主体(12)内侵入。另外,作为衬套用外筒(16)可直接使用圆管,并且对于端部(14)也只要将前端(20)形成为圆弧形状即可,无需特别的尺寸精度的管理,焊枪(30)所进行的焊接也只要沿着衬套用外筒(16)的圆筒外周面(18)进行即可,因此削减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764717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480060365.1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森理生
IPC: B60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1 , B60G2206/016 , B60G2206/10 , B60G2206/11 , B60G2206/122 , B60G2206/72 , B60G2206/8106
Abstract: 在配设于驱动轴附近的悬架臂中,防止臂主体在由于负载而变形的情况下与驱动轴干涉。在臂主体14的弯曲部26与车轮侧安装部16之间设置有软弱部28,所以在被施加了过大的负载的情况下,使该软弱部28优先变形,防止弯曲部26变形从而下端部26r与驱动轴12干涉的情况。即,在臂主体14的强度大致均匀的情况下,臂主体14在容易在形状上产生应力集中的弯曲部26产生弯折、纵弯曲,该下端部26r有可能与驱动轴12干涉而受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