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护气囊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76377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146625.3

    申请日:2008-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该头部保护气囊(20)使筒织气囊部(30、40)和缝制气囊部(50)连结。筒织气囊部的结合缘(37、47),从上缘至下缘由在车内外方向上分离的带状的车内侧缝边部(38、48)和车外侧缝边部(39、49)构成。气囊部(50)的车内侧和车外侧的结合边缘(56、57),分别利用纵向缝合部(63、64、65、66),相对于筒织气囊部的车内侧及车外侧的缝边部(38、48、39、49)结合。并且,通过设置从筒织气囊部的分隔缝合部(54)延伸而沿大致前后方向进行缝合的横向缝合部(71、72、73、74),使气体连通部53和筒织气囊部的气体流入部(31、41)连结,形成气囊(20)。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9882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080972.2

    申请日:2011-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可以廉价制造,并且重量轻,充气机和连接口部之间的连接作业性也良好。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充气机(14)在从插入用开口(60)插入气囊(25)的连接口部(59)内的前端侧,沿周向具有多个气体喷出口(16a)。在气囊的连接口部内,配置有加强布(68),其覆盖充气机的气体喷出口的外周侧。加强布形成具有耐热性的厚壁,可以保护连接口部,将插入用开口侧的端缘(68b)配置在远离插入用开口的位置上,与连接口部结合。与加强布分体形成的罩布(71)配置为,在连接口部的内周侧,从插入用开口的开口端越过加强布(68)的端缘至加强布的内周侧进行覆盖。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98828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80972.2

    申请日:2011-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可以廉价制造,并且重量轻,充气机和连接口部之间的连接作业性也良好。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充气机(14)在从插入用开口(60)插入气囊(25)的连接口部(59)内的前端侧,沿周向具有多个气体喷出口(16a)。在气囊的连接口部内,配置有加强布(68),其覆盖充气机的气体喷出口的外周侧。加强布形成具有耐热性的厚壁,可以保护连接口部,将插入用开口侧的端缘(68b)配置在远离插入用开口的位置上,与连接口部结合。与加强布分体形成的罩布(71)配置为,在连接口部的内周侧,从插入用开口的开口端越过加强布(68)的端缘至加强布的内周侧进行覆盖。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以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1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80073974.6

    申请日:2013-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B60R21/237

    Abstract: 具有气囊(20),该气囊(20)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收纳部位(SP)向下方展开,并且以将车内侧壁部(22a)和车外侧壁部(22b)分离的方式进行膨胀。气囊具有覆盖车窗(W1)的车内侧(I)的前膨胀遮挡部(27)。前膨胀遮挡部具有配置在主膨胀部的前侧而迟于主膨胀部进行膨胀的副膨胀部(29)。副膨胀部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29b)具有支撑在腰线(BL)的下方的车体侧部件(DT)上的支撑膨胀部(30)。气囊在使平坦地展开的状态下的下缘(20b)侧靠近上缘(20a)侧的上下尺寸缩小折叠之前,对副膨胀部的前下角部后下方向的折痕(70)的内折叠,而收纳在收纳部位。(31)进行形成从气囊的前缘朝向下缘(20b)的斜

    头部保护气囊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76377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810146625.3

    申请日:2008-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该头部保护气囊(20)使筒织气囊部(30、40)和缝制气囊部(50)连结。筒织气囊部的结合缘(37、47),从上缘至下缘由在车内外方向上分离的带状的车内侧缝边部(38、48)和车外侧缝边部(39、49)构成。气囊部(50)的车内侧和车外侧的结合边缘(56、57),分别利用纵向缝合部(63、64、65、66),相对于筒织气囊部的车内侧及车外侧的缝边部(38、48、39、49)结合。并且,通过设置从筒织气囊部的分隔缝合部(54)延伸而沿大致前后方向进行缝合的横向缝合部(71、72、73、74),使气体连通部53和筒织气囊部的气体流入部(31、41)连结,形成气囊(20)。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以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19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80073974.6

    申请日:2013-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B60R21/237

    Abstract: 具有气囊(20),该气囊(20)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收纳部位(SP)向下方展开,并且以将车内侧壁部(22a)和车外侧壁部(22b)分离的方式进行膨胀。气囊具有覆盖车窗(W1)的车内侧(I)的前膨胀遮挡部(27)。前膨胀遮挡部具有配置在主膨胀部的前侧而迟于主膨胀部进行膨胀的副膨胀部(29)。副膨胀部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29b)具有支撑在腰线(BL)的下方的车体侧部件(DT)上的支撑膨胀部(30)。气囊在使平坦地展开的状态下的下缘(20b)侧靠近上缘(20a)侧的上下尺寸缩小折叠之前,对副膨胀部的前下角部(31)进行形成从气囊的前缘朝向下缘(20b)的斜后下方向的折痕(70)的内折叠,而收纳在收纳部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