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3904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612867.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基不均匀沉降形变区域整治工艺和冻土整治路基结构,其中路基不均匀沉降形变区域整治工艺包括在待整治的不均匀沉降区域构建托换基桩;在托换基桩上设置托梁;在托梁上设置轨枕托换件,以形成架空置换托架;在架空置换托架的周侧填充置换填料,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病害特点,采用托架托换的方式,将既有轨道架空进而将路基填料进行置换,即可保证列车的安全和不间断运营,又可完成路基填料的置换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839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612867.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基不均匀沉降形变区域整治工艺和冻土整治路基结构,其中路基不均匀沉降形变区域整治工艺包括在待整治的不均匀沉降区域构建托换基桩;在托换基桩上设置托梁;在托梁上设置轨枕托换件,以形成架空置换托架;在架空置换托架的周侧填充置换填料,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病害特点,采用托架托换的方式,将既有轨道架空进而将路基填料进行置换,即可保证列车的安全和不间断运营,又可完成路基填料的置换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59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3466.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8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铁路路基填筑‑服役全过程动力性能,提出了一种高铁路基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服役过程中设计关键参数,建立铁路路基填筑‑服役全过程动力学方程,构建填筑‑服役全过程动力学仿真模型,获取填筑‑服役分层结构铁路路基、振动压路机以及车体的动力响应信号,阐明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指标CEV与行车舒适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达到基于动力性能的高铁路基施工控制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1684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23541.0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Inventor: 闫宏业 , 陈晓斌 , 蔡德钩 , 李泰灃 , 谢康 , 苏珂 , 毕宗琦 , 李竹庆 , 喻昭晟 , 周雨晴 , 王密 , 王李阳 , 刘振宇 , 梁经纬 , 刘晓贺 , 王瑜鑫 , 王瑞鹏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Q50/40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区间预测理论的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全断面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室内振动压实试验,确定基于动刚度Krb转折点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建立预测ρdmax的POA模型;引入区间预测理论量化ρdmax预测的不确定性,建立ρdmax的BPA区间预测模型;结合区间预测模型、空间插值算法和压实标准,建立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全断面评估模型。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目前确定ρdmax的机制和方法仍存在不确定性、效率低下和缺乏智能等问题。这些缺陷会导致对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的评估不足,从而降低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并可能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引发不均匀沉降、轨道不平顺等病害,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48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490796.2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魏少伟 , 蔡德钩 , 吕宋 , 郑新国 , 石越峰 , 楼梁伟 , 曹渊东 , 魏培勇 , 刘瑞 , 曾帅 , 耿琳 , 李吉亮 , 王鹏程 , 杨伟利 , 韩正国 , 孙宣 , 李斯 , 张也 , 林佳木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铁路路基边坡坡面起动流速公式;S2.绘制起动粒径与起动流速曲线图;S3.确定判别标准;S4.坡面土颗粒粒径分析;S5.计算坡面流速;S6.判定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9780.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锚杆或锚索框架梁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在梁体上表面粘贴压电陶瓷片;对锚杆或锚索框架梁的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分级张拉;对每级张拉对应的压电导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共振频率和均方根偏差;获取每个检测点的相对共振频率偏移指标;通过拟合获取梁体预应力值与各检测点相对共振频率偏移指标间的量化函数关系;对于施工现场的待检测锚杆或锚索框架梁构件,获取待检测构件的共振频率并确定梁体中预应力值。本发明避免了预应力筋上布置预应力监测传感器容易因混凝土浇筑振捣而损坏脱落的情况;解决现有装配式锚杆或锚索框架梁工程梁体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在检测效率上的欠缺,为装配式锚杆或锚索框架梁施工质量评价、工程验收工作等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81090.X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学斌 , 杨心怡 , 马林 , 朱希同 , 田茂 , 王硕 , 霍志芳 , 孙明德 , 王巍 , 胡所亭 , 蔡德钩 , 杨梦蛟 , 魏峰 , 柳墩利 , 陈强 , 苏永华 , 班新林 , 臧晓秋 , 董亮 , 高明昌 , 曾兵 , 姚淑芳 , 骆亚丽 , 杨富民 , 葛凯 , 李东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节段拼接缝抗剪承载力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第一剪切试验件、第二剪切试验件、第一荷载调节组件、第二荷载调节组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试验台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包括槽底、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槽底水平设置,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竖直相对设置;第一剪切试验件的第一剪切部设置于槽底,且第一剪切部的一侧抵接于第一槽壁;第二剪切试验件的第二剪切部放置于第一剪切部的顶部,且第一剪切部的顶面与第二剪切部的底面形成接缝面。试验装置可以对胶接缝和干接缝试验件进行抗剪承载力试验,可以有效评估预制混凝土节段拼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进而对设计和施工进行科学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000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81933.6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斜向布置的拉力型钢锚管微型桩结构及实施方法,包括边坡体、同步连接固定装置和防护机构,所述边坡体上均匀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护限位环,所述防护机构固定安装在放置腔的内部,且所述防护限位环固定连接在防护机构的上端外部,所述同步连接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在防护机构的上端之间。本发明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各个防护机构之间固定的安装在边坡体的内部,并且各个防护机构之间彼此连接不会滑动和位移,使得边坡体长时间使用后稳定不会坍塌。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17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1259873.3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永健 , 郑新国 , 刘竞 , 谢永江 , 蔡德钩 , 姚建平 , 楼梁伟 , 石越峰 , 杨德军 , 刘相会 , 曾志 , 李书明 , 胡家林 , 周骏 , 郁培云 , 饶云兵 , 潘锋 , 王财平 , 王成 , 胡振威 , 侯志刚 , 刘占刚 , 许国仑 , 吴湖 , 马万里 , 周程达 , 董武 , 贡照华 , 徐伟昌 , 黄安宁 , 崔政清 , 李键 , 王健 , 刘克飞 , 孙景桐 , 王永华 , 张志远 , 刘文 , 潘卫 , 杨健文 , 王峰 , 洪剑 , 王有能 , 管曙刚 , 赵康云
IPC: E01B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拉拽式横向纠偏方法,包括:第一锚杆,第一锚杆的一端锚固在待纠偏无砟轨道底座的锚杆孔内,待纠偏无砟轨道底座的锚杆孔为靠既有结构一侧的横向锚杆孔;第二锚杆,第二锚杆的一端锚固在既有结构的锚杆孔内,既有结构的锚杆孔为靠待纠偏无砟轨道底座一侧的横向锚杆孔;拉拽组件,拉拽组件安装在第一锚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锚杆的另一端之间,用于为待纠偏无砟轨道提供朝向既有结构的拉拽力。本发明可利用邻线进行拉拽式纠偏,不需要设置反力结构;本发明将锚杆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上,然后安装其他配套工装,因此工程量小、施工快捷、对路基和基础网支柱无扰动;同时,可以避免现有设置反力结构常受限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8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76239.1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楼梁伟 , 陈云峰 , 欧阳籽勃 , 蔡德钩 , 李育宏 , 吴细水 , 朱兴永 , 令永春 , 王晓凯 , 盛世勇 , 时瑾 , 姚建平 , 张也 , 叶晓宇 , 杨立光 , 何晓文 , 魏少伟 , 王英杰 , 何复寿 , 郑浩 , 杨超 , 谢蛟
Abstract: 惯性轨道测量仪动态校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该系统是基于双速度传感器与车载天线阵列组合的惯性轨道测量仪动态校准系统,包括轨道、轨距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差分基站;车载天线阵列每根地面天线中心位置都具备对应的工程坐标系坐标;并且同一根地面天线至少与两个差分基站的数据进行解算;轨道采用速度传感器进行速度测量,并配合轨距传感器进行航向角偏移测量;将该速度变化和角度变化用于惯性传感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校准;所述差分基站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与所述车载天线阵列实现无线通信。本发明解决了惯性轨道测量仪校准需要静态停留的问题,避免了现有技术在开始测量前必须静态校准的问题,实现惯性轨道测量仪的动态校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