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94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56424.6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36 , G06F16/332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关键因素特征构建知识图谱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知识图谱三元组规则建立隧道洞口关键实体间和关键实体与属性间的知识图谱节点关系;构建隧道洞口历史知识库;根据所述知识图谱网络节点、隧道洞口历史知识库以及知识图谱节点关系构建隧道洞口知识图谱。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对隧道洞口设计过程中,规范、规则以及历史工程数据的整合,使其能够有规律的形成知识链,为隧道洞口设计中隧道洞口知识智能问答以及隧道洞口设计隧道洞口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降低了隧道工程设计的学习成本,也提高了隧道洞口设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071321.0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TBM钢拱架自动拼装作业装置,包括主梁、储放框架、拼装小车、机壳、拼装环和拼装环驱动装置,主梁设置在机壳内部,拼装小车可移动的设置在主梁上,储放框架设置在主梁上,且位于拼装小车的上方,拼装环的一端位于机壳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机壳的外部,且拼装环可相对机壳旋转,拼装环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壳的内壁上,拼装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拼装环转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TBM钢拱架自动拼装作业装置及作业方法,省去了目前传统的钢拱架连接过程中较为繁琐的螺旋连接工序,实现了钢拱架的自动拼装作业,大大提高了钢拱架的拼装效率,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4627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110530125.5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管片内部预留螺栓孔的结构,包括锚钉、管片钢模板、管片混凝土,所述管片钢模板上开设有与锚钉头部配合的凹槽,所述锚钉头部伸入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管片钢模板相连,所述管片钢模板上浇筑管片混凝土,所述锚钉沿管片径向预埋于管片混凝土中,所述凹槽的孔壁延伸方向与脱模方向相同,所述管片钢模板背离锚钉的一侧设有用于加厚的钢模块,所述钢模块正对凹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盾构管片内部预留螺栓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管片钢模板上铣出六边形凹槽;S2、带铷磁的T形锚钉插入凹槽并吸附;S3、浇筑管片混凝土;S4、管片混凝土脱模,T形锚钉随混凝土脱离钢模板;S5、沿垂直管片内弧面方向旋出T形锚钉,完成螺栓孔预留。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15430.5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D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线隧道的联络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双线隧道的联络通道设计方法,包括:基于第一隧道线路和第二隧道线路分别对应的多个线路目标点位的基本信息,进行邻近点位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多个初始联络通道兼泵房及对应的中心里程信息;通过上述信息和隧道风井的分界里程信息对第一隧道线路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疏散分段;根据多个疏散分段的分段间距和消防疏散间距确定各疏散分段的目标通道数量,结合各初始联络通道兼泵房的中心里程信息确定多个目标联络通道及对应的中心里程信息,得到联络通道设计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联络通道布设方案设计的批量化与自动化,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并降低了出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406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1002346.1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铁路隧道盲管结晶堵塞的结构,属于铁路隧道排水系统防治技术领域,包括U型挡板机构,所述U型挡板机构设置于侧沟的底部,所述U型挡板机构和侧沟的混凝土固定连接,以对所述U型挡板机构进行固定;所述U型挡板机构的高度大于横向盲管的出水口的高度,所述U型挡板机构中呈敞开状的一个侧面和所述横向盲管的出水口相对齐,所述U型挡板机构内有可供放置蓄水体的空间,所述蓄水体的水位高度大于所述横向盲管的高度,以使所述横向盲管的管道内处于满水状态或密封状态。本发明达到减少结晶物的产生,避免堵塞排水管道,提高排水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46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30125.5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管片内部预留螺栓孔的结构,包括锚钉、管片钢模板、管片混凝土,所述管片钢模板上开设有与锚钉头部配合的凹槽,所述锚钉头部伸入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管片钢模板相连,所述管片钢模板上浇筑管片混凝土,所述锚钉沿管片径向预埋于管片混凝土中,所述凹槽的孔壁延伸方向与脱模方向相同,所述管片钢模板背离锚钉的一侧设有用于加厚的钢模块,所述钢模块正对凹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盾构管片内部预留螺栓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管片钢模板上铣出六边形凹槽;S2、带铷磁的T形锚钉插入凹槽并吸附;S3、浇筑管片混凝土;S4、管片混凝土脱模,T形锚钉随混凝土脱离钢模板;S5、沿垂直管片内弧面方向旋出T形锚钉,完成螺栓孔预留。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6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472346.6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扁平单跨五车道公路隧道的支护体系,包括初期支护结构、预应力锚索组件、二次衬砌、仰拱填充层、超前支护结构,初期支护结构为双层结构,预应力锚索组件包括拱顶预应力锚索、左拱腰预应力锚索、左拱脚预应力锚索、右拱腰预应力锚索、右拱脚预应力锚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扁平单跨五车道公路隧道的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在隧道拱顶、拱腰和拱脚位置处对称施作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锁定,承担围岩松动荷载,加强围岩自承能力,实现了支撑和减跨的目的;支护体系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和基于主动支护理念的预应力锚索,能够有效保证隧道围岩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安全,支护体系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支护效果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6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210472555.0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扁平隧道的连拱开挖方法:隧道的开挖断面划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左上导洞、左下导洞、右上导洞、右下导洞、上部岩墙、下部岩墙,第一支护部为左侧拱部的初期支护及上部岩墙左侧的喷层,第二支护部为左侧边墙初期支护,第三支护部为右侧拱部初期支护及上部岩墙右侧喷层,第四支护部为右侧边墙初期支护,第五支护部为拱顶初期支护,第六支护部为仰拱初期支护,第七支护部为二次衬砌。上部岩墙与下部岩墙组合成为一个竖向支撑结构,实现隧道减跨的作用;基于主动支护理念,利用“以索代撑”思想,在隧道拱顶、拱腰及拱脚处施作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锁定,控制围岩变形,减小开挖上部岩墙所带来的施工安全风险,起到支撑和减跨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7760.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数字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程环境模型数据;根据所述当前工程环境模型数据形成环境集成模型;获取隧道洞口参数预测模型;将所述环境集成模型导入隧道洞口参数预测模型,得到隧道洞口工程参数;根据所述隧道洞口工程参数确定隧道洞口BIM集成模型;根据所述隧道洞口BIM集成模型确定隧道洞口设计方案。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隧道洞口设计方案自动推荐,极大的加快了洞口工程设计的进度,提高了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75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90505.6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明挖基坑悬降施工方法,用以将成型的基坑主体降落至开挖的基坑内,所述基坑主体包括上下方向上依次叠设的多个连接坑体,所述明挖基坑悬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施工地连墙;S20、在所述地连墙上,浇筑成型位于底部的所述连接坑体;S30、以处于所述地连墙上的所述连接坑体作为底模,浇筑成型位于其上方的一个所述连接坑体,并在所述地连墙内开挖沉落基坑;S40、降落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坑体至所述沉落基坑内;S50、重复S30~S40的步骤,直至位于次顶部的所述连接坑体沉落至所述沉落基坑内;S60、浇筑成型位于顶部的所述连接坑体。本发明旨在解决基坑施工过程中抽排地下水较多、施工周期长、施工风险大、工程投资利用率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