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9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4013.8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6/38 , G06F16/36 , G06F16/31 , G06F40/194 , G06F40/279 , G06F40/30 , G06F40/126 , G06N5/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土木工程领域知识大模型检索增强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土木工程领域知识处理与向量化存储,大语言模型土木工程领域知识能力评估与适配,土木工程领域知识向量数据库高效检索机制,以及基于检索结果的知识增强生成引导。本发明通过数据清洗、文本分割等预处理过程,将土木工程领域知识编码并建立为向量数据库。通过语义困惑度指标选择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知识检索增强生成的通用大语言模型,通过相似度计算检索目标知识形成提示词,增强大语言模型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生成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745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1842.9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SZ‑39沸石负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商用H‑SSZ‑39沸石分散于水中,加入刻蚀剂,得到混合物,其中,所述刻蚀剂为草酸或柠檬酸;将混合物于温度70–85℃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10h;反应完后抽滤、洗涤,将滤饼烘干,研磨后于480–550℃煅烧,得到OA刻蚀后的H‑SSZ‑39沸石;将In(NO3)3·xH2O溶于水中,加入H‑SSZ‑39,于80‑90℃恒温搅拌8h,离心、洗涤、烘干,然后进行煅烧,得到In/H‑SSZ‑39。本发明技术方案得到的改性In/H‑SSZ‑39沸石催化剂在CH4‑SCR反应中具有更好的脱硝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52406.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相机运动解算精度的编码点设计及识别方法,涉及编码标志点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S1设定位点,建立正方形编码点,并在正方形编码点的四个角点区域分别设同心圆环,S2在正方形编码点上建议一个十字形区域,并将十字形区域的交叉处分割为两个等分的直角三角形,S3分区编码,将正方形编码点上除十字形区域以外的部分均匀划分为十二个矩形区域,并采用二进制进行编码,本发明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标志点定位以及三维重构,形成正方形的编码点,正方形编码点的四角均设有同心圆用于提高角点的定位精度,正方形编码点的中间十字形区域以及交叉公共区域,相比较而言本编码点提高了编码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2836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682047.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涉及一种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能量收集器在能量收集、疲劳寿命与振动抑制上都有较大的限制,进而提供一种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激振器、底板、拱形支撑、主振动系统、动力吸振器和两个固定组件,激振器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下表面,拱形支撑的两端通过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主振动系统安装在拱形支撑上,所述动力吸振器安装在所述主振动系统上。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10560.0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机标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通过相机获取标准网格图像;通过角点检测算法,确定标准网格图像中的角点位置;以最小化标准网格图像中的角点位置与角点的实际坐标之间偏差为目标,确定出畸变中心;根据畸变中心,初始化焦距以及外部参数;以初始化的焦距以及外部参数作为基础,基于模型优化的方式,以最小化重投影误差为目标,确定第一参数集合;以初始化的焦距以及外部参数作为基础,基于无模型优化的方式,确定第二参数集合;根据第一参数集合与第二参数集合,确定综合参数集合;根据综合参数集合进行相机标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01724.3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5/04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土木工程结构表观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结构表观损伤多模态数据统一表征与对齐融合,基于多模态思维链的结构损伤识别推理方法,多模态数据集构建与大模型微调,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和特征描述。本发明使用多模态大模型完成对结构损伤图像的向量编码并与文本编码特征对齐,通过调用计算机视觉模型生成损伤语义分割图作为视觉思维链,并通过构造微调数据集形成语言思维链,由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完成对多模态信息编码的推理和结构损伤诊断的生成。该方法使用多模态大模型为底座并融合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方法,使得模型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机交互,高效诊断各类结构损伤,提高结构损伤诊断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283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82047.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涉及一种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能量收集器在能量收集、疲劳寿命与振动抑制上都有较大的限制,进而提供一种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压电能收集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激振器、底板、拱形支撑、主振动系统、动力吸振器和两个固定组件,激振器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下表面,拱形支撑的两端通过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主振动系统安装在拱形支撑上,所述动力吸振器安装在所述主振动系统上。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技术领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