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频信号触发的多通路气味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68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75398.6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信号触发的多通路气味生成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有外部接口,外部接口用于与待连接的视频信号产生器电性连接;本体内安装有气味贮罐组、气味混合模块、电源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气味贮罐组与气味混合模块连接,气味混合模块用于混合气味贮罐组释放的气体;信号转换模块与外部接口电性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用于转换视频信号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控制模块与气味贮罐组、气味混合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视频信号控制多通路气味生成装置产生气味;解决了虚拟训练或游戏中缺乏嗅觉通路无法全维度模拟的问题,实现针对不同人群居家高精度嗅觉检测和康复训练,实现图像嗅觉感知的模拟和复现。

    一种用于互联网星座的基于星间链路的卫星姿态协同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3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66413.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互联网星座的基于星间链路的卫星姿态协同标定方法,包括获取节点卫星和相邻卫星数据;通过轨道矢量计算理想状态下链路惯性矢量;通过理想状态下链路惯性矢量与实际链路矢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姿态估计值;当卫星姿态传感器工作正常时,基于误差姿态修正量对估计姿态进行修正;根据姿态估计或修正完成的卫星姿态,完成链路的对准或对准优化。本发明利用星间链路的理论惯性矢量和实际载荷矢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伪逆求解和正交优化,计算姿态估计矩阵,本发明利用相邻卫星的星间链路多矢量联合定姿,在姿态传感器有效时通过链路矢量校准姿态误差,提高姿态标定精度;在姿态传感器失效时通过链路辅助提供可靠的姿态估计和维持功能。

    一种场致发射推力器羽流区域的电流密度分布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5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05234.2

    申请日:2024-05-16

    Inventor: 沈岩 李俊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场致发射推力器羽流区域的电流密度分布测量方法,所述的方法采用测量系统实现,系统包括圆形收集板、移动平台、示波器,圆形收集板设置在移动平台上,圆形收集板通过导线与示波器连接;示波器与PC端连接。本发明利用移动平台由近到远的移动圆形收集板,并利用测量系统采集不同位置的电流信息;利用圆形收集板恰好接受到全部羽流时羽流发散半角;然后再利用圆形收集板相邻位置电流差值和遗漏的羽流截面面积计算羽流电流密度。采用金属导电片即可实现羽流电流的采集,降低了测量系统的结构复杂度。通过获取不同位置处的羽流电流,通过电流变化情况计算出羽流的发散角和电流密度分布;不仅测量简单而且准确。

    一种空间电子激发的反射式深紫外光源

    公开(公告)号:CN11268752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93581.9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电子激发的反射式深紫外光源,包括具有导电特性的阴极基板、隔离体、具有导电特性的阳极基板、外壳、两条电极线、石英玻璃;阴极基板设有抛物面结构,抛物面结构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抛物面结构上设有冷阴极结构;阳极基板上设有位置可调节的超宽禁带半导体;阴极基板与阳极基板相向设置,并通过隔离体隔开形成真空间隙结构;阴极基板、隔离体、阳极基板形成一个整体置于外壳中;外壳设有开口,开口内镶嵌石英玻璃形成石英出光口;超宽禁带半导体、通孔、石英出光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外壳真空封装;阴极基板、阳极基板通过电极线连接脉冲驱动电路。本发明能有效地提升外量子效率,产生高效的深紫外发光。

    一种X射线产生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94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95811.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射线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铜块、旋转转子、旋转部件、多个微纳结构阳极靶、电子枪、控制单元;所述旋转转子和固定铜块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转子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微纳结构阳极靶,且多个微纳结构阳极靶与旋转转子轴心距离相等,均为第一距离;所述固定铜块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固定铜块轴心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每个所述微纳结构阳极靶与固定铜块的端面接触;所述电子枪的发射端与第一通道位于相同水平线上;所述旋转部件与旋转转子的轴心连接,带动旋转转子沿轴心转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旋转部件、电子枪连接,用于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和电子枪的开关。该装置性能好、体积小、散热佳。

    一种红外特征响应的光电倍增管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614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78010.6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特征响应的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包括透镜系统(1)、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电子倍增系统(3)、阳极接收板(4)、外壳(5)、电极线和偏置电压源。外壳(5)设置有开口,透镜系统(1)设置在开口处,形成真空;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电子倍增系统(3)、阳极接收板(4)均设置在外壳(5)内部;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表面设置有微纳结构,微纳结构具有等离激元特性;透镜系统(1)用于聚焦红外光,并将聚焦后的红外光发射至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的微纳结构上;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用于产生光电子,并将光电子发射至电子倍增系统(3);电子倍增系统(3)用于接收光电子并产生增殖电子;阳极接收板(4)用于收集所述增殖电子,产生阳极电流;电极线穿过所述外壳(5),电极线的一端分别与红外特征响应光阴极(2)、电子倍增系统(3)连接,电极线的另一端与偏置电压源连接。该光电倍增管能有效响应红外光的波段。

    一种圆环形狭缝式发射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83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66669.X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环形狭缝式发射极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所述圆环形狭缝式发射极,包括圆环本体,所述圆环本体的截面面积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小;所述圆环本体包括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和所述内环组件之间存在狭缝。本发明通过对圆环形狭缝式发射极供给工质并对施加电场,使得工质在发射极尖端形成泰勒锥。进一步增大电场强度,可使得发射极形成多点发射。圆环形发射极尖端各处曲率半径相等,不存在端面,因此尖端无电场强度集中,不会发生发射不一致。通过调整发射极半径以及提取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参数,可以改变发射点密度。

    一种光-电激励电子发射的原位表征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27940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11572336.X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激励电子发射的原位表征方法。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腔体内,采用微纳探针电极作为原位电场激励引入部件,采用光学聚焦结构作为原位光场激励引入部件。在电子发射过程中,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光电子发射/场发射显微镜和电子发射能谱仪原位分析材料的实时形貌、结构、物质组成和温度,以及电子发射的空间及能量分布。还公开了一种光-电激励电子发射的原位表征装置,包括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原位探针电学测试结构、光场聚焦结构、拉曼光谱仪、光电子发射/场发射显微镜和电子发射能谱仪;本发明技术能够在光场激励,以及光-电场共同激励下,原位测量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子发射过程和物理特性。

    一种基于纳米/原子尺度冷阴极的纳焦斑X射线管

    公开(公告)号:CN1185717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52543.8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原子尺度冷阴极的纳焦斑X射线管,包括沿电子束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阴极、栅极、聚焦极和阳极,所述阴极包括纳米/原子尺度的点状电子源,所述阴极与所述栅极形成电子发射结构,所述栅极、所述聚焦极和所述阳极构成聚焦结构,所述电子发射结构用于控制阴极发射电流大小,所述聚焦结构用于对阴极发生的电子束聚焦在所述阳极,以使所述阳极辐射出纳焦斑X射线。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分辨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和体积,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

    一种皮秒超快超短脉冲电子枪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31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52513.2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秒超快超短脉冲电子枪,包括光激励部件、脉冲电子束发射部件、真空外壳和电极线;光激励部件包括超快激光器、反射镜;脉冲电子束发射部件包括阴极结构、栅极结构和阳极结构;阴极结构、栅极结构、阳极结构、反射镜形成一个整体置于真空外壳中;栅极结构、阳极结构依次与阴极结构相向设置,并相互隔开,形成真空间隙结构;阴极结构设有冷阴极;栅极结构、阳极结构的中心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反射镜设置在真空外壳中,且与阳极结构相向设置,并位于阳极结构远离栅极结构的一侧;反射镜的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阴极结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发明具有功耗低、效率高、尺寸小、响应速度快、可集成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